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寿春“十大文化”盘点
2014/9/6   热度:260
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的寿县,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古城。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1986年12月,国务院命名寿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5年9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寿县并欣然题词:“文化古名城,江淮新明珠”。
作为安徽省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寿县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海内外宾客的热情关注。近期,寿县县委、政府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寿县2600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提炼出涵盖寿县人文精华的“十大文化”,即:楚汉文化、治水文化、廉政文化、战争文化、城墙文化、豆腐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
博大精深的楚汉文化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寿春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楚文化遗存看,政治、军事、文化、商业、交通、城垣、青铜器的冶炼与铸造,乃至衣食住行都带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陶器、漆器,都表现出与两湖地区楚文化相同风格而又有改进的文化面貌与特征。
寿春楚文化汇聚了许多精华,如楚寿春城遗址的建筑艺术及其宏大规模;引进水稻的栽培与芍陂的开凿利用,楚金币“郢爰”的铸造与发行;“鄂君启节”的使用,标明楚国商业、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与发达;大量青铜的冶炼与青铜器的铸造,融文字、书法、镶嵌于一炉,如“鄂君启节”等,显示了楚文化的先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说楚文化是寿春古老文明的一座高峰,那么《淮南子》就是另一座举世瞩目的巅峰之作。秦灭楚后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寿春楚文化的精髓已深深扎根于寿春百姓的心中,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
汉文化以《淮南子》为开山之作。这部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集众家之说而归之于道,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淮南子》写下了许多对宇宙、事物的认识,保存了很多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知识,对天文、地理、物理、仪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和文学诸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天文训》中有关“二十八宿”、“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和“阳燧取火”的记载;《淮南万毕术》中的《炼丹术》,当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化学实验。
《淮南子》在文学上价值非凡。许多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出自它或经由它而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汉语成语词典》收成语约有1.02万条,《古今汉语成语词典》收成语约1.5万条。这两部词典从《淮南子》中摘录的成语粗略统计有120多条,足见《淮南子》在词语海洋中的分量。《淮南子》中收录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有些被改编成戏剧、小说、电影,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伯乐相马》、《西门豹治邺》、《卧薪尝胆》等。
楚汉文化宛若一部皇皇巨著,人们可从新开馆的寿春楚文化博物馆中窥见楚汉文化瑰丽辉煌的一页。
源远流长的治水文化
治水文化贯穿了整个寿春文明史,治水文化研究以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和建筑遗存为载体,能让我们从中了解丰富的治水文化信息,为今天的人们改造自然,避害趋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治水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有一处烟波浩渺的水库,它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芍陂,即安丰塘。
其兴建者孙叔敖,原为布衣贤士,召拜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后,致力于水利兴民。
安丰塘工程布局合理,上引龙穴山、淠河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对于楚国徙都寿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安丰塘仍为淠史杭灌区著名的反调节水库,蓄水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3万亩,发挥着灌溉、旅游、运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973年,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曾亲临安丰塘考察,一睹古塘风采。1988年1月13日,安丰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王安石在《安丰张令修芍陂》诗中云:
