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京城普济? dataType=
2014/9/6   热度:148
明清时期的北京,人烟稠密,商旅辐辏,不仅引四海来拜,更聚八方来客,极具国都风范,然而繁华背后,却有些许令人不安的气象,京师的街头巷尾充斥着大量流民乞丐,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常因饥寒而暴毙街头,成为无人掩埋的冻死骨。一幕幕惨景,令处士王廷献恻隐之心大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他倾尽家产,在广宁门外建立普济堂,专门收容“老疾无依之人”,冬施粥、春施衣、病者给医、死者施棺,使穷人受惠甚多,创办仅六七年,普济堂就已名震京城。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顺天府尹钱晋锡向朝廷汇报普济堂事迹,康熙帝深受感动,亲做御制碑文,并赐“膏泽回春”匾额,以示鼓励与支持,此举震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胤禛继位后,秉承父亲遗志,对普济堂大力支持,雍正二年(1724年),他颁布谕旨,再度赞扬京师普济堂,要求地方官吏“时加奖励,时加鼓舞”。诏谕得到官员的群起响应,以河东总督王士俊表现最为抢眼,他动用行政力量,命令“每一州县,必于境内建造普济堂一所,多置义田,以溥皇恩,以恤茕独。限文到一月内,鸠工庀材,先将兴工日期报查,再广置义产,续详查核。”在他的强制推行下,河南省109个州县共建立了129所普济堂,山东省101个州县卫所中也设置了131所普济堂。乾隆皇帝登基后,更将普济堂纳入地方官员职责,要求“各省会及通都大郡,概设立普济堂,养赡老疾无依之人,拨给入官田产,及罚赎银两,社仓积谷,以资养赡。”从此,普济堂迅速在全国普及,成为清代中后期的主要慈善机构。
普济堂实行定额收养制度,各地根据经费情况确定收养名额,大堂收养人数有数百名之多,而小堂收养人数仅有十几名。孤老被收养入院后,能得到妥善照料,无衣食之忧,但必须严格遵守堂规,不能私自外出,更不能在外过夜,若是情况特殊,可以请假数日,逾期不归者,将被驱赶出堂,其名额由他人顶缺。外乡人若是无钱看病,也可以到普济堂请求帮助,病愈后还能得到路费资助,顺利重返故乡。普济堂创办初期,多为民间善士集资兴办,因此采取董事负责制,大伙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总董,全面负责堂内事务。随着官方力量的介入,普济堂由民办转化为官督民办,总董不仅要处理各类事务,还要自掏腰包填补堂内资金缺口,令士绅不堪重负,无人愿意担任董事职务,官府干脆任命官员为负责人,从而使普济堂完全官营化。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金刚经》记载, 释迦牟尼佛往昔修菩萨道,在山洞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作忍辱仙人。暴君歌利王遇到了他,把他凌迟处死。“好,你忍辱!我拿刀一块一块把你的肉割下来,看你能不能忍?”割了之后,歌利王还问他:“你生不生气?”忍辱仙人说:“我没有嗔恚心。”忍辱仙人他能忍受,不但没有报复的念头,一念怨恨的意念都没有,这是忍辱波罗蜜圆满的现象!最后,忍辱仙人还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度的就是憍陈如。歌利王就是憍陈如的前世,释迦牟尼佛就是从前的忍辱仙人。所以我们 一定要修忍辱!对人要忍,对事要忍,对修行也要忍,不忍不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