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在安宁病房施作时机之探讨
2014/9/3   热度:303
一、前言
缓和医疗临床佛教宗教师在安宁病房对于癌末病人的身、心、灵照顾不断累积经验,其中发现病人因器官系统衰竭,相对地在心理、社会、灵性方面的需求增加,尤其愈到生命末期,死亡恐惧的灵性不安愈形彰显,因此,宗教的心灵关怀与照顾予以病人莫大慰藉与平安,而台湾民众大多能接受佛法,故缓和医疗临床佛教宗教师在病人的临终阶段,运用念佛法门引导病人安定身心,效果很好。 二、念佛法门概述 1.念佛法门的起源 念佛法门的修持,源于梵语buddnanusireti“佛陀那息勒帝”,原意是“忆念佛陀”。后来随着佛陀教法的不断演绎,逐渐发展,演变成忆念佛身功德、观想佛身相好、执持佛名圣号、实想念佛等多种的修持方法。 2.念佛功效的经证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 「能够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命终之后,不生恶趣,终亦无恶。」 《大乘起信论》:“衆生初学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教以“专意念佛”,由此“摄护信心”。修持念佛、念法、念僧等法,便可得度。 《杂阿含经》卷三十五(九八一经)中教导独宿野外的比丘,受持念佛等法,可以克服内心的恐惧而得心安。 三、念佛法门在缓和医疗的临床施作与疗效 1.目的: 1磨练出定与智慧两种力量。 2体认到佛法的“唯心所造·唯识所现”,从而理解自己有超越的可能性,愿意开发自己内心的力量.。 2.施作原理: 1改变习惯:改变内心的语言,改变心念的方向。病患过去都以我为中心,念念都是「我」,法师引导念阿弥陀佛的清净、平等、慈悲智慧;念无我:学习看破、放下,因而得自在。 2自我沟通:藉着佛号,让病患学习如何和自己沟通,尤其是在紧急时、恶梦时、痛苦时、不安时。 3发展潜能:念念从心起,念出自性佛,发掘自己本具的成佛潜能,提升生命的本质,庄严自己的生命。 四、念佛法门在安宁病房施作时机之探讨 念佛是三根普被、老少咸宜的修持法门,对于癌末病人显然亦有其安定作用,笔者多年从事安宁病房灵性照顾工作,经验中发现念佛法门最容易契入末期病患心灵,然运用时机之恰当性与否,关系着病人的接受程度,因此法门虽好,立意亦佳,只差了机缘不对,良药未必见效,甚且成为障碍。 笔者曾以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美德病房病人念佛因缘的背景资料,探讨缓和医疗临床佛教宗教师在病人临终阶段运用念佛法门时机之恰当性对病人接受念佛意愿的影响,以作为宗教师临床念佛法门施作之参考。 该研究采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以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安宁病房病人为研究对象,透过个案分析并应用「临床佛教宗教师个案感应观察表」观察病人对念佛法门的感应。 1. 摘录临床佛教宗教师在安宁病房照顾个案的四则记录,藉以了解念佛法门的施作过程: 【个案一:14岁皮肤癌的病患,头部开过两次刀,头盖骨切除、左眼眼球凸出。】 住院第5天,在病人甦醒时,法师送个案及妈妈各一串念珠,法师出声念佛,只见个案专心地拨动手中念珠,随即法师为个案说了三个小故事,个案用轻轻点头回应。 佛法说因缘,凡事要尽力,要随顺因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容许女儿往前走,引导她到很好很美的地方,希望她的痛苦有代价,希望她达到善终,我们要不断地祈祷祝福。妈妈听了马上回应说,个案从法师送给她念珠时,就一直握在手中,护士及妹妹要从她手中拿走,她都紧握不松手,有时也会抬高手用手指拨念珠,之后,更要求脖子上要挂妈妈那串念珠。于是法师朗读白话阿弥陀经给个案听,个案有时张眼看师父。