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一个不得不说的温情话题


2014/9/6    热度:323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上天把幼小的我们交给父母,把壮年的我们交给社会,把年老的我们交还我们自己。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年老和死亡等人生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监护者精心呵护,细心关怀。那么,作为人生最后驿站的前站,临终关怀对于被关怀者和他们的家人有着怎样的意义?医护人员和义工组织能担得起这样的大任么?社会各界又能做些什么呢?

12岁的晚期肺癌小患者接受临终关怀

在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宁养院里,记者得到这样一组数字:从2001年9月20日至今,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有3332人,其中年龄最大者95岁,最小的仅4岁。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在宁养院医护人员的关怀下安详地、有尊严地、无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站。

哈尔滨某中学初二学生、12岁的女童文文留给大家印象最深。这个女孩来自单亲家庭、家里经济困难,患有晚期肺癌,但在多重打击下却依然活泼开朗。

  2006年12月间,文文的母亲发现女儿食欲减退、日渐消瘦、间断咳嗽,经多家医院不能确诊。2007年1月,文文突发高烧、痰中带血,头疼、视物不清,经专家会诊确定为肺癌晚期,并发多处转移。因文文家中经济困难,转到宁养院接受姑息治疗。

在获悉文文病情的一刹那,母亲、姥姥悲痛欲绝,怨恨苍天无眼,几乎失去生活的勇气。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决定先期通过媒体宣传,取得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文文的病情和处境经过多家报纸、电视台的广泛宣传报道后,唤起人们对文文病情的高度关注,先后为文文捐了近5万元善款。同时,宁养院又成立了医护小组,制定全方位服务计划,除了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给予文文疼痛控制外,还针对文文和家人的不同心理状态,经过无数次的劝说、沟通,使全家的思想统一到帮助文文接受死亡和适应转变、提高其生存质量上来。此外,医护人员坚持每周电话咨询1-2次,随时随地掌握文文的病情及家人的压力,适时地帮助和疏导。在医护人员服务的间隙,学生义工和医院的职工义工也定期深入文文家中安慰、劝导,直至2008年2月文文微笑着、了无遗憾地走完人生旅程。同时开展对家人的哀伤辅导,协助家人处理孩子后事。

医生:有幸接受临终关怀的晚期癌患少之又少

据了解,近些年由于环境污染、吸烟等原因,我国已成为癌症高发国,肺癌、肝癌、乳腺癌成为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病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只有极少数癌患能得到临终关怀这种极其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黑龙江省宁养院主任李玉告诉记者:“作为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的一部分,黑龙江宁养院每年获得120万元的基金,免费用于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方位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以期减轻临终病人的肉体痛苦和心理恐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无遗憾地度过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这个善举获得全社会的肯定和赞扬,打电话、前来咨询的患者和家属很多很多。尽管需要帮助的临终病人很多,但由于资金有限、医护人员缺乏,我们只好选择少量的、极其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家居服务的方式,开展免费镇痛治疗、心理辅导、护理指导和哀伤辅导等。”

“这种临终关怀服务真是太人性化太温暖了,可惜只能有极少数人享受到这种贴心服务。”黑龙江省鹤岗市市民阎红不无遗憾地说。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也患有肺癌,两年半的时间里多次入院治疗。确诊发生骨转移后,父亲常常疼得死去活来。鹤岗当地医院对于这样的晚期癌症患者,除了采取镇痛和基本的护理指导外,就是不断地输液,输完营养的输消炎的,输完消炎的就输化痰的,常常从早上八点输到半夜九、十点钟,父亲在人间的最后日子没有丝毫质量可言,家人更是苦不堪言。要是有临终关怀这么好的医疗服务,相信父亲会“走”得更从容,家人也会更安慰。

在黑龙江省宁养院工作多年的护士刘占菊说,在为病人提供宁养服务的过程中,她常常发现由于经济困难、提供资助的社会人士有限等原因,导致相当多的晚期癌患吃不起药,住不起院,只好在家里满怀恐惧地等着死神的降临.

临终关怀,全社会都不能回避的温情话题

如何让更多的临终病人享受到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让每个人在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时更加从容、无畏,受访的医生、护士、社会学者认为,只有在每个有条件的医院都开设宁养病房,并纳入医保范畴。同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义工队伍,社会上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家、大商人和各级组织积极投入这项慈善事业,才能让临终关怀这种温情服务普及到更多的人。

有着多年医疗经验的李玉说,光靠个人的资助很难把这个事业做下去,她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一个机构,并依托在有条件的医院设立临终关怀病房或开展家庭服务。同时效仿香港、台湾等地的做法,将临终关怀纳入医疗保障范畴,国家给以必要的经费支持,才能让更多的临终病人感受到人间的最后温暖。

宁养院副主任医师刘新利面色凝重地说,在做这项工作时,他常常看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的临终病人连去痛片这种最便宜的药都吃不起,看着让人心酸。过去这些人都为社会、为家庭做了很多贡献,现在要离开了至少让他们少一些痛苦、多一些感恩,因此他呼吁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家、大商人、各级组织多捐善款,将其用于临终病人的医疗服务和家人的心里抚慰上。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一位研究员认为,除了有钱的捐钱,仅靠现有的医护人员和少数的义工做这项工作远远不够。目前在我国,主动开展社区服务的义工非常有限,除了高校的大学生、媒体工作者和宗教界人士外,大多数人对这个名词都感陌生。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义工组织,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义工队伍,加强对义工在护理指导和心理辅导上的培训,增加其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技能,同时将义工的服务纪录详细备案,作为义工本人在年老、生病时享受此项医疗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经里说:“舍一得万报”,舍得播下善业的种子,来日定会得到无上的果报。 舍得付出的人,上天都看在眼里,记在因果簿里,待到善果成熟,上天就会给你降下福气与福报。大舍,便有大得。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