桐乡赈廪得周旋,芍水修陂道路传。
目想僝功追往事,心知为政自当年。
鲂鱼鲅鲅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
楚相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
恃水为固古寿春。自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凭借寿春周围水系发达稻米丰给,为都达19年之久。汉淮南王刘长、刘安、三国时袁术也以寿春为都,苦心经营,一度成为繁华富饶之地。今之寿春,为沿袭古都的建制镇名称,为寿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古城墙环绕城区四周,古为屯兵御敌之工事,今为防洪阻水之屏障,功不可没。
因水而兴古名镇。与治水文化息息相关的,还有正阳、瓦埠、隐贤三大古镇的一度兴盛与繁荣。正阳位于寿春西南30公里处,淮、淠、颍三水汇流处,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因有舟楫之利,正阳开埠较早。明成化元年设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设“淮北督销盐务总局”,促进了商业开发。由于正阳关地处淮河中游关锁,水路交通发达,万商云集,成为蜚声遐迩的皖西北商业中心。解放后,曾经一度设市,有“小上海”之誉。该镇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文物古迹丰富,令游客流连忘返。
寿春、正阳、隐贤、瓦埠均滨水而建,靠水而兴,宛如今天的江浙水乡,商贸发达,盛极一时。
正气凛然的廉政文化
寿县2600多年的文明史上,产生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中有的以清廉传世,有的以不计得失扬名,有的以敢于直言,不畏权势流芳。千百年来浩然正气,清风惠政,让人们以史为鉴,清正为官,廉洁为人,为廉政文化续写新篇章。
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水利家,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相。他曾说:“吾三相楚而心愈卑,每益录而施愈博,位兹尊而礼愈恭,是以不得罪士民也。”他在任楚相的12年中,施教导民,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孙叔敖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可是他死后,儿子却陷入贫困之中,穷得卖柴为生。
“时苗留犊”的掌故,出自《三国志·魏书》:“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东汉建安时,时苗任寿春令,居官岁馀,牛生一犊。他离开寿春时,把小牛犊留下了。后人感其清廉,把小牛饮水的池塘称为“留犊池”,所在街巷称“留犊祠巷”。
唐人李翰在《蒙求》中,把“时苗留犊”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后来的蒙学读物《龙文鞭影》、《幼学琼林》,也都载有“时苗留犊”的掌故。许多地方官员和骚人墨客常来留犊池畔瞻仰凭吊,留下了许多赞颂时苗的诗篇。明代寿州主事董豫在《留犊池》一诗中写道:
去任无惭到任时,独有一犊留斯池。
廉名不特当时重,遗爱能令去后思。
千载清风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
停骖几度池边立,漫剔苍苔诵勒诗。
宋代被世人称为“一门三相”的即吕夷简、吕公著、吕本中,也在史册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吕夷简,宋真宗时举进士,在任职期间,屡次奏事,建议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之苦,真宗皇帝称赞他“有为国爱民之心”。仁宗亲政后,他仍为宰相,上疏八事:正朝纲,塞邪径,禁贿赂,辨佞夭,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庆历三年(1043年)病故,帝对群臣涕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吕夷简之子吕公著,幼年好学,废寝忘食,善思慎行。《宋史》称吕公著“暑不挥扇,寒不亲火,简重清静,盖无禀然。其积虑深敏,量闳而学粹,遇事善决,不以私利害动其心,与人交,出于至诚,好德至善”。
吕公著之曾孙吕本中,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济阴县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祠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由于他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得罪了权奸秦桧,被罢官。其诗已负盛名,自言传“江西诗派”衣钵。
在历史文化名镇正阳关,至今流传着“贤良街”(又名“六尺巷”)的故事。这位叫俞化鹏的正阳关人,是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他进京做官之后,家迁正阳关南大街定居。这年,他家与对街周铁匠家都要盖房子。双方按照原定计划施工,则街巷显得太窄,甚至影响“滴水”,双方互不相让地皮。俞的后人认为自己有权势,派人进京陈述情况,要求压制周家。俞问明来意,向来人申明大义,并修书一封,叫子弟们以大局为重,友善邻里。书信中有诗一首,曰: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书信捎回正阳,俞周两家争相传阅,称道俞扶九的厚道为人。俞家首先提出后让三尺墙,周家也主动退让三尺,结果街宽人心更宽,市民深受感动,便把这条街命名为“贤良街”。