妈妈又说,个案一直自责曾偷过父母的钱才会得此病,所以法师引导个案忏悔过去所造诸恶业,妈妈合掌虔诚代女儿忏悔发愿。 法师送个案一张莲花相片,让个案观想自己坐在莲花上,鼓励个案多念佛,开始在极乐世界种莲花,莲花的生长以念佛的虔诚而定,个案手持念珠与莲花相片,直到往生未曾松手。 资料分析:由年轻女医师引导个案做生命回顾,开启个案紧锁的心扉,法师接续用念珠为媒介走入个案的心灵世界,个案抓住念珠不放,评估个案内心有恐惧,持珠令其心有所住。法师先后与病人父母三度深谈地回顾生命历程,聪明的病人感应到父母已经松绑忧虑不安的心结,也开始寻求内在力量的提升。 【个案二:57岁罹患肝癌的詹女士念佛求往生情境】 1.基于案女的学佛因缘,于个案罹癌就医期间,即苦劝个案念佛求生极乐。 2.个案住进安宁病房,最初因身体的疼痛与腹胀不适,显得人生无奈想早点死,有自我放弃的念头,但也不忘念佛。 3.法师的开示及生命回顾,启发并增强个案的念佛信愿,却因个案回家过年的心愿落空,而无法提振信心。 4. 农历年后请假回家,返回病房后,信心大增,精进念佛,案夫转述只要醒来就说要到佛堂念佛,急欲求往生,已无死亡恐惧及其他灵性困扰。 5.临终阶段虽有瞻妄现象,但个案往生信愿行资粮具足,故不构成障碍,反而有预知时至的瑞相。 6.个案的临死觉知,引导家属接受死亡的事实,最后在家人、医护人员、志工、佛友的祝福声中安详舍报。 【个案三: 37岁陈姓已婚男士, 从生命回顾发现内心深处的恐惧】 法师探访病人,表达自从个案入院,只是问候未曾深谈,总觉遗憾,每当看到个案合掌恭敬法师,就想到不知何时可以和个案讨论人生哲理,成为朋友,个案非常慎重的说:法师代表佛菩萨的精神,我只是一介凡夫,岂能高攀?法师回应:佛陀精神乃是众生平等,法无高下,毋须介意,此举松弛了个案的敬畏戒慎之心于是开始聊天。 个案过去以国术推拿予人疗伤。法师藉此请教个案1.推拿需运用内在功力,颇为伤神,在运气之后如何补气养神以求平衡?个案:自己要不断练功运气,不能自满 。2.在练气运功及予人疗伤之际,如何看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个案:天大天,人小天(意谓人有的天都有—天人合一)人生哲理,灵性境界。 3.生病之后尤其是现在,心里常思维何物?个案认为已届风烛残年,无心多做思惟,法师举:“随它去”、“头发是黑的,牙齿是白的”的公案与个案分享,于是引导个案认识描绘佛像的意义,个案欣然允诺要描绘佛像。同时个案已开启心扉,愿意多谈自己的事: 1.描述自己与佛结缘,始自国小六年级,常在梦中蒙佛启示,佛陀指示不假言语,只有眼神及脸部静默表情,自己每次都有感应,为何此次漏接,没有觉悟,法师问是否觉得兹事体大?个案说:“随它去”法师予以肯定,这就接到佛的启示了。 2. 个案又述自己离婚20多年,现在心中有很大的恐惧→1.害怕不知何时会死亡2.害怕临终时会是什么状况?3.害怕自己一个人。 法师同理个案的心理恐惧,举一个病友念佛发愿而安详往生的故事与之分享,并提供个案转念的方法—描绘佛像、念佛、发愿“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来接引”。 3.病人叙述梦境时,提到前妻追赶的现象—评估个案是否与前妻恩怨未释怀 访谈结束,个案虔诚起立合掌感谢法师,看得到病人心中有安定感,但仍须后续的支持力量。 【个案四:罹患手神经纤维瘤的许姓妇人,具有殊胜的修佛因缘】 初次探视,个案意识尚清楚,但不太开口说话,法师床边开示:身体的变化自己很难掌握,目前比较重要的是要看到内心的世界,想想家人在床边照顾的温情,想想宗教信仰是否可以给予力量。个案点头回应。 与小朋友(三人)在会议室座谈,三个小朋友都希望妈妈不要死,三个小朋友会背三皈依文及回向文。结束后带领他们在个案面前唸诵,引导孩子说出他们心中的妈妈﹗ 三天后,法师再度探访,只见个案张眼半睡半醒,法师提醒个案,看到自己的内心力量,病人眼球动一下。法师带领个案观想佛光照遍全身,让身体放松,结束后个案眨一下眼。鼓励个案常用此放松自己。 案夫在假日及放学后都会带三个小朋友到病房陪伴妈妈,案女常在床旁读弥陀经给妈妈听,法师因而为个案简单解释弥陀经中极乐世界的情况,个案全神专注聆听,然后陪伴念佛,案女接着为病人诵持心经,很温馨的画面。 