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六十年 “温饱”变“健康”


2014/9/6    热度:367   


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年代,“吃”都是人们生活的头等大事。然而,不同的年代,饭碗里的东西也大不一样。

  从物资匮乏时凭粮票换取食物时期到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再至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菜式丰富,越来越看重绿色食品,注重营养饮食。

  同样是吃,过去是只图温饱;而今天,人人吃得有滋有味——从前那攥着粮食票,排队苦等买肉买菜的日子已成记忆。现在,无论身在都市,还是居住乡间,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让人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



  昔日天天盼吃饱

  “你看,我今天在早市买了一大兜茄子。和我同往的邻居买了蘑菇、豆腐、牛肉和青菜,有荤有素、有山珍,这样才吃得健康。”

  “现在生活好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还要千方百计吃出健康。不过,在60年前,吃饱饭是我最大的愿望。想起那个时代的生活,我至今还记忆犹新。”1930年出生的退休老干部刘勤,为我们讲述他亲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饮食的变迁。今年79岁的刘老出生在海伦附近的农村,1946年在北安入伍,1947年随部队进驻黑河转入黑河公署公安局。刚解放时,大家只能吃小米粥、大米查子粥,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几乎没有青菜,萝卜干、咸黄瓜就算是青菜了,那时连豆腐那样的菜都没有,吃顿干饭那就是过年了。成立合作社和互助组后才算勉强能吃饱。60年代后,生活条件好了很多,餐桌上有了细粮,偶尔还能吃上肉,但青菜还是很少见。刘勤老人清晰地记得,那时春节买到些海菜,全家人开开心心地过了次“美食节”。

  难忘用票买东西

  “改革开放前,物资比较缺乏,什么都得用票买。在我的记忆中,粮票、布票、糖票、肉票等各种票证的影子挥之不去,陪伴了我30年光阴。”今年62岁的高先生这样说。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市民吃肉很紧张,当时整个城区,一天最多宰杀几头生猪。因猪肉供应很少,市民吃猪肉一直实行限量供应,每位市民每个月只能供应半斤左右猪肉,而且都是凭票购买。每月发肉票那几天,副食店人山人海,大家手里举着肉票,喊着、闹着、挤着,拼命地向肉案靠拢,为的是少要一些瘦肉,多点肥肉。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岁月里,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票证。那时,居民购买粮油要用《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并到定点门市部购买。由于食品、物资匮乏,供应时间仅限几天。每逢年关岁末,街道上到处是排着长队购物的“长蛇阵”。粮食供应如此紧张,更不要说一些副食品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零食”。那个时候虽然吃得饱饭,但肉却很难吃到,过年才有肉吃。那时孩子们天天盼过年,因为过年时,大人才会用肉票和糖票买点肉和水果糖给孩子吃。

  当时,家里的菜翻来覆去就是土豆、萝卜和白菜。秋季集中买冬贮青菜时,景象很壮观。家家门前都是堆满白菜、土豆。现在城市里已经见不到菜窖的影子了,当时冬天储存青菜,菜窖是必不可少的。

  高先生说:“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是苦涩的,每月30、40元的工资除了必须的日用开销外,几乎全都变成食品吃到嘴里了,虽说饿不着了可也吃不好。”

  要说在吃上面有大的变化,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工资稍微上涨,市场上的鸡鸭鱼肉供应量慢慢加大。到了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的餐桌上退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现在天天像过年

  90年代人们普遍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丰衣足食的追求已经成为历史。人们的饮食也不再是单一的,越来越多的花样出现在大众的餐桌上。在餐饮服务业工作近30年,如今退休在家的王阿姨见证了黑河居民饮食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市区餐馆多得像雨后春笋,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馆随处可见。进入新世纪,肯德基等西餐大量出现。黑河居民的饮食习惯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元化的饮食结构促使人们崇尚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维生素、蛋白质、低脂高钙一系列营养指标充实着居民的生活,饮食的变化演绎出黑河人民生活步步高、节节甜。

  饮食日益丰富,进入21世纪以后,新生概念使餐饮业逐渐从旅游行业里跳出来独当一面了。现在,主题餐厅、西餐厅、大型自助餐饮连锁店都在市场上有着各自忠实的消费群。一时间,有了“百家争鸣”的趋势。从燕窝、鱼翅、生猛海鲜到小吃、火锅、各派炒菜,可以说天下美食应有尽有。无论您是想来点老辈人说起的原汁原味,还是说您尝试着异域风情,反正想吃什么它都有。

  王阿姨说:“以前家里要来客人,还要提前买菜,上锅炖挺长时间。如今只要到超市熟食柜台,就能挑选出现成的荤、素菜肴,拿回家上锅一热或一炒就能轻松上桌。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每天都像在过年,再也没有人为吃顿好的盼望过年了,家遇喜事、亲友聚会等,往往到好一点的饭店、酒家包上几桌吃个痛快,喝个开心。孩子们再也不用为吃不饱、吃不好发愁了,现在孩子发愁的是减肥。”

  “上个月小女儿的孩子考上大学,听到这个喜讯后,我们全家老少一同去饭店,大吃一顿庆祝。”

  跨越温饱吃健康

  吃的变化,还体现在健康绿色观念深入人心。每年春节,家里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在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鲜的蔬菜、海鲜和素食。



  市区一位老者说,过去鸡、鸭、鱼、肉是好菜、大菜,但现在因为脂肪含量高已经被我家的餐桌淘汰了。如今讲究吃出文化和健康。子女们常提醒我,一日三餐要讲究科学搭配,才能营养到位;肥肉最好少吃,多喝酸奶易消化吸收;鸡蛋一天不要超过一个;早晚吃点水果可抗衰老……我现在每天买的菜都不重样,为的是吃出健康。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再觉得大鱼大肉是山珍美味了,更多的人开始讲究吃健康,讲究吃粗粮吃野菜。60年前的人们不得已才吃的东西成为城市新宠,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从饮食文化这个侧面,足以反映出60年来中国人民在日益走向美满富足,充分显示出我们伟大的祖国60年的巨大变化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因果一直存在,轮回也从未停止。今生不珍惜人身好好修行,谁也无法预料到什么时候你才可能再次遇到佛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