汉和罗马东西辉映
2014/9/6   热度:214
演讲者小传 孙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物学家。1929年9月28日生于山东青岛。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1979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86年评为研究馆员。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论》、《中国圣火》等书。 中国著名文物学家精心研究并全方位讲述汉与古罗马文化差异。 两个文明很多地方是很难比较的,有的是不能比较的,有的是不好比较的。 中国在汉代的生产、生活方面,不仅领先罗马,而且领先世界。 主讲人:孙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时间:2009年8月29日 地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大屏幕厅 哪些方面难做比较 把汉和罗马两个不同的文明放在一起展览,这在咱们国家还是第一次。把两个文明做比较是很难的。在谈到两国文明比较之前,有一些事情应该说清楚。有种观点是,丝绸之路的两端是汉和罗马,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在中国古代的文献里从来没有出现这个名称。直到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在地图上还只是一条虚线。据唐朝《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的说法是根据马粪或枯骨作为路标,然后进行九死一生的探险式穿越。 丝绸是通过很多的间接的渠道,一站一站的逐渐传过去的。这时候罗马和东汉不是丝绸之路的两端。所以,两个文明很多地方是很难比较的,有的是不能比较的,有的是不好比较的。 首先,不可比较的是社会制度。 罗马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上是奴隶,是奴隶制国家,罗马公民后来一般不参加劳动。而汉代不是奴隶社会,是封建社会。到了东汉中期一个贫苦的农民还能保持差不多有25亩地。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无法比较,就是宗教。汉代人宗教观念比较淡,没有形成一个全国人民共同崇拜的大神。 还有一层不太好比较,有的民族有一些艺术的或者文化上的特殊成就。它是很长的历史的积累,不在这个环境很难出现。比如罗马雕像。西方注重人体美,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人家都是光着身子跑的,这个传统中国没有。而且西方出现了雕塑家艺术家,而汉代以前中国没有这个职业。所以不同的民族在历史过程里形成的一些特殊成就有时不太好比较。 除此之外,一些生产生活的具体领域是可以比较的。但是,我们应把它的背景弄清楚。比如罗马金铜的水龙头阀门,罗马的铅管,还有中国六角形陶管。六边形陶管是下水道,走脏水的,罗马那个阀门及渡槽是供水的,是世界建筑的奇迹。不能据此得出古罗马文化比汉文化先进或落后的结论,因为不能用下水道和人家上水的阀门相比。 在西方学者有一种说法,认为罗马后来的衰落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铅中毒,就是因为铅的水管里铅超标了,以至于使罗马人的智商降低了。如果这个说法有一点成立的话,那么还不如干脆喝汉代的井水更加安全。所以,有些东西的比较还是要慎重。如果是把性质不同的相比较不太合适。 我把汉代和罗马的一些生产、生活方面据我所知做一下比较。 农业 汉时已有犁铧,掌握了发酵技术 农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你得耕地,松土犁地。 犁这个东西是什么?犁的作用是松土。有的时候不好往前,扬一点,拉不动了往上一翘,让它过去再来。 而罗马当时还没有像中国这样的犁铧。后来,差不多在十三、十四世纪以后,欧洲,那时候已经没有罗马了,欧洲犁上才有一个泥土翻板,是木头做的,不像金属做的那个样子,角度老不合适,有的土翻起来了,可是就地就掉下来了,不是翻到一边去。 除了翻土,我们看粮食去壳(去糠)。罗马人是拿着一个篮子,最好是到山坡刮风的时候,篮子来回抖把糠吹出去,而中国在汉代就有了碓与扇车。这个东西欧洲知道是十六世纪,很晚了。 中国粮食作物是粟(小米)、水稻,罗马不是,所以不能作比较。不过中国有小麦,欧洲也有小麦,小麦中国也吃欧洲也吃。吃面就要磨,汉代也是石头磨,罗马也做,磨出来的面做面食,中国在汉代的时候就有馒头,而且是发面馒头,当时叫起酵饼。罗马人吃面包,我们现在吃的面包也挺好的,可是那时候的面包是不发酵的,是死面的。 