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悲伤的城市》:别忘了那些受苦的人


2014/9/6    热度:1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在他的散文集《伊斯坦布尔》里使用了一个词——“呼愁”,用以传达他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与哀怨。在阅读加拿大作家阿诺什·艾拉尼《没有悲伤的城市》的时候,我常想起《伊斯坦布尔》——两本书弥漫的情绪有些相像。只不过,帕慕克流露的是对一个古老城市垂死文明的愁绪,阿诺什·艾拉尼流露的是对生活在现代城市底层人民的悲悯。

没有悲伤的城市,只能是愿望中的城市。阿诺什·艾拉尼在书中借用一个10岁孩子的视觉,大概也意在用孩子童话般的想象来映衬现实的残酷。这个10岁孩子名叫祥弟,是孤儿院收养的孤儿。在孤儿院要被拆掉之前,他逃到了街头,成了一名乞讨儿童。在他的想象中,城市是一个打开盖的饼干桶,善良的人们会容许他取出一些食物温暖自己被自来水充满的胃;城市夜晚的星空,星星会自动排列出遗弃他的父亲的名字……

这又是一个以梦想与寻找为主题的故事。祥弟对父亲的寻找,也是一种喻示,那同时也是对迷失于现代文明中的责任、伦理道德、社会之爱的寻找。在祥弟看来,父亲是一个空洞、虚幻的名字,父亲只留给他一条带着三个血迹斑点的白布。祥弟将这条白布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每天围在脖子上。因为它意味着希望,希望父亲归来,希望城市在一夜之后变得温暖,每个人脸上都被和煦的阳光照耀。

但事实上能给祥弟带来安慰的,只有他在街头结识的流浪孩子:一个教会他生存的男孩桑迪,一个带给他心灵慰藉的女孩古蒂。小说有一个含蓄但很光明的结尾,祥弟在阳光海滩上将手放到了古蒂的手心,那是否意味着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而爱情,恰好是抵御悲伤最好的东西。

《没有悲伤的城市》在结构上与获得今年奥斯卡八项大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很多相似之处,故事发生地点都在孟买,都是以种族冲突为背景,人物都是以两个相依为命的男孩和一个善良的女孩为主,一样有一个黑社会老大。但与电影充满了娱乐性不同的是,《没有悲伤的城市》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很多时候它都是一个小男孩的自言自语,让读者顺着他的视线,去发现城市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小说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到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底层人民生活。在地球村概念和数字化生活风靡全世界的时候,让那些沉迷于奢侈品牌和去高级餐厅就餐、在星巴克喝咖啡的人们知道,在世界上一些地方、一些城市,有他们所不了解的困难、疾苦和无奈,也有一些逐渐被人们感到陌生的对生活所体现出来的勇敢姿态。

精彩书摘

第一节:前言

没有悲伤的城市,在祥弟心中叫卡洪莎,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叫它桃花源,或极乐世界。

它并不遥远,就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的最里端。

我们或许已经遗忘,但一定曾经拥有。

试着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下吧:亲人团聚、没有战争,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关爱,更毋需为生活琐事而烦忧。

它的美好因为现实的沉重和残酷而愈发珍稀,珍稀到我们连回忆都不敢。

生怕轻轻一触碰就破碎。破碎的不只是一个梦,而是我们的童年。

越长大也越残酷,越长大也越脆弱。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还有梦吗?

是否还渴望找到你童年心中的家乡?

或许,你该看看这本书。

看一个十岁的孩子,在最无助、最混乱的世道,如何用坚贞和智慧,捍卫他那纯真的梦。

而你需要的只是流泪,以及静静回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说人家坏话,是破坏自己的纯净纯善。你爱说人家坏话,也让别人对自已提高了警觉,吃亏的还是自己。你不说别人过失,别人都尊重你、别人都欢喜你,都愿意跟你做朋友。而且别人纵然有过失,与你有什么关系?不但不要谈论,而且最好不一要把它放在心上,否则我们的心就被污染了,这个实在是非常冤枉、非常愚痴!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