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写:读书不如写书


2014/9/6    热度:175   



  在互联网时代,维基思想的诞生让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创意来自于所有人,并由所有人共同完成。于2007年底正式上线的“一起写”(www.17xie.com),正是基于维基思想的一个协同写作网站。

  网站CEO徐志勇有着丰厚的出版经验,在意识到网络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生产消费模式的情形下,徐志勇开始筹划并花了大半年时间推出了该写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自由地阅读,而且可以创建自己的图书创作区,发布自己的著作,如果精力有限,无力独自完成的话,还可以邀请别人“代笔”, 参与创作,协同组稿。

  目前,“一起写”已经聚集了5万多名作者和1000多位出版人,进行着2万多个图书项目的创作。“一起写”还试图把“协同写作”方式与传统出版行业对接,该网站的用户可以通过此平台,自由选择单人创作或协同创作,获得与出版人接洽、出版作品的机会。

  2008年11月,“一起写”和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合作,招募志愿者进行开放教育课程的协同翻译工程。2000多门国外一流大学的精品课程将在众人协作模式下翻译成中文后用于公益教育。据介绍,基于合作写书的大多集中在工具性书籍以及翻译丛书,而文学类书籍的集体创作效果较差,不容易控制作品质量。

  “一起写”已经吹响了基于维基“协同写作”在中国进行探索的号角,传统出版业的内容生产方式将有可能因此而改变。

相关链接: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多语言、内容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计划。英文的「Wikipedia」是「wiki」(一种可供协作的网站类型)和「encyclopedia」结合而成的混成词。其中文名称「维基百科」是经过投票讨论后所决定的,「维基」两字除了音译之外,「维」字意为系物的大绳,也做网解释,可以引申为因特网,「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筑物的底部。「维基百科」合起来可引申为因特网中装载人类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在维基百科的条目内有许多连结,可引导使用者前往有关的页面,并获得更进一步的信息。

维基百科由来自全世界的自愿者协同写作。自2001年英文版成立以来,维基百科不断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料来源网站之一,在2008年吸引了超过684,000,000的访客。目前在超过250种的语言版本中,共有6万名以上的使用者贡献了超过1000万篇条目。截至今天,共有273,612篇条目以中文撰写;每天有数十万的访客作出数十万次的编辑,并建立数千篇新条目以让维基百科的内容变得更完整。(参见:Wikipedia:统计)

访客不需要具有特殊的资格就能做出贡献,他们只需要书写关于既有知识的条目文章;这表示无论是任何年龄、来自何种文化或社会背景的人都可以撰写维基百科条目。任何人只要能连上因特网,都可按下「编辑本页」的连结来编辑维基百科的大部分内容。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的添加信息、参考数据来源或注释,只需要符合维基百科的编辑方针,并且达到一定的标准。不符标准或引发争议的信息可能会被移除。使用者不需要担心在添加信息时会不小心破坏维基百科,因为其它的编辑者会适时的提出建议或修复错误,而维基百科所使用的软件也经过精心设计,修复编辑错误是十分容易的工作。


维基百科的编辑方式

因为任何人都能做出贡献,维基百科也不断的在更新,因此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纸本百科全书有一些重要的相异之处。例如,较旧的条目应该会有更完整的内容、更平衡的观点,而较新的条目可能经常会包含明显的错误、非百科全书的内容,或是单纯的破坏。使用者必须注意这一点,以取得有效的信息,并避开那些最近加入且尚未被删除的错误讯息。然而,与纸本的参考数据不同,维基百科经常更新,许多重要事件的条目有时在几分钟之内就会被创建或更新,但传统的百科全书可能需要等待数月或数年来更新这些信息。

我们推荐您花费几分钟,阅读维基百科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希望能帮助您了解如何利用维基百科的信息,或做出您的贡献。关于其它重要的进一步信息将在以下列出。若您无法找到想知道的讯息,试着看看常见问答集或该到何处发问。关于编辑或其它议题的帮助,请参见说明目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身要动,心要静,心不但要静,心还要虚,心里头一无所有,这样的人一定长寿。病从哪里来?今天大家知道了,从胡思乱想来的,你想得越多,病就越多;不想,病就没有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学佛的人,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修行的秘诀,确实不生病。学佛的人还有病痛,自己要觉悟,这个病痛是什么?业障现前。业障现前就要赶紧忏除业障,业障忏除了,没有了,病就好了,就没有事了;这一点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对于大乘经论要有相当深入的涉猎,才能知道这个道理,这才开拓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命运,决定不会再受宿命的拘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