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最殊胜的方便
2014/9/6   热度:269
明明德,用佛法讲就是: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佛性,那你怎么彰显呢?去利益他人的时候才能彰显,“亲民”就是让别人的明德也彰显出来。自利利他的目标是“止于至善”,不到这个目的不罢休,利他不到这步决不罢休,这才是“大学”,而我们平时都是什么呢?小学,都还是小学生。无论你年龄多大,我们心智成熟程度就像小学生。小孩子最重要是什么呢?少年养志,一开始就把高远志向立起来,中年养德,照着这个方向培养你的德行,老年就收获了,不然你老年了就只有忧悲苦恼了,儿女忙得不得了,没有时间照顾你。所以中国古人一开始就让小孩子读这书,一开始生命目标高远,然后一生目标照这行持。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儒家的道次第,儒家也有道次第,目标是成圣成贤,佛家的目标是成佛做祖,都是生命先有个目标,然后呢?才谈得上怎么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是没有目标,甚至目标很浅近,很庸俗,自然你就不需要用这套方法。 我们现在心定不定?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就患得患失,为什么?生命目标不明确,不清楚生命的目标,内心就会随着外境而转动。看到别人各个方面的优越就痛苦,嫉妒,就是因为生命没有目标。 调心最殊胜的方便不是打坐,而是先建立真正殊胜而高远的生命宗旨,这是调心最殊胜的方便,整本广论从开头就是引导你走这条路。我出家这么久就是闻思道次第,建立宗旨目标,也没有去练打坐,但发现自己调心能力越来越强,就是透过这种闻思。你知道自己生命目标在哪里了,最高远的有了,然后依次下来,一级级的目标来定,一年年的目标你是不是都要去安立?这叫“生涯规划”,有没有想过规划你的生命?你这一生要干什么?你这一生要达到的生命目标是什么?这一生目标跟下一生目标能不能联系起来?下一生目标跟生生世世目标能不能联系起来?我们不是学了正念正知了吗?就是学会从生命规划下手,不知道生命干什么?你那个念知力有什么用?知止是戒的内涵,有戒就有定,就不被外在东西所转,因为生命中有了更高远的目标。如小时候为一块糖,为老师的表扬而高兴,那你现在就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现在有了更高远的目标,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定和静是深浅程度不同,那静了而后呢?“静而后能安”,常师父说我们真正得定的时候会身心轻安。圣贤是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不会以五欲为生活目标的。儒家都不以世间的享乐为目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心安之后呢?你能虑,虑就是观察,观察世间的真相,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去考虑,思维,抉择,最后真正洞察宇宙人生,这叫“虑尔后能得”。这个简单来说就是戒,定,慧的次第,如果你没有修心的经验根本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末终始,知道先后,你就近于道了,现在大家就是本末先后搞不清楚,不该追逐的,拼命追逐,财色名食睡这些颠倒的东西拼命追逐,该追逐的呢?闻所未闻,大学之道,闻所未闻,挣钱之道是削尖脑袋在那想。 怎样明明德于天下?与我们有啥关系?你不想这个的话,常师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命目标不拉高,不拉远,周围人随便一点触恼都会让你痛苦三天三夜,所以对自己人生何去何从必须有个总的考虑。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做任何事情从哪开始?从修身,从佛法来看是修行,就是说你做任何事情不从修身开始,你连自己的家都摆不平,现在很多父母连小孩都管不了,为什么呢?不要说是小孩问题,是我们自己问题,是我们自己生命没有好好去用功,没有照着圣贤教育去做,所以周围最亲的人都不听了,所以先不要急,先把德行建立起来,德行从哪做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什么是格物?就是格除物欲。佛法讲:“我们内心就象埋藏千年的明镜一样”,本来可以照天照地的,结果是一层层的污垢,“污垢”就是物欲了,对世间的贪著,如果你把这个擦干净,你本来的智慧就显发出来,这就叫致知,就是你本身的内在光明,自然就显发出来了。这智慧一旦显发出来了,那你意会不会诚?心会不会正?你不用刻意去正,它自己就正了,所以《大学》第一段是总纲,很多修行的道理都在这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说,四十岁以后相貌要自己负责任,四十岁之前是神识投胎来的时候你所取的相。为什么儿女像父母?他看到父母那个相,欢喜那个相,他的相就变成跟那个相相似,是投胎时候一刹那当中取的相。取的这个相,这是先天的,但是后天相貌会随着你一生的心行改变。如果一生心地非常善良,待人忠厚,成年之后,三十至四十岁,他就是忠厚老成之相。这相貌就变了。四十岁的时候,相貌定型了,就不太容易改变,这时相貌要自己负责任。你心善,非常慈悲、善良的相;心胸险恶,那个相叫人一看就害怕,就是个恶相。如果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想久了,不知不觉相貌就变成阿弥陀佛。相随心转!所以我们要想自己的相貌好,阿弥陀佛的相貌最好,天天想他,相貌就漂亮;常常想阿弥陀佛,就不老了,虽然是老,老得很慢。你看念佛、想佛的好处太多太多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