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赵文竹京郊潜修:怎样做居士?


2014/9/6    热度:245   

  文竹先生居住在一个典型的北方乡村小院落里,走进村巷的尽头,一扇紧闭的木板门,门上赫然地贴着「谢绝来访」的字条,由于来前陈达居士已经和文竹先生约好,我们直接拍门而进,文竹先生微笑的站在院落迎接我们的到来,简陋的房子里奇香扑鼻,挥散着佛家道场般的芳馨,房间正堂供奉着多尊精美的佛像,丰满的佛脸充溢着唐朝的贵气,让记者倍感神圣与庄严。儒雅的文竹先生长髯飘飘,双目清澈,脸庞清矍尖削,中式衣衫大方得体,举手投足是那样的气定神闲。浑身透着「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沧桑正气。隐士风采翩然跃出,记者不禁为之动容。和蔼可亲的文竹先生亲手为我们泡茶,他那浓重的胶东语调,爽朗的笑声瞬间和记者消除了距离,坦诚的文竹先生向记者娓娓的道出他的过去人生。


文竹先生虽隐居山中,但仍已禅者的智慧关注着现实社会


文竹先生寓禅与艺,以艺张禅,诗画禅艺相得益彰

  「小时候,我读书很出色,但赶上了个不可理喻的年代,我因家庭出身罪而被迫辍学,做我最不擅长也最头痛的职业──农民。多年来,我的志向一是当作家,二是当歌唱家,三是当画家。可我深知自己的禀性,不会写违心的东西,在那个年代只好将梦埋在心底。唱歌唱戏也出过几次风头,但当文工团考察出身时又被堵了回来。三条路只剩下画家一条,然而也很难,一是无师,二是无书,三是没时间,四是没本钱,还不能画人物,画人物和写文章一样风险,最后只好画山水花鸟,虽有资产阶级情调之嫌还不至于犯罪。想学国画搞不到宣纸,后来就在玻璃上做文章,终于从人生的夹缝中挤出一个头来,被称为玻璃画家。十年拚搏,如愿以偿,打到了北京,在中国画研究院开了玻璃画展,这很具有新闻性,一个农民,几块玻璃,竟堂而皇之地招摇于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于是不用运作,新闻界就有了响声,央视还给搞了个「中国一绝」的专题。后来我又搞出一种水泥画,仍是独创,新闻界称赵文竹又创一绝。我知道自己的处境,只能和「绝」干上了,玩不出绝活,就只剩绝路。这叫背水一战,绝处逢生。世间英雄的奋斗不外乎就是这样。多年追名逐利,和世界较劲也和自己较劲,在事业接近顶峰时,人也累了,尽管在人前还是一如既往的牛气,可当偶尔静下来面对自己时,忽然有一种陌生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当时四十岁,正是该不惑的年龄,然而我却惑了。迷茫中,我写了一篇似悟非悟的《人生十二悟》,不曾想这套诗歌竟不胫而走,引来了几位对我生命转折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最不该忘记的是有位朋友送我一套讲佛法的书。起初由于先入为主的成见,我不肯看,后来出于礼貌翻看了一下,结果一下子看进去了,佛缘,就是这样。


文竹先生的画室朴素本真,阳光透过窗子斜照进室内,到处萦绕着吉祥之气


文竹先生诗云:看豆花黄,品菜根香,此番清福哪个敢当...

  我决定远离名利场。我对妻说,咱们进山吧,生死的事情都没弄明白又折腾个什么劲呢?妻说好,咱们进山。我发誓从此不再谈生意,饿死也不为生计出山。为了友好无伤害地删除合同,我说服那个合作老板,可人家认定我找到更有钱的合作伙伴了,死活不相信我真会归隐山村。那送佛书的朋友帮我在京城正北的山中找到一个幽静封闭的山村,并为我买下了一所农舍,又多年为我提供生活所需,这一住,就是十年 。

  进山后的头几年,我对天地间的一切都充满着疑情,长期处于如梦如幻的状态当中,也不知该去向谁请教,便拜观音菩萨为师,因为我根据种种迹象断定自己和观音菩萨缘深。观音菩萨无处不显身,因此拜观音菩萨为师便相当于拜天地万物为师。万物在说法,说了什么?只能参,这期间也少不了做一些所谓的功夫,什么诵经呀,打坐呀,闭关呀,还做一些自以为是善事的事,搞的心力交瘁,都是折腾,最终折腾累了,心如死灰,念头起不来了,轰!无意间踢翻了银河,撞到了天地未生之前。啊!生命,原来是这样。

  人生如梦,自迷自醒,本来没什么好说的,既然有人愿意听,愿意读,文竹何幸,赶上一个政治昌明的盛世,终于可以说真话了,我也乐得过一把笔墨瘾。有人说如今是读图的时代,文竹自小爱画又爱写,习气使然,勿需和什么人合作,想写就写,想画就画,率性而为,没有什么想法。若无意间和某潮流相应,那是潮流追我,或天意如此。

  我喜欢朴实,喜欢简单,故而不太讲究小节,生活如此,作品也如此。这些零散言句,多由生活中观察感悟而来,力求让人看懂,主要是为了和人交流思想,因为在我看来共性是每个人的内在,找到这个,就能和一切人沟通了。在这个层面上说话,是会引起磁场共振的。阳春白雪的境界,若用下里巴人的腔调唱出来,何愁知音不多?把最高深的佛法道理用最大众化的语言说出来,何愁化人不广?当然这很难。说成佛实在不简单,实是众生心太复杂,自己不肯简单,正可谓:「也不简单也不杂,说破修行笑掉牙,有心八万四千法,无心闲处且喝茶。」在文竹先生的朗朗笑谈里,记者如沐春风般的感受到了一个真正佛教徒的超脱和淡泊,同时也体会到了佛陀的伟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尊当年在世,生活的方式是托钵,托钵总得要给人家添麻烦。实在说,世尊一生都不愿意给别人添一丝毫的麻烦,托钵时,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人家给肉就吃肉,但不是提倡肉食,要明白这个道理。那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叫人家单独给出家人做素食,添一层麻烦,是这么个道理。佛在《楞伽经》里劝人素食,中国梁武帝读到这个经文深受感动,他自己就吃长斋,吃长素了。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又是帝王之尊,他这一提倡,我们佛门里头就响应,所以中国佛教素食是这么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