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儿防老”到“靠政府防老”


2014/9/6    热度:224   

广州一名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直至邻居闻到一股刺鼻臭味,老人的子女闻讯赶去开门一看,才发现老人已死亡。邻居表示曾听见老人打电话给女儿说身体不舒服,儿女却几天不闻不问。这邻居气愤地说:“这做儿女的也太不像话了!”

  类似事件在中国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关注,不少老人都对独居养老问题表示担忧。截至去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亿5989万,占全国总人口约12%,今后还将以年均800万人的规模递增。最新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有将近一半是空巢家庭。其中,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而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

  空巢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如同小鸟长大后离巢单飞。类空巢家庭则指子女不在身边,但有其他亲属在身边。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年和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空巢家庭的数量和比例飞速增长,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构成了巨大挑战。空巢家庭的老人不仅面临养老等难题,而且由于无法尽享天伦之乐,还容易出现悲观的情绪问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日前在中国社会福利论坛上指出,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到五倍。他批评社会目前孝道缺失现象严重,“有研究表明超过50%的子女对老人的态度是麻木的”,并表示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老人的福利。他认为西方“没有孝的文化和传统”,中国在福利制度上不能盲目学习西方,并提出“孝道是中国国粹”的说法,认为孝道对于福利社会建设来说“成本低而效益高”,应当大力培养。

  李宝库此话一出触动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他们关注政府是否会以孝道为借口回避福利责任。时评作家刘洪波质问:“把老人福利寄托于子女尽孝,到底是要弘扬国粹还是要节约资金?”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则指出,目前中国社保基金仅占国家财政收入约12%, 离中国“十五”计划明确提出的15%到20%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这种情况下不反省政府责任,而批评民间孝道缺失,很有转移矛盾和偷换责任之嫌。”

  经济学家陈志武在新作《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提出,随着中国家庭模式转型,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再像前辈那样等级分明,人们不应该再把生养子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他建议父母安排好自己的后半生,通过金融产品实现自己一辈子经济自立,不要把期望和压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他认为,养子防老是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人们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的选择:“金融让我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养育孩子是情感需要,而不是为了回报,这等于把孩子从利益约束中解放了。”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一项针对20到30岁年轻亚洲人所做的调查,94%的中国和92%的印度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奉养父母。相比之下,表示会奉养父母的韩国、澳洲和日本受访者分别只有46%、44%和32%。有评论质疑,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所谓的“儒家社会”已经不适用于形容东亚社会。李宝库因中国的老人自杀率是世界的四到五倍而提倡“孝道是中国国粹”说,正好说明了传统儒家观念在缺乏社会条件支撑的情况下所面临的窘境。

  中国政府前天宣布,启动普惠式农民养老保险试点。与“老农保”农民自己缴费的储蓄模式不同,“新农保”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种筹资渠道,支付结构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其中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60岁以上的农民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是中国首次明确国家财政在解决养老问题上的责任。

  中国的普惠式国民养老金,标志着中国从养子防老式的传统社会过渡到靠政府防老式的现代公民社会,值得其他亚洲社会进一步关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孔子说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和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