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救助缘何成为爱心刺猬
2014/9/6   热度:386
一位老人晚上11时骑电动车经过白下区后标营时摔伤,倒地不起,十几名市民自发围成一圈,保护老汉,防止过往汽车碾轧,甚至有市民回家取来手电筒,示意过往车辆避让。然后,直到2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始终无人敢靠近老人,伸手拉他一把。 好事者如此“惊慌躲闪”,与2006年的彭宇案不无关系。其影响在于:一次慷慨激昂的慈善凯歌萎缩成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一种堂而皇之的助人为乐演变成小心谨慎的 “有备无患”,一道光明灿烂的道德亮色蒙上了乌烟瘴气的胡乱猜疑、不予信任等道德灰尘。善意的救助成为爱心刺猬——这尤其是一种难言的痛。 请不要用过分的语言伤害这些小心翼翼的“自保者”,作为爱心撒播者,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想让芳香爱心蜕变成“无辜的冤枉者”,不想因为实在的慈善而让麻烦烧身,更不想因此成为被告被诉诸法律承受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败局。换言之,在信任充满危机,人情淡漠如冰的今天,他们有过伤心,有过痛苦和不解,甚至有过令人伤痛的放弃、发誓做一个冷漠者,但真的看到危难者,本能的慈善还是涌动出了一股蓬勃的真善美力量,不自觉向真善美靠拢,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向不良认知、恶俗判断,甚至黑白不分的“葫芦判决”,进行掷地有声的回击和对抗。 不公正的判决可以伤害人们的情感,却抹杀不了人们本真本质的爱心和慈善,抹杀不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那种强烈和伤心的渴望。他们虽然套上了冷冰的护身铠甲,内中却有着真挚的爱心和慈善,在矛盾和彷徨中穿行跋涉,这同样是一种炽热而蓬勃的人间大爱。 其实,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较量意志就是社会发展的常态,正如有鲜花也会有苍蝇一样,这时,人们需要的是用“善”的制度和动机,维护、推动社会良性资源,用更多的力挽狂澜、义无反顾去体现所谓善良的 “蜗牛动力”,而不应以所谓“司法理性”使社会道德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当社会陷入语无伦次的“道德陷阱”。这些身披铠甲的真善美追求者,就是社会道德发展的领航人和舵手,值得钦佩。 善意的救助成了 “爱心刺猬”,不仅是对正义善美的一种大鸣大放的追求和爱慕,更是对不良判断的无声批评,对违逆良心、扔掉起码道德的公开批评和审判。如何纠正那些偏差的社会认知,如何纠正那些误导社会道德发展的 “葫芦判决”,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舆论的重视,注重在内心建立敬畏厚道、敬仰助人者的良好社会风气,注重栽培茁壮发展的道德力量,让 “彭宇后遗症”成为时代的耻辱,成为人们的不屑,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良性发展动力和人性欢歌。
(8月24日《现代快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对别人要宽宏大量,对自己要严格地约束,对自己不能纵容、不能姑息。我们学佛修行,是要修自己,而不是去修别人,是要改变自己,而不是要去改变别人。我们看到许多人学佛,学到老一无所成,什么原因?他就是在这个地方搞错了,他对别人要求很苛刻,对自己很宽大。对自己放纵,德修不成,学不能进步,所以到临终后悔莫及。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