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慈孝心做慈孝事 让慈孝成为一种习惯


2014/9/6    热度:277   

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将在今年的重阳节(10月26日)举办以"和爱和谐,科学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华慈孝节",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但是在生活中也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慈孝是别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也有人认为慈孝是一种奢侈的事情,因为慈善与财富相关,它是小部分有能力做事且在他们丰衣足食之后用多余的钱去完成的一种救济,而孝顺往往是对自己的父母及长辈尽的一种孝道,但我们工作繁忙,为工作、为生活四处奔波,哪有时间承欢于父母膝下。

这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慈孝作为人类发自内心自然真挚的情感,是人类与 生俱来的一种美德。每个人自降临人间,就受到父母、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这就好比是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慈爱的种子,每一颗慈爱的种子都会发芽、生长。有的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到各种的风雨而迅速凋零,于是变得淡然、冷漠,甚至麻木不仁。但更多的则是在爱的阳光雨露中开花、结果,完成了她光辉的生命历程,使她有意愿更有能力去孝顺父母、关爱子女、善待亲戚邻居,甚至去帮助一个陌生的路人,以及遥远的根本不知其名与姓的需要帮助的人。

当然这种慈孝并非一定要用巨额的金钱和大段的时间。其实在很多时候捐十元钱与捐一万元钱所给予他人的帮助是一样的。与父母同住一室和用闲暇时间去看望父母,所给予父母的安慰也大体一致,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颗慈孝的心,是否养成了慈孝的习惯。就像我们已经拥有的许多习惯一样:早上起床首先要刷牙、洗脸,否则吃早餐会很难受;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出门就带把伞,否则心里不踏实。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食物,渴了要喝水一样,看见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人,在有空的时间去看望父母长辈,甚至有时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关怀,而我们自己收获的则是快乐和满足。因为能够给予,则证明我们的富足。

有人会讲,我没有多余的钱财,没有多余的时间,如何养成慈孝之习惯,去行慈孝之善举。记得有人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即使没有钱,没有闲,依然可以给予别人许多东西:第一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第三,心施,敞开心扉,诚恳待人;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第五,身施,以行动去帮助别人;第六,座施,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无论谁,只要做到这些,好运便会如影随形"。

所以,就让慈孝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追求吧。带着问候、带着关怀去看望我们的父母、长辈;带着鼓励、带着宽容陪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带着温暖、带着善意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友好相处;面带微笑地等待拥挤的人群上车,最后一个把自己塞进车门;毫不犹豫的为老弱病残者让座;从容地捡起垃圾,把它丢进该去的地方;在别人需要时及时伸出双手;给每个人以应有的尊重,用微笑化解仇恨……当我们在做这些事情时,我们没有掏很多的钱,也没有使很大的劲,但我们实际已经是慈孝之人,在做慈孝之事。而且这种慈孝之事就像水份,就像阳光,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滋润、更加温暖、更加美丽。

朋友们,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入慈孝的行列吧:用慈孝之心,做慈孝之事,关爱他人,温暖自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持戒、忍辱是属于“无畏布施”,不杀生和素食,是最殊胜的“无畏布施”!你不杀生、不吃众生肉,不和众生结冤仇,你的障碍自然就少了,这一生就能得健康长寿。有果,一定有因;修因,一定得果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