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助教重于济困?


2014/9/6    热度:157   

  据国家民政部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接收国内外社会捐赠总量达131.3亿元。有关分析显示,上半年捐赠近半数用于教育领域,而济困领域仅占3.1%,加上部分与济困有关的社会服务领域所占的5.1%,也不过只占8.2%。我国慈善捐赠助教重于济困的特征依然显明。

古语有云,“治国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济困”。那么在我国慈善捐赠中为什么济困的地位如此“卑微”?这应该也与这句古语有关,这句话立足于“治国”,即是说“济困”是政府的重中之重,或者说是政府应该主要承担的责任。正是基于“济困是政府的责任”这种传统惯性思维,济困领域的慈善捐赠才被“忽视”。而这也是西方慈善捐赠传统思维,因为在西方,济困等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正职”。这从有关捐赠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亿元以上捐赠共计12笔,接近2007年全年的13笔,其中9笔来自港澳台和跨国公司,均用于高等教育、文化、医疗研究等发展类项目。而事实上,我国政府也绝对是济困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据国家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仅2009年第二季度,政府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这三项直接济困支出就达457.8亿元,远远超出上半年慈善捐赠总和,而政府财政每年用于扶贫等济困项目的支出则以千亿元计。政府济困责任的主要承担,应该是济困领域慈善捐赠少之又少的主要原因。

济困在慈善捐赠中地位“卑微”,应该也与“笑贫不笑娼”的传统观念有关,在“贫”的地位尚不如“娼”的思维下,基于济困的慈善捐赠又怎么可能水涨船高?更何况慈善捐赠还有个“荣誉效益”的问题。慈善捐赠是不可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如果是为直接经济效益而捐赠,也不能称之为慈善捐赠了,因此,荣誉效益就成为慈善捐赠最大精神追求。不只上半年慈善捐赠近半数用于教育领域,事实上常规状态下,教育领域也一直是我国慈善捐赠的主要领域,而且主要是高等教育,这在今年上半年的捐赠中占到近33%。为什么善捐赠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如此趋之若骛?别以为捐赠给高等教育的善款主要是用来帮助贫困大学生的,这方面政府已经做得很好,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通过各项政策和措施,国家完全有能力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就学。那么捐赠给高等教育的善款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在北京各著名高校走一走,不难发现,几乎每所高校都有慈善家捐建的标志性建筑,其次是科研基金,再其次恐怕才是设立各类奖学金,而这也并不完全用于帮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高教慈善项目就具有济困领域慈善项目所不具备的巨大“荣誉效益”,而且通过在校大学生的“使用缅怀”可以流传久远。这恐怕才是教育、特别是高教领域成为慈善捐赠主阵地的重要原因。

我们不能说慈善捐赠重教轻贫是一种错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慈善捐赠更接近现实的价值取向,但慈善捐赠重教轻贫的取向,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慈善捐赠的畸形,表明我国慈善捐赠的现有的理念并不完全基于于“慈”和“善”,而是有太多的“荣誉效益”追求。追求“荣誉效益”没有错,但过度了就是对慈善精神的背离。更何况,济困虽然主要由政府担责,但基于中国贫困的现状与政府财力有限的矛盾,济困还是急需更多的慈善捐赠。贫困并不是因为贫困者甘于贫困,而是有着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多样性因素,贫困绝不是罪恶,而娼则绝对是一种罪恶,所以贫不应该被笑,而且济困还应该成为一个很伟大的事业。济困既然是治国的要中之要,协助政府“治国”促发展又是慈善捐赠的基本精神之一,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来轻视济困领域的慈善捐赠呢?济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需跨过的一道坎儿,为此而捐赠的“荣誉效益”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舍得”这个名词,是从佛经上来的,是佛家的术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你舍财,你得财富;你舍法,你得聪明智慧;你施无畏,你得健康长寿。你舍什么,你后头得什么。所以,如果你想发财,你就得天天修财布施。天天修财布施,你准发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