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2014/9/6   热度:128
“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者、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就是信息”的命题。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决定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方式,将截然不同于工业时代、农业时代。有句玩笑话叫做“家书抵万金,短信只一毛”,就形象地概括了传统社会与信息社会阅读方式的不同。如果我们还把阅读理解成端坐在书桌前的认真研读,那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了。利用零碎的时间和一切可能的形式进行阅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阅读者的特征之一。 电子阅读正是满足了这样的社会需求。它以其“高普及、低成本、移动性、互动性、音画性”的特征开创了一个新的阅读时代。各类电子杂志、网络小说、网络学院、手机社区、手机博客、手机搜索、移动书城层出不穷,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部手机几乎可以无限量地容纳各种电子书籍,不用在乎场所和地点,只要有电就可以阅读。时下,在地铁、公交车和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专注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不是在看电影或玩游戏,而是在有滋有味地阅读各种电子书籍。据调查,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3%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2008年,有4000多万中国移动的客户订阅了手机报。在日本,约有数万个手机小说运营网站,它们通常以连载的方式,每天传送一到两千字左右的小说章节给读者,目前手机小说族已达到200万人以上。除了手机之外,美国亚马逊公司推出的Kindle电子阅读器也是一项变革性的阅读工具。读者可以通过Kindle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购买图书,订阅报纸杂志等。目前亚马逊公司提供逾9万种电子书供用户下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Kindle的销量就达到24万部。 信息化社会,生活工作的节奏快,新书多,新知识、新需求多,如何把好书、新书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有需要的人,是一个新的课题。网络渠道就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它通过建立一个平台,组织一批人,挑选一批好书,然后把这些书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核心思想观点定期提炼浓缩成“精华本”,设置成“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作品”、“新书精读”、“视频精选”、“每日英语学习”等多个栏目,通过电子网络渠道,包括手机、邮件、互联网门户网站,采取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推送给有需要而又行色匆匆的人们“快读”,让浓缩的思想惠及更多的读者,让浓缩的精华产生更大的价值。当然,对于那些真正的经典名著,还是要通过传统的精读的方式来吸收消化其中的精髓。 世界正进入多姿多彩的“娱乐经济”时代,轻松休闲的多媒体内容已成为阅读的热点,阅读方式也从过去严肃认真变成娱乐活泼化。比如连一本正经的文字博客也出现了视频博客;又如在日本,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般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文字版,一个是漫画版,学生读者和爱娱乐的读者通过漫画“娱读”就知道政府在干什么。 除了快读、“娱读”之外,“听读”也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前段时间,在国内极具创新力的“浙商”为了改变“一年人均读书不足两册”的现状,专门成立了“读书会”、“讲书堂”,企业家没时间选书,读书会有推荐,企业家没时间看书,“讲书堂”为企业家讲书,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竟也风靡一时。信息技术改变了一切。“随时随地随需”的阅读时代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要么你赶上了车,要么被抛在后边。顺应趋势者胜,阅读亦如是。 互联网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由于其独特的交互性,还改变了人们阅读的被动状态,使得“人人都是作者”成为可能,像WIKI百科、社区论坛等都是阅读与创作浑然一体,这也标志着阅读已经从1.0进入了2.0,从单纯的“阅读”变成双向的“阅作”。2005年起,中国移动连续举办了三届“e拇指原创文学大赛”,目前e拇指平台已积累各类原创文学作品120万件。针对社会上“黄段子”、“黑段子”日益泛滥的状况,2005年以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连续举办了五届“红段子”创作大赛,搭建了手机创作平台——“网络文学院”,广泛征集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字、音乐、图片、视频作品,得到社会大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有力推动了手机创作和阅读的发展。在日本,2006年文艺作品销量排行榜前10部作品中有4部属于手机小说,手机小说已在日本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著名尼姑兼作家濑户内寂听在86岁高龄之时创作了其首部手机小说《明天的彩虹》,更是有325万读者上网下载。可以想见,随着手机阅读的进一步普及,将出现“人人是读者”、“人人是作者”的阅读盛景。 互联网虽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但并没有改变阅读的内涵与实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有着做人要知足、做事不知足、读书知不足的传统。古人认为,读书可以治愚,“凡智愚无他,在读书不读书”。读书不仅具有培养气质、提升情操的作用,还有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水平的作用。虽然中国一直有重读书的优良传统,但目前我国的图书阅读却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这个数字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的阅读量相比,相距甚远。上面所述的电子阅读的出现为我们实现超越提供了可能。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实施电子图书发展战略,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推动传统图书产业的升级和革新,就一定能够顺利推进全民阅读、不断提升全民的阅读力,做一个没有书香的书香大国。 当前,信息化浪潮一次比一次更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只有不断深入阅读,体验并适应数字化生存方式,了解新时代的“精神本质”和“生存法则”,培育出一种“世界眼光”和“世界精神”,才能从容、理性、睿智地面对新世界、新生活。新时代读什么书?必须结合世界发展大势和个体的实际需要来制定阅读路线图,从中寻找规律,进行创造性的理解,把别人的知识、经验、观点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生命体验和价值。 (作者系广东省全民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本善”,就是佛法里头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本善,为什么会变成不善?那是习性。人为什么会变成不善?为什么会造作罪业?那是习惯,染上不良的习惯,习惯久了就变成习性,习性不善。所以大圣大贤教导我们把习性放下,恢复本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已经是被环境染污的,已经不是本性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