死面的面包烤出来以后不吃,放几天再吃可就考验你的牙口了。 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打亚美尼亚的时候,有一个奥斯曼帝国的将领,亚美尼亚人很不欢迎入侵者,一个妇女拿一个面包一下子就把一位奥斯曼将军脑袋开瓢了。大概一个死面面包就像一个砖头一样坚硬。 中国有发酵的工艺,所以中国的酒很先进。我们知道世界上酒是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发酵的果酒(水酒),水果几天不吃会发酵,这样的叫果酒。 再进一步是粮食酒,商代人用粮食做酒,分两步,第一步先把淀粉变成糖,第二步再把糖变成酒精。第三个阶段是已经酿出来的酒再蒸馏,就是蒸馏酒,蒸馏酒度数高。这个阶段汉代和罗马都没有突破。 但是汉人喝的酒是两个步骤,第一步用曲把淀粉变成糖,第二步用酵母把它变成酒精。欧洲的伏特加、白兰地等一直是果酒,没有第二步。所以说古代中国在生物化学这方面很发达。 手工业 古罗马发明了架锯和刨,优于汉朝 这次展览中有一些基本的生产工具,不论罗马也好,汉代也好,非常一样,斧子、锤子等,基本一样。其中有一个线锤,就是吊线的线锤,我们这次展出了罗马的线锤,那个图是中国的,我们看是一模一样,说明人类有很多共同的想法。但是,有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工具中国没有罗马有。比如架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就很普遍了,中国没有。中国人如果开木,是根据直线一个一个打楔子,最后撑裂。 另外一个是刨子,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既有架锯又有刨子。 中国的架锯最早见于《清明上河图》图中十字路口有一个修车的车摊,地下放着一个锯,那是中国看到的最早架锯,中国之前有的是刀锯,刀锯都比较小,是无法开大树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刨子,什么时候有的?到了明朝才有刨子。这些中国开始没想到,有了以后,中国很快发展成蜈蚣刨,蜈蚣刨现在不大常见,它不是一个刨刃,是一排刃,所以后来中国硬木家具很快发展起来了。 如果当时像文章说的真有一条丝绸之路,那么,罗马的架锯和刨子应该同时传到中国来,不但当时没传来,而且这两样这么重要,这么好用,木工简直离不开的东西传到中国的时间差了很长时间,一个是南北朝之间,一个是到了明朝。所以当时中国和罗马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冶金业 欧洲在古罗马后一千年才有铸铁技术 现代国家要立国,冶金业非常重要。冶金方面中国西周末就已经有了人工炼铁。如果温度只是1000℃以下,出来的铁就变成小铁珠,这种铁叫做海面铁,比较松软,海面铁再需要锻打,加热锻打一昼夜,海面铁里的石头渣子才能排出1%,很缓慢。但是,中国原来在商周青铜时代的时候就有炼炉的竖炉(小高炉),把这种技术用在冶炼上,所以中国到战国以后就已经用小高炉炼出来铸铁,是铁水,是液态,在海面铁里排出渣子。 古代没有合金钢,就是铁,生铁里的夹杂物,那些炭是片状的,所以容易碎,比较脆。汉代把生铁搁在闷火炉里多日,900℃左右,把炭从片状变成团絮状,这样的铁就可锻铸铁,可锻铸铁的性能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接近铸钢了。 不光是罗马,到波斯也一样,表现铁匠神的标志物都是铁砧。 中国这时候可以铸铁,铸完了以后锻化。一次一炉子生铁,可以铸几百个镰刀。如果是一个一个地锻,效率要低了不知多少倍。所以在这方面中国当时遥遥领先,欧洲是公元一千多年以后才有铸铁,而且锻铁成性,他认为铁非锻不可。到了公元前后有的罗马炼铁炉温度提高了,出来铸铁了,出来铸铁以后,罗马人认为无法锻,当废物扔了。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说匈奴兵和汉兵打仗,匈奴兵用刀一挑,汉兵的刀剑都断了,没办法派张骞去西域,西域找大月氏女王,后者给了张骞一些黑不溜秋的面儿,大概他认为是添加物,然后汉的武器就好使了。这是颠倒黑白!当时匈奴不会炼铁,《汉书》里说一直到中亚全不知道铸铁,后来是汉朝的俘虏兵传过去的。 我们这个展览里还展览了一些钱币,罗马的钱和中国的钱,罗马钱是拿钢管擀的,一块银子、金子或者一块铜,加热以后拿钢膜砸成一个国王的像等等。中国的钱特别是汉代是铸钱,而且是叠铸。 钱币一个一个拿钢膜去打,这个费劲,货币不可能那么多。用叠铸方法铸当然多。从西汉到东汉铸了多少亿枚,而且基本上保持一致,大小厚薄重量一样。 我们现在从玻璃柜里看罗马钱漂亮,中国古钱都傻眉傻眼一个样,可是你要知道,四百多年一直保持稳定,作为交换媒体一直在起作用。 建筑 汉建设讲究就地取土,古罗马用石材 罗马的建筑和汉的建筑不同。