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私父母灌输了多少
2014/9/6   热度:231
当一个孩子赠予另一个孩子东西时,我们做家长的是肯定和赞赏,还是大加训斥和责难?
我们家长总喜欢在孩子之间做好与坏的评判,一是和别人的孩子比,主要比学习成绩;二是看孩子是否达到自己的要求,或者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否与自己一致。
其实,没有哪一个孩子的天性是不好的。正如著名母亲教育专家王东华先生所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我们做父母为人处世的影响和言传身教打下的烙印。
儿子小的时候,在评价他的好与坏的问题上,我曾和他的父亲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吵。
那时,小县城还没有卖熟食的地方,平时我们都是自己蒸馒头吃。因为嫌蒸一次太麻烦,我就一次性蒸了很多,准备留着下一顿再吃。可等到下一顿吃馒头的时候,我却发现馒头没有了。原来是儿子拿去送给了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
一次、两次,我都没有责怪儿子,我觉得他之所以送馒头给小朋友们,肯定是他和小朋友之间有一种互相给予的乐趣。
他的父亲却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狠狠地训了儿子:“真是个坏孩子!真是个坏孩子!”一听这话,我急了,大声喊道:“你住嘴!这个问题没有那么严重。难道送了几个馒头就能证明儿子是个坏孩子?”
事后,我才明白,其实儿子的父亲说的“坏孩子”,也只是一个口头禅,并不是对孩子品格的定论。但是,这种评价无疑会对孩子的是非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当一个孩子赠予另一个孩子东西时,我们做家长的是肯定和赞赏,还是大加训斥和责难?我们会不会想到,孩子把他所喜欢的给了自己的朋友,那是一颗童心对另一颗童心的奉献,是一颗纯真美好的爱心所构成的整个爱的世界。那种分量的爱,是无法用成人的世俗价值观来衡量的。
当孩子们把爱别人、帮助别人的过程领悟为被爱时,我们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这种爱别人也被别人所爱的行为,而不应该以自己的喜恶和是非观来评判孩子间的那份纯洁和美好的情感,更不能对他们进行大声地训斥和强烈地反对。当我们教育孩子学会比较价值,学会区别自己的东西和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强迫孩子告别童心了。
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我们在不断地污染着孩子纯真的心灵。当这种污染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我们又回过头来说孩子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面对不断成长的孩子,我们有必要拍着胸膛问问自己,孩子的自私有多少是我们亲自灌输给他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有些人这一生是好人,得的是恶报;这一生是恶人,居然享福,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个现象,不相信因果。这一生造恶,他前世余福太厚了,所以你没有看到他恶报。前世造的福,他可以享两百年的福,但是这一生当中他造作的恶业,他可以享六、七十年的福,那个福已经折掉了,打折扣折掉很多,可是他的余福没享完。有人一生做好事,果报并不好,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太重,就是他有余殃。因为他这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弥补了很多,但是还没有弥补到完全,所以他还是受业报。因果通三世,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怀疑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