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多是素食者
2014/9/6   热度:217
根据莫利斯(意大利)所著的《史前人类——发现历史走进遥远的年代》,通过考古发现的骨骼化石,人类学家发现了史前人类大概的生活情形。
在迈进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现代病却给人类美好的生活带来不安。所谓现代病是指与肠胃有关的各种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相关研究显示:这些疾病与人们的饮食生活关系密切。若要彻底追究其原因,有待于揭开过去的人类特别是史前人类的饮食生活之谜。
史前人类的饮食生活很难研究,因为食物不可能不腐败地保留至今。以往的研究把动物化石作为重要根据。例如,科学家曾把在尼安德特人遗址中出土的动物化石误认为是其生前食物证据。
过去,不少史前学家认为,史前人类是优秀的狩猎者,能从丰富的动物资源中获得大量的生活资源,从而奠定了史前时期所谓“肉食人类”的勇猛形象。但是,这一形象最近被迫修正。现代狩猎采集民族的饮食生活,除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外,差不多都是把植物资源作为主要的生活资料。他们在很多方面与其说是“狩猎采集民族”,还不如说是“素食主义者”好些。那些装备原始而且行走缓慢、腕力柔弱的史前人类要从动物资源中获得平常必需的生活资源一定相当困难。虽然这么说,但要证实史前人类是以植物资源为主的“吃素人”,却很难找到证据。
近年来,由于“微量分析法”和“同位素食性分析法”问世,揭开史前人类的饮食之谜成为可能。以上两种方法都以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元素为基础进行分析。由于人体吸收食物通常被“记录”在骨骼中,因此分析骨骼中所含的元素,能够推知此人生前吃过什么。
微量分析法以锶作为基础,从古人骨骼中的锶含量能推知古人生前的肉食率。锶先是被植物吸收后储存在叶子中,再被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吃掉,储存到更高级的生物组织内。在动物体内,锶既可以储存在肉等软组织中,也可以储存在骨等硬组织中。也就是说,食物链到了高级生物的体内,锶的储存量变少。对于史前人类来说,自然是肉食率高的人显示锶的含量低。科学家运用此法分析了墨西哥卡尔卡廷哥遗迹出土的迄今2500到3000年前的人骨锶含量。结果表明:卡尔卡廷哥人曾是以玉米为主食的农业民族;从测出的数值看,由于阶级差别,卡尔卡廷哥人的日常饮食不相同,属于上层社会的人生前食肉很多。
卡尔卡廷哥人长期以来曾是美洲大陆的一个谜。比如,他们的玉米是在何时、何处栽培,又是如何传到美洲其他地方去的?随着同位素食性分析法登场,此谜团被慢慢揭开。该法以碳和氮的稳定同位素为基础,因为这两种同位素的含量很少,更重要的是其数值随不同的生物有微小的差异。
美洲文化创造了玉米文明
考古学家测定了从美国东部伊利诺斯州和俄亥俄州等地发掘的古人骨的碳含量。结果表明: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年,碳的稳定同位素含量是一定的,其后逐渐增长;从公元500年起,碳的稳定同位素含量急剧上升。由此可知,在公元前100年,卡尔卡廷哥人的玉米开始向整个美洲传播;而公元500年,印第安人从狩猎采集生活向以玉米为主食的农业定居生活转变。
日本史前学家赤泽威用前述方法分析了日本6000年前10多个遗迹中出土的人骨。结果表明:北海道群以鱼类、贝类等海产资源作为主要食品,而本州群以陆上资源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而且即使在本州内陆和沿海地区,食物来源也不一样 ——住在内陆的绳文人以特定植物为主要蛋白质来源,住在沿海的则将特定植物、陆上哺乳动物和海产物列为“菜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尊师重道,你才能求得到。求的态度要真诚、要恭敬、要谦虚,这三个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三个条件,诸佛菩萨来教导你,你也得不到利益。 可是真正的善知识,无论是世法佛法,一定是仁慈的,你只要具备真诚、恭敬、谦虚的条件,你去求他,他绝对不会拒绝的。他要拒绝你,一定是这三个条件当中缺一个,他才会拒绝你;三个条件统统具足,没有拒绝的理由,他会很认真地帮助你、成就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