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片《2012》中的中国形象
2014/9/6   热度:259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玛雅人就历法的终结而做的这一文字记载成为了正在热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的由头。影片用电脑特技制作了全球毁灭的场景,讲述世界末日到来时,各个国家、各个种族的人们如何挣扎求生。 片中有很多中国元素,一开场,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四川帮助老百姓的镜头,一名战士高喊:“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在神秘的喜马拉雅,藏族母子救助了美国人,世人求生的唯一希望——诺亚方舟的建造也落在中国人肩上,片中甚至有台词说,如果没有中国,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建造这样的诺亚方舟。 扭转“中国”形象? 中国人形象的明显变化以及诸多的中国元素使得这部电影一时间被舆论称为“扭转了中国形象”。对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冲、李连杰等中国影星在好莱坞影片中的“美女”“打手”等角色,《2012》中国人形象似乎更加“正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影片“令一些中国观众大呼过瘾,甚至直接在影片放映期间鼓掌叫好。这部源自美国的灾难片,对于中国作用的正面肯定,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多见”。美国《纽约时报》评论道:“《2012》中展示了中国人高超的纪律协调性和组织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是这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正面感召力量。” 《光明日报》刊登文章指出,灾难片特别是《2012》这部影片,表现了高度现代化的西方社会的深刻危机,尽管这种危机感只是通过电影的虚拟和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的。技术扩张和环境危机,是当今西方社会深重的生存矛盾。他们已经不再信任自己的生存环境了,中国所代表的“东方”也许对于他们还是一块净土。中国精神的传统元素是社会和谐和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等。这些元素是真正的社会凝聚力的要素,而西方现代个人主义精神却缺少这些元素。应当说,未来世界的福祉是以这种凝聚力在国际社会中的形成为根基的。这是中国的现代集体主义精神对西方社会的有益提示。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很多观众难捱心痒,抱着“看中国如何拯救世界”的初衷前去观影。然而也有不少人看完之后比较失望。影迷曲斐表示,“片中确实有很多中国演员、中国元素,但也有俄罗斯人、日本人等,实际上大家都是在美国精神的统领之下共渡难关的。至于‘中国制造’的字样,不过是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形象表述而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海龙认为,美国影视作品中华人形象主要来自于在美国的华人,这和早期华人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较低有关系。片中华人形象说不上向正面转化,最多是向中间方向发展。由于中国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提高,电影市场也在增加。从市场因素考虑,好莱坞也要避免在文化上触犯中国人的感情。这种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通过分账方式引进美国电影起已经逐渐显现。 重视文化还是觊觎市场? 据报道,导演艾默里奇在上映前通过发行方对中国媒体表示,《2012》拍摄于去年夏天,当时他一直在关注汶川地震,正因为被新闻报道中无数感人的故事感动,他才选择由中国面孔拯救地球,并修改了剧本,将全世界人类一同面对危机、渡过难关的决定性地点选择在中国境内。 而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已预言:“《2012》不断表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反映了美国电影工作者已经掌握了在中国的生存之道,这部影片的票房一定大卖。” 这部大片中的中国元素究竟来源于导演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还是对中国市场的野心?独立电影制作人赵晓昀认为,《2012》对中国人形象的塑造出现了一定变化,这与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转变肯定是有关系的。随着中国形象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功夫熊猫》等影片显示出中国元素在全球电影创作中已经渐渐成为一种风潮。从商业角度考虑,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也是好莱坞不可忽视的。认识的转变和利益的驱动,这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影评人周黎明则认为,白人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是主流,而亚裔或非裔文化等都不具有这种普遍的消费市场,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也是造就以市场为导向的好莱坞大片中这种文化结构的根本原因。 一位看过电影的网友的留言或许更能代表观众的意见:“影片的主题是提醒全世界的人们更加关注地球的环保问题,这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影片就有自身的价值,不需要牵扯太多别的因素。” 在意别人的眼光还是反观自身的创作? 面对这一波被一部美国电影激起的华人形象崛起的舆论,有媒体称,国人的自我膨胀意识在这部灾难片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对此,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表示,美国电影为进军中国所作的改变是受到市场影响的自然表现,观众看完电影后的兴奋也是出于“朴素的情感”,完全不需要与政治挂钩。 《中国青年报》则发表评论称,“或许我们对曾经出现于好莱坞电影中的呆板笨拙的华人形象过于‘耿耿于怀’,以至一次翻身得解放就满足了我们压抑已久的虚荣心……其实,《2012》只是告诉我们,世界艺术中的多元文化融合日益深入,其中的中国元素也正在增多,而我们,仍需坚守。”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与其试图从别人眼中看清自己的形象,并不断揣摩为何形成这样的形象,不如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水平。 “不管怎么说,《2012》都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美国电影。它上映头3天在中国就拿下了7500万元的票房,在北美地区,上周也位于票房排名第一位,这说明它的中国元素不仅讨好了中国人,也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可。反观我们的一些电影,为了能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一味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这样的影片哪里有受人推崇的基础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当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业,都回向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上报四重恩」是回向给我们有恩德的人,「下济三途苦」是回向给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