罗马建筑像教堂、斗兽场、议事厅等等,都是石头的,当时整个西方建筑都是石建筑,中国建筑是木建筑。石头建筑最典型的代表是埃及金字塔,因为金字塔是最适合石头的特点,是一块块平着叠起来的,而且形状非常稳定,所以金字塔四五千年了还在那儿,虽然高度下降了,上面有很大一块被风吹了。金字塔根据史料知道,是先有十万人,用了十年修路,再有十万人用三十年修塔。尼罗河三角洲根本不出石头,石头是运过去的。600万吨石头还需要打磨,据说原来两个石头中间插不进刀去。这个建筑工程,只有在奴隶制发达、宗教狂热这两个条件下才能盖起来。 中国没有宗教狂热,没有这个需要。在汉代,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我们知道是黄土地带,中国的黄土是风尘黄土,不是水冲过来的,扬沙天气带来的,几十米深,黄土有一个特点,只要把它夯实了,就成了房子了,这样的房子是就地取材,而且盖起来墙加厚冬暖夏凉。 汉代的明堂辟雍,好几层的楼,地下的角是空面,都是单层的,底下这一大块是夯土,下面的楼底下的心是夯土。我们知道,在洛阳北魏的时候有一个永宁寺,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塔,外面看是九层,其实当间有一个土心,一直到五层,外面是一个九层的塔。所以中国当时不愿意更多地用民力,对用老百姓的力量是有节制的,要求是既实用又低成本的。这跟当时欧洲的建筑不一样。欧洲奴隶制时代真是有一些很伟大的建筑。像埃及有一个卡尔耐特神庙的大柱子断面上可以坐十个人,整个起来多大个?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埃及的起重技术还不能够完全了解。现在来讲那样的起重技术也是大工程。所以应该有整个社会背景在里面。 交通 汉朝优在:马车驾轭、航船用舵 交通很有意思,最早在原始社会里用人力,后来有了橇,拖着橇,后来用两个轮子,开始用人拉,后来用牲口拉。那么牲口怎么绑到车上让它拉车呢?这个叫系驾法。比方说古代印度用牛拉车,把车绑到牛犄角上。在罗马、埃及都是绑在牲口的脖子上。我们知道无论是马,无论是别的,跟人颈部构造都差不多,都是颈椎在后面,气管、食管在前边,这种系法正勒它的气管。拿脖子拉车叫颈带式。这在欧洲用了很长很长时间,一直到九世纪。 中国古代不这样,最早的时候,那个就是秦始皇的车,他是马的脖子上架一个轭,轭有两个角,那时候车是独辕,一根竹竿旁边俩马,其中一个马有轭,它用轭里面拴一个绳,那边也是从里面拴一根绳,马是胸部使劲。所以完全不勒脖子,脖子这儿有根带,是帮助轭位置别偏了。这是轭靷式系驾法。 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车战,车跟车之间作战。当时大的国家把兵车作为国力的代表,所以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的说法。欧洲没有车,只有工具用车,人要赶快跑到前线,到那儿就下车作战。我们看罗马那些战车都是绑着脖子。但是,西方也有它的长项,西方从很早,公元前一千年开始有一个导轮,单独转,所以四轮车能够发展。最早很简单,前面两轮中间一个轴,中国就没有这样的方法。所以中国发展不起来四轮马车。 船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舵对于船来讲非常重要,罗马的船没有舵,罗马的船在船尾这个地方出来两个大桨,之后经过一些年稍微进步了,在船的右舷,船尾有一个大桨,那个大桨就叫舵,欧洲在船尾有了舵是到十二世纪,在欧洲低地,现在的荷兰比利时低地地区,那儿的水手才开始发明。中国是二世纪,早一千年。在汉代我们就“大海航行靠舵手”了,古罗马还大海航行靠两边的大翅膀(浆)呢。 纺织 无论纺线还是织布,中国都优于罗马 纺织也有不好比的地方,比如说丝,丝虽然罗马人也有,但丝与黄金等价,极其高贵的人才能穿。而且罗马的丝也不是中国直接运去的,中间经过许多环节。 中国古代主要有两种麻,一种是大麻,一种是苎麻。苎麻全世界都没有,只有中国有。苎麻的丝是细长有韧性有亮光,而且在水里不容易腐烂,而且染色容易,不易褪色。 大麻本身搓出来的线,中国古人穿布衣不是很舒服,大麻线纺织出来的布多少穿着有点不舒服。那时候古代穿布衣,中国是大麻,地中海区域主要是亚麻,中国唐代才有亚麻。黄麻在印度,像麻袋,穿起来特别不舒服。 麻都要先沤,然后麻皮才能剥下来,剥了麻皮之后再拈线。无论汉或罗马,拈线都用纺轮。但是,中国拈麻线直接用纺轮,这个拈线工作叫绩。 罗马的麻线是先在大腿上搓,但整天在大腿上搓麻,皮肤受不了,所以就有了纱轴,像一块大筒瓦似的东西,从里头看前面的弯和膝盖的弧度相符合,表面有小鱼鳞纹。 我们知道汉代产丝,丝是自然界的超长纤维,丝用不着纺。但要卷绕,然后才能上机。绕丝有筟车,筟车上头要装一个筒,丝在上面绕。 在汉代没有发现纺麻的纺车的图像,但是有了筟车,再有了纺锭,就知道汉代一定有纺麻的纺车,罗马没有。 这就是织机,纺成线后,丝也好,麻也好,都要织布。