革命家、文物收藏家孙大光,寿县堰口镇人,16岁参加革命,戎马倥偬转战南北。生前,曾任国家交通部部长、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孙大光博通文史,酷爱文物收藏,尤喜名人字画。建国后,全家节衣缩食,精心收藏了一批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他在古稀之年,偕夫人回乡省亲,分两批将捐赠文物的所得奖金41.2万元和100万元分别捐给堰口小学、寿县一中和堰口、正阳两地兴办教育事业。他的仁风义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文韬武略的军事文化
寿县地处八公山之阳,淮河南岸,淝水之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数代王朝的更迭,时事风云的变幻,多在以淮河为界,展开激烈的对垒和争战,为后世沉淀出一页页值得玩味的战争文化。
东汉末期,曹操在北方,以许昌、洛阳为中心,东南据有长淮,淮水中游的寿春,上与许洛相近,有蔡颍诸水相通;下则雄视江淮之间,以合肥为其前哨阵地,经常利用颍涡诸水,向寿县和沿淮进军。
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一页,是导致前秦政权瓦解的淝水之战。公元384年,前秦统治者苻坚统一北方后,亲率80余万大军沿淮水南下,企图一举灭亡东晋。东晋大臣谢安派谢玄、谢石率兵八万迎敌,双方隔淝水相持。苻坚见晋军布阵严整,远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从此有了“草木皆兵”的成语。在东晋军队的追击下,前秦部众崩不成军,苻坚狼狈逃归,前秦政权瓦解。成就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五代十国时,寿春为南唐边陲重镇,以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镇守。后周显德二年和四年,周世宗柴荣两次亲征寿春。作为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亦两次从世宗出征。第二次是在显德四年(957)三月,赵匡胤扎营于城北紫金山下,率军攻山,首破连珠寨,斩唐兵数千人,守寨唐将朱元、朱仁裕率兵万馀投降。翌日复战,连破数寨,擒南唐应援使陈承昭、大将许文缜、边镐等,使州城完全置于周军包围之中。刘仁赡“闻援军既败,计无所出,但扼腕浩叹而己。”尽管如此,他忠贞不二,拒周劝降,率部坚守城池。
由于寿县位于淮淝之滨,历史上出现多次以淮河为界的南北分垒对峙。特别是南宋与金国以淮河为界的战争长达百年之久。南宋寿春保卫战中,寿春人发明了在子窠中装上火药发射的子窠枪,后来传到欧洲,成为现代步枪的始祖。在战争的磨炼中,寿春人发明了不易打烂穿透的纸甲,学会了在淮河上架设不易被敌人破坏的浮桥。这些在特殊时期的发明,都极大地丰富了战争文化,值得去挖掘和研究。
饮誉世界的豆腐文化
被人们誉为“营养珍品”的豆腐就诞生在寿县八公山境内。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相传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都寿春,他喜爱神仙黄白之术,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晋昌八公在北山论道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结果不经意间发明了豆腐。
唐朝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豆腐之法传到日本,被称为“唐传豆腐淮南堂制”,以示正宗。
诗词歌赋还有大量歌咏豆腐的篇章,或以物抒情,或借物咏史,不一而足,值得细细品味。而民间关于豆腐的歇后语、俚语也是豆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做人清白。豆腐掉进青灰里——打不得,拍不得,道出了对某些人和事的无奈。看别人吃豆腐,自己牙快,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鸡刨豆腐,喻办事马虎。刀子嘴,豆腐心,喻心地善良,心直口快。白菜豆腐保平安,是一种随遇而安,恬淡闲适生活的写照……
如今,豆腐文化已成为寿县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
对豆腐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对豆腐菜品的研发与制作,已演变成为中国豆腐文化节和相关的节庆活动,赢得五湖四海的宾客来参观欣赏。
2005年,是“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年。安徽省从各地上报的47个项目中,选出32个项目参加全国申报,其中寿县申报的八公山豆腐、正阳关“三阁”(见民俗文化)均在选报项目之列。
慷慨悲歌的红色文化
寿县这片土地上,也是洒满仁人志士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在历次重大的革命活动中,都有许多志士和英烈的名讳,成为后世永远的缅怀和纪念。由此形成了凝重悲壮的红色文化。
陈独秀和寿县人柏文蔚、常恒芳等发起的,从事反清秘密活动。孙毓筠、张汇滔等积极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武昌起义、淮上军成立,让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载入史册。
1921年1月,曾经留学日本和德国的高语罕编写的《白话书信》出版,是安徽最早最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本。1922年春小甸集S·Y(英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缩写)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曹蕴真,团员有徐梦周、鲁平阶、胡宏让等,属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
在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峥嵘岁月中,也有许多英烈的名字值得镌刻在永远的丰碑上,张汇滔、石德宽、柏文蔚、张树侯、曹渊、孙津川、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赵策、王道舟……
方振武烈士名扬中华,他召集其他抗日武装,成立抗日救国军,自任总指挥,北上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1年12月28日,在广东中山县境内,不幸遭到国民党特务暗害。
