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孩子,拥抱爱的温暖


2014/9/6    热度:180   

——仁爱助学第三次保定走访培训纪实

2009年7月5日,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第三次保定助学走访行前培训在北京大学第四教学楼举行。自2009年3月保定孤儿助学项目启动以来,仁爱基金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对孤困学生进行家访,在予以经济资助的基础上,更重视孩子的心灵健康。为了在家访中能更好地了解、帮助孩子,仁爱基金会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心理教育专家——鲁杰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志愿者中有两支学生队伍,分别是北京大学耕读社和北京工业大学社工系学生,北大耕读社是一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组成的团体,热情而有思考,他们说,“要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快乐”。



北大耕读社的同学在校门迎接仁爱志愿者



助学组组长王昕老师向大家介绍仁爱理念

培训以“帮助孩子”为中心,分两部分内容展开:志愿者思想交流和实际走访案例的讨论。首先,由仁爱基金会老师介绍仁爱助学的理念和目标。紧接着,鲁杰老师带领志愿者们共同探讨孤困孩子的心理特点,志愿者该如何和孩子交流。鲁杰老师以她轻盈、灵动的语言,和志愿者们开始了内心的对话,引导大家去思考一种最神圣的爱——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崇高敬意,无需理由。

针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孤儿群体,鲁杰老师提到:“要走访的这些孩子,经历至爱亲人的离去,这种极重大丧失,如果换作是我们,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这些孩子,非常需要爱。他们孤单、胆怯的眼神非常需要注视,需要温暖的目光来注视。在困苦的环境中,孩子很希望能担当,内心又胆怯,甚至是虚弱……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说一句鼓励的话,对孩子来讲都是莫大的鼓舞。”




北方工业大学心理学老师 鲁杰

下午,在美丽的未名湖心岛上,开始培训的第二部分——分析以往走访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这能帮助走访志愿者从案例中了解孩子的真实状态,并集体讨论、学习如何和孩子更好地交流。

其中,有这样一位孩子一直深深印在志愿者的脑海。他是一个12岁的孩子,母亲聋盲哑,父亲长年在外面做工。志愿者到他家的时候,他一共所说的话,最多不会超过5个字,一直紧锁眉头,眼睛不敢看人,拥抱的时候也非常拘谨。


老义工在向大家分享与孩子见面的经验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照顾妈妈,很难想象孩子在漫长的无语世界里在如何生活……志愿者说:“其实孩子比我们坚强。换作是我们,该怎么办?”以这样的同理心,去体会孩子所遭遇到的痛苦。有的志愿者说,在言语的力量微弱时,就用身体语言去打动孩子,握住孩子的手,拥抱孩子。针对有些志愿者担忧不能和孩子很好的互动,鲁杰老师鼓励志愿者们以一颗平静、轻松的心去体验。每一个生命都有自我修复的潜能,我们所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发现,自己站起来。其间,志愿者们还提出了许多和孩子互动的“妙招”,如讲笑话、变魔术、讲故事、一起歌唱、做游戏、带孩子拍照片等等。


鲁杰老师带领仁爱志愿者在北大未名湖畔做团队游戏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慈善活动中讲:“慈是兹心,此心,包括三方面:此地、此时、此身,要全身心做;善是为人助人。”慈善就是要全身心为人和助人。仁爱助学的理念是:“全身心帮助孩子,和孩子一同发现快乐,共同成长。”仁爱志愿者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这样的理念,在他们温暖的笑容背后,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快乐。一位北大物理系的志愿者说:“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收获最多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正如一粒微小的种子最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爱就是一粒神奇的种子,当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不断传递,爱就会有无穷的力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菩萨自始至终,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是修布施,也就是修放下。你说佛法繁琐,佛法不繁琐,简单的很:“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就是布施,看得破就是般若、就是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放下。只要放下,智慧就会开。你越肯放下,智慧就越增长;你智慧越增长,放下就越彻底。你看不破,放不下,心里面有贪爱、有忧虑、有牵挂,这都是烦恼,这都是六道轮回的病根。六祖说,清净心里头“本来无一物”,那才是你的真心、才是你的本性。你要不把那些牵肠挂肚的东西舍得干干净净,你的真心本性就透不出来。禅宗讲明心见性,你决定明不了心,也见不了性,为什么?你不肯放下,你没有把这些烦恼舍掉。所以,要把烦恼布施掉,把生死布施掉。烦恼布施掉,你就没烦恼;生死布施掉,你就不生不灭。修佛道的人是菩萨,菩萨他修学的目标是成佛!所以,一定要知道,要舍得干干净净,你才能修菩萨道,你才能圆成佛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