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 全球第一的秘密


2014/9/6    热度:440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 ——芬兰前总理 阿赫

芬兰的图书馆

陈之华 著

芬兰教育为什么能领跑全世界,这是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想知道的秘密。

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

它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

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

教育已经超越NOKIA,成为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

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竞相来到芬兰,为的就是汲取“教育第一”的经验

人生是场马拉松,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拥有完整丰富的人生,而且她做到了。芬兰教育带给我们的,将是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芬兰教育成功的精髓,以作者亲身的贴近观察与走访,去叙述、探讨芬兰教育的完整样貌,将芬兰这个风靡全世界的新品牌"教育"以更细微的呈现。芬兰教育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从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理念与方法,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完善、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公民,这样才能形成世代良善的文化循环,最终成就国与民的共同繁盛。

作者简介:陈之华

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视觉传播硕士,目前旅居芬兰,个人博客《北国风情》,述说芬兰、欧洲及世界各地的生活、人文、设计、艺术、建筑、音乐、教育、旅游等感受与体验,获2007年全球华文博客大奖"生命记录"首奖。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本书是她对芬兰教育全面了解后的纵深解读。

芬兰教育特点(内容简介):

见树又见林,先见林,再见树

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森林”的了解,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的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反复演练,一磨再磨!

人生是场马拉松

人生真的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不做起点不公平的较劲

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改进,考试的目的,不是要给孩子带来挫折和惩罚,而是要让孩子和老师共同了解对于学科的认识到了哪里,最终求得大家共同进步。

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

“平等、品质、公正”是芬兰教育不断强调的,芬兰的教师得到教育制度的最大信任,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善待学生,对学生有益处,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或自己的教学成果拿第一。

不强调“精英”

教育体系不带头、不鼓动、不排名,希望落实相对的"平等",以此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毕竟,天才与精英是真正的少数。

为孩子量身定做的教育

为社会小众与弱势群体挹注更多的教育资源:智力不足、身体残障、移民的孩子,都保障相对公平的受教权与求知权,将他们努力转化成社会安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部分。

用家庭教育赢过全世界

芬兰父母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但却不把学业当成唯一,在与学校的沟通中,也不只在意孩子们的成绩。芬兰的家庭教育,是打造世界第一竞争力的基石。

精彩书摘:
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从2000年开始,普受国际社会重视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针对全球40余中学生,进行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注。

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个国家、40万左右的15岁中学生参与测试。自2000年起,陆续公布的三次评量报告,让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仅有530万人口的"小国",跃升国际媒体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点,原因就在于芬兰学生的整体表现太出色了!

芬兰学生们不只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项目上的评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和大家习以为常认定数理能力比较强的亚洲学生旗鼓相当。更可贵的是,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生中,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平均比例超过20%,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果,不仅让学生得以在"人文"和"数理"两大范畴之间正常游走学习,还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教的差异,相当之小!

"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让芬兰举世惊艳!

本来大家连芬兰在哪里都搞不清楚,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一连好几年,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蜂涌而入,一心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团接一团来参访,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其中来自西欧国家像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甚至像北欧邻居的冰岛、丹麦、挪威,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等等,都派了无数的参访团来芬兰"取经",更不用说来自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

看来不分东西南北、不分种族肤色,大家都急于想知道,芬兰是如何办到的!?

芬兰的教育成就始终被OECD高高举起,绝非侥幸与偶然。

大家开始平心静气地思索,15岁的中学生要能达到良好的测试与评量成绩,需要从几岁开始"打基础"?若没有持续不断的良好教育,与老师长期、良性的启蒙与培养,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

2008年2月底,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写了一篇《什么原因使芬兰的孩子如此聪明?》,在报导中对于芬兰中学生的评比十分赞扬,让一向对教育非常自负的美国媒体和教育学者们,也都想试着寻找出芬兰教育如此均衡的原因。

只是,当所有来到芬兰的考察者,发现芬兰没有所谓的"资优班"(类似于大陆的快、实验班)、孩子满七岁才入学,学校没有制服、没有督学、毫不标榜精英培养、考试次数不多、学校不做排名、老师不作绩效考核等等,一一打破他们原先的看法,更加使他们好奇。

其实在芬兰,青春期的学生,从小学六年级起,女生们就开始化淡妆,涂睫毛膏或挑染头发,所有青少年们该有的青涩、自我,芬兰孩子都有。但师长却任其自然发展,没有人去刻意禁止、管制,反倒鼓励孩子们表现得落落大方,成熟自得。

这些年,我也从芬兰孩子们的身上听到、看到,也了解到他们喜欢看的许许多多美国电影、电视影集,喜欢听的流行歌曲,以及在他们中间风靡的流行服饰、电玩、网络、email等等,都青春十足得跟得上世界最新潮流。

然而,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和师生群体所拥有的多种焦虑、竞逐,在芬兰却都归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以行之自然、不急不徐、不争不抢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来就不是要去挫折学生与老师的士气,和成为讥评他人落后、不长进的工具。

在报导中,引述了一句OECD派驻巴黎官员史来瑟先生的话:"多数国家的教育,就像是汽车工厂;但是在芬兰,老师却像是真正在开拓的创业家。"

不禁让我想起担任过30年小学老师的母亲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像极了工厂的大量制造。

注:国际学生评量计划(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由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1990年代末期开始,针对全球40余国的数十万名15岁中学生的数学、科学、及阅读等项目,进行持续、定期的国际性比较测试研究。PISA是由OECD会员国共同参与,但也开放给非会员国加入。这项规模庞大的国际评量,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次是2000年,共43国参与;第二次是2003年,共41国参与;第三次是2006年,共5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台湾是在第三次PISA评量时加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要把我们自己从前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放弃,统统换成佛菩萨的想法、看法。把佛菩萨的教诲,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这个能力,境界现前,对一切人事物,立刻就能够判断是非善恶。善的要去做,不善的不但不能做,念头都不起,天天在一切境缘当中“历事练心”,这个样子我们的解跟行就相应,功夫就得力了。改毛病、改习气不是难事!你所以会感觉到困难,是你很想做,而没有去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