一门三烈的曹氏家族,曹少修早年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七七事变后,他动员民众机支参加中共抗日武装,不顾年已花甲,为抗日四处奔走。被国民党寿县政府逮捕,就义前他在遗嘱中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
一大批先烈的名字映红了壮丽的寿县革命史。
今天,小甸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特支成立纪念地、一中学兵团遗址、方振武墓园、中共寿县一大会址等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重温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汤巩固的城墙文化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寿县现存的古城墙为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20年)建康都统许俊为御金兵“即旧址”重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灿若群星,寿县城墙则以其特殊的形制构造与功能,被许多专家和学者叹为国内之珍,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开四门:北门曰“靖淮”、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定湖”、南门曰:通淝”,城墙周长7147米,城墙为砖壁石基,城平面略呈方形,四门均设城楼和瓮城。与国内其他古城墙相比,寿县城墙的形制构造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部位上:创建石堤、改变城门走向、修筑月坝。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修后,州人孙家鼐曾为之记,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若生铁之熔铸也”。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后,改变东西、北三城门的位置、方向。明初,四处瓮城的内外两门都还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即直通式,而察之城门现状,南门仍为直通式,而地势低洼的东、西、北三处的门向、位置却发生了变化:东门的外门位置北移,偏离中轴线4米,北门的外门向西,西门的外门朝北,既有利于御敌,又便于减轻洪水直接对城门的压力,这是古人在城垣建筑中对力学原理的巧妙运用。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知州杨涧创建东北角和西北角涵洞(水关)月坝,坝上分别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题额。
寿春古城墙的独特防洪设计,创造了水利史上的奇迹。
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其维修加固,1986年通过社会集资恢复重建了东门宾阳城楼,1999年恢复北门靖淮城门,2000年建成仿古式南门通淝楼,2006年恢复建设西城门及城楼,依照原形式恢复瓮城及城墙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经历了1954年、1991年两次洪水围城的考验而安然无恙。
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
寿县地处江淮之间,几千年来的发展和演变在衣食住行、娱乐劳作等方面的风尚习俗,既与其他地方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可谓特色显著,独树一帜。
风俗包括岁时、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寿诞、农事习俗等。
岁时主要内容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寒食节、端阳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日、除夕。现摘要叙述一二。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岁朝”,建国后定名为“春节”,为一年最隆重的大节,时间三天。初一早晨,大人小孩均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燃放爆竹,门旁贴财神,迎接新年。
农事习俗中,有试牛、身包饭、扫尘、剃龙头、洗年脚、除夕喂牛饭之俗。如扫尘之俗,是一种讲究卫生的表现,民谚有“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之说,除夕前,民间男性无论老幼都要剃年头,民谚有“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之说,大有辞旧迎新的意思。
在民俗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节庆期间的民间文艺活动,以寿州锣鼓和正阳关肘阁、抬阁、穿心阁为代表。寿州锣鼓历史悠久。寿州锣鼓队根据沿淮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长流水”等锣鼓乐谱改编,保留节目是《寿阳春》,分为“状元行”、“楚都欢歌”、“龙虎斗”三大部分,分别以寿县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蓝本,加以创作和演绎,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淝水之战》,通过锣鼓的轻重缓急,表现短兵相接、两军对垒的悲壮激烈,令人荡气回肠。
正阳关肘阁、抬阁、穿心阁,于清道光之前从山西、河南等地传入。它集杂技、彩扎、灯光、音乐为一体,小演员们在道具上表演民间传统节目,配以锣鼓和箫、笛、管伴奏,整个表演高、难、险、美,被誉为“空中芭蕾”。
和谐共荣的宗教文化
寿县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形成了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宗教文化。