中国的叫斜织机,希腊罗马的是立织机。中国织地毯才用立织机,立式机的缺点是什么?就是无法提花,纺织织花不是一上一下过去。 无论是纺线还是织布方面,中国都是领先的。欧洲的纺车现在的图像,1338年才看到。 武器 都使用矛、盾和弓弩,情况却大相径庭 中国和罗马没有交过手,没法打,因为隔得太远。到了汉代也不用车战了,用骑兵,中国的步骑兵用矛,欧洲也用矛,罗马时期主要是步兵。我们知道亚历山大时期,有马其顿方阵,步兵排成方阵,比如有四层,四层兵拿的矛长短不一样,最后一层拿的矛特别长,然后越来越短,到了前边矛头形成一面墙。罗马也有方阵,但他们还用投枪,打仗时先扔投枪,对方就拿盾牌来挡。中国的盾牌中有藤牌、漆盾、革盾等。欧洲都是金属的,而且在打仗之前边敲盾边喊叫以吓唬对方。因为汉和罗马没打过仗,无法比较。 我们看中国的弩有许多种。弓箭是拉开以后马上放箭,弩不一样,可以把弓拉开以后到了合适的时候再放箭。战场上都知道开弓射箭要争取时间效率。中国的办法看着比较简单,节省时间。罗马人不一样,他们拿着转盘、齿轮来开弓,射的力量却比中国小。 文具 中国固态墨、纸优于罗马液态墨、羊皮 中国也好,罗马也好,都要写字,写字要用色料。中国的甲骨片上个别地方有写的字,这些字现在通过检测知道它的材料是碳素,来源是燃烧后生成的烟子,经加工而成。中国的书写的色料是固态的,墨是成块的。罗马人写字的颜料是液态的。我们固态的材料墨可以研,是临时的水。一直发展到后来的蓝墨水,蓝墨水里面主要是没食子酸。因为碳非常稳定,用其他的材料没有碳稳定。 另外,在汉代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非常卓越的发明,它不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没有纸以前罗马用羊皮纸,说是羊皮纸,实际上很多是用犊皮,将犊皮用圆刮刀把上面所有的肉都刮得很干净,然后泡,反反复复地泡,然后绷起来晾,很费事。据说抄写一部《圣经》需要三百张羊皮纸。这个代价一般人花不起,所以文化普及受限制。中国的造纸术跟罗马也不好比,人家没有。 中国还有一些独特的长项,如漆器、瓷器等,当时罗马的陶器也烧得很好,只是温度差一点,另外是原料的问题,其实欧洲地下也有。 但是,罗马有玻璃器皿,它是从埃及学到的。罗马玻璃器皿有很漂亮的雕花玻璃,他们用来盛香水,传到我们这儿后成了摆设。因为汉代不用香水,汉代的香是熏香,用熏炉,点烟,不用香水。 尽管局限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些方面汉和罗马仍是不好比的。比如我们的十三陵、长陵,神道前有一个五牌楼,那个大牌楼代表的是中国建筑用石头的失败。但是如果归拢起来以后,中国在汉代的生产、生活方面,不仅是领先罗马,而且领先世界,不仅在当时领先,而且在以后的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领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看中国,中国的很多汉代文明是中吃不中看,它非常实用,低成本,很省钱,很实用,不那么花哨。一个雕像实在好看,有的时候不那么顶用。 有的时候拿汉和罗马相比较,一些比方不太恰当,比方说汉杨陵出土一些裸体俑,拿这些裸体俑和希腊罗马的人体造像实在不好比。所谓裸体俑,当时是穿真衣服的,真衣服烂了,为了给皇帝在地下服务,所以要做得很具体,实际是穿衣服的,不是让你看裸体,和希腊罗马雕像比就不合适。就像拿下水道跟水龙头比,非常不恰当一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讲,修行的功夫,从什么地方看?从你的念头看。你在一切法里头,还有没有得失?还有没有取舍?只要有得失取舍,你就是凡夫。如果你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取舍得失,给诸位说,你念佛、拜佛、诵经、观想是样样得力。这个得力也就是六祖所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功夫得力之相。真正修行的功夫在什么地方?就在训练清净心。我们求福求慧,这个“福”是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不是的。你要是把世间名闻利养看作福,求这个,你把佛的意思看错了。福是什么?福是定,就是清净心。心清净才是真福,清净心多快乐!世间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虽富不乐,他苦,不算有福。快乐是福,离苦得乐这是福,所以清净是福,快乐是福,不见得要富有!佛说“人身可贵,人身难得”,你心地清净,才能体会佛这句话的意义;不是清净心,你读这个句子你不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