2.念佛法门切入时机与施作方法及成效表 项目 个 案 念佛前情境 切入时机 施作方法 成 效 个案一 1.自责曾偷窃父母之钱才会生病 2.苦谏父亲教育弟妹勿再严厉 1.生命回顾 2.说故事 3.家属沟通 4.引导忏悔 1.赠送念珠 2.床边诵经 3.陪伴念佛 4.观想莲花座 1.手拨念珠 2.念珠及莲花相片久握不放直至往生 4.心情平静 5.愿意学习并有感应 个案二 1.经历亲族陆续往生 2.想回家看看 3.自述念佛没有信心 1.案女引导 2.生命回顾 3.开示无常 4.回家心愿达成 1.悬挂佛像 2.陪伴念佛 3.案女网友念佛诵经回向 1.求生西方信愿行具足 2.主动到佛堂念佛 3.自知时至安详往生 个案三 1.自述害怕死亡 2.做恶梦 3.不知病情 1.生命回顾 2. 聊天漫谈人生哲理 1.描绘佛像 2.观想念佛 3.发愿 4.临终开示 5.引导家属陪伴念佛 1.接受法师但学习意愿不高 2.临终双眼未合 3.开示时一直眨眼 个案四 1.灵性困扰 :自述不甘心、被动、健忘、忧郁症、缺乏学习意愿 2.谈到病情即落泪 1.护士转介 2.案姐鼓励学佛 3.案夫教导孩子于床边念诵佛经回向 1.开示佛法 介绍阿弥陀佛及布施真义 2.赠送念珠 3.启发慈悲心 1.接受法师(与法师握手) 2.主!动念佛 3.有临死觉知(自知时至) 个案五 1.使用念佛机 2.蜂针疗法疗效差 3.家属诵地藏经 1. 病苦痛不欲生 2. 打消治愈念头,发愿往生 3.家属支持 1.分享病友念佛经验 2.开示佛法 3.引导忏悔、念佛、发愿、回向 1.主动订定念佛功课 2.借用法师的念珠 3.安详往生 个案六 1. 自省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杀生业重 2. 疼痛无法长时间诵经 3. 友人推介祷告未达预期效果而作罢 4. 为其着作写序的教授勉其求往生净土 1. 生命回顾 2. 善知识指点 1.听念佛机默念 2.案妻虔诚念佛 3.讨论生命意义 4.法师开示佛法及陪伴念佛 1.主动忏悔业障 2.删除着作「如何杀除植物病虫」部分 3.疼痛缓解 4..临终平静安详 五、结语 综合照顾六位个案的念佛切入时机所得结果如下:发现病人有死亡恐惧、自觉业障深重、做生命回顾发现有灵性困扰、不堪病苦折磨、家属愿意陪伴念佛及协助心愿完成时,是提供念佛法门适当的时机。 研究结果发现念佛法门虽好,但癌末病人愈到生命末期心理、社会、灵性方面的需求增加,所以其运用时机之恰当性与否,确实关系着病人对念佛接受程度及念佛的感应。研究结果可作为临床佛教宗教师对临终病人提供念佛法门施作之参考,期望宗教的心灵关怀与照顾能带给病人慰藉与平安。 六、参考书目 1.《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大正藏》卷十二。 2.《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大正藏》卷十二 3.《观无量寿经》,刘宋畺良耶舍译,《大正藏》卷十二。 4.《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印顺法师着,正闻出版社。 5.《杂阿含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卷二。 6.《台湾临床佛教宗教师本土化之灵性照顾》,陈庆余、邱泰源、释宗惇等,安宁疗护杂志。 7.《念佛法门之临床应用》,满祥法师,96年度本土化灵性关怀-进阶课程(一)。 《Exploring the timing for applying the method of recollection of Buddha at hospice care unit 》 Hui-Zhe,The 7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行就是要针对那些坏的、恶的,那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