道教源于古代神道的巫祝史,转而为方士,形成道教。道家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对称互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今寿县道教除四顶山奶奶庙外,余多不存。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近年来恢复或新建了八公山道教建筑群,道教出现生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四顶山古庙会,吸引着周围县市民众,盛况空前。
寿县佛教始于南朝前期,以报恩寺为最。报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为中国传统寺院的一大建筑群。大雄宝殿内泥塑十八罗汉像,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由九华山安排僧人主持恢复佛事活动,新建和扩建佛殿,装修佛像,使报恩寺更加雄伟壮观,吸引了更多游客和信众前来浏览和进香。
伊斯兰教传入寿地,是以回族来居为始,回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始建于明天启年间的清真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格局建造。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寺内宋代栽种的5株银杏参天,笼罩庭院。
基督教是清末由美国传教士传入,现在在寿春镇和其他乡镇均设有教堂,供信教群众参加活动。位于寿春镇东大街的基督教堂,俗称福音堂,是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出资于1924年兴建的,现为当地教徒活动的场所。建筑结构糅合了中西建筑的风格,蕴含了大量的中西文化信息,为研究近现代中西文化和宗教文化在寿县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1928年3月,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这里遂成为中共寿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1994年公布为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六安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采众长的美食文化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寿县由于地处江淮之间,物产富饶,盛产稻米、小麦,畜禽、水产品和蔬菜均为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为寿县饮食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寿县饮食属于徽派菜系,色重、味浓、口感偏咸,注重菜肴的色泽和搭配,讲究刀功和火候。城镇和乡间进入农历九、十月份有腌制咸鸡腊鹅等肉食品的习俗,腌制食品可煮可蒸。
豆腐菜肴是当地居民饮食重要组成部分。淮王鱼、瓦埠湖银鱼等当地特产,风味独特,成为海内外消费者的必选佳肴。
寿地民风纯朴,素为礼仪之乡,在饮食上很有讲究。以双数居多,喜庆时上圆子,谓之团团圆圆。春节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民间有许多关于吉祥菜的说法:油酥好的鱼嘴中塞进洗净的大葱,谓之充足有余、年年有余;冻豆腐泡,谓之斗福。
寿县城区回族同胞多达上万人,体现回族风味的美食也十分红火。早点有牛肉汤、油馍、辣糊汤、油茶等。回民经营的餐馆和熟食摊点中,以牛、羊、鸡、鱼为主打菜,辅以当地产的东园、南园大白菜,风味独特;咸水鹅、卤牛肉、卤羊头肉、羊蹄等熟食也堪称一绝。
目前,在寿县城区餐饮类门市、摊点近200家,其中有较大规模、上档次的餐饮企业近十家。主要以徽菜为主,兼顾湘菜、川菜等其他风味,并且注重了对豆腐菜品的研制。
在婚宴结束时,东家会为客人奉上一种美食,谓之“大救驾”。说起“大救驾”,还有一个传说:历时三年的后周围困南唐的寿春之战结束后,后周大将赵匡胤得胜率部进城时,由于长期苦战,劳累过度,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城内厨师用面粉、白糖、猪油等原料做成糕点献给赵匡胤,赵食之连声称好。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宋代的开国皇帝后,谈及寿春城内的糕点“救了朕的驾”,“大救驾”便由此而得名。
当地还有一种美食是面筋。据载:宋相吕夷简居寿州时,“以麦粉和水洗之,凝结成团,创制面筋,品质精脆,撕缕不断,荤煮素炒,脆利可口。”在《事物记·绀珠篇》中有吕夷简创制面筋的解说。
寿县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经营者中著名的老字号有聚红盛、小而真、大美兴等。
徜徉寿春街巷,聆听寿州历史上的传说故事,品尝地方美食,实乃快事。如今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外地人士休闲、自驾游纷至沓来,一饱口福,方知“走千走万,食在寿县”并非妄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在世间,形式上活活泼泼,内心清净平等,这叫功夫你外面和光同尘,能够叫大家赞叹佛法,叫大家接受佛法,佛法才能普遍弘扬、利益众生。内里面清净平等,是自利,自己得利益,是自利;外面和光同尘,是利他。所以,外面你一生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表演。我们凡夫之人,眼见色,耳闻声,顺自己心意的就起了贪爱,贪爱是染污;不合自己的意思,讨厌,讨厌也是染污。我们凡夫,起心动念都被外面境界染污了。佛教给我们要净而不染,看得清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定功。你有定有慧,你就不染着。心,要做到真的清净;心真清净了,在一切法里面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人家笑我也笑,人家哭我也哭,这是“恒顺众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