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智慧“接着讲”
2014/9/3   热度:261
号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是以师徒间的以心传心作为教学手段的。这种口耳授受的现场教学凝固为案例,又成为后来者参禅悟道的舟筏,是为“公案”。释迦拈花,南泉斩猫,楼子闻曲……一桩桩被传说了千年的故事,到今天仍具难言的吸引力,但古今语言的差异、古今文化的隔阂、禅门“行话”的特异性,又阻碍着时下多数人对禅籍的理解。入宝山难道要空手回么?著名禅宗文学专家周裕锴教授的新作《百僧一案———参悟禅门的玄机》,为我们理解禅宗公案开启了方便之门。 《百僧一案》选取百则公案加以注释、评析,首次大规模地对禅宗公案作了透彻明晰的讲解。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他的运思轨迹。 首先,把握禅学的基本问题。所谓“千疑万疑,只是一疑”。学禅的目的在于解脱,参禅的动因在于对人生起了疑情,禅门教学就在疑情的呈示和对症投药的点拨中展开。明乎此,读者就不会被“麻三斤”、“喝茶去”等言句瞒倒,而领会禅门问答的话外玄机。 其次,掌握禅宗的教学方法。与“教门”注重经籍不同,禅门看重的是现场教学。禅师们或扬眉瞬目,或张弓拉箭,或正言反答,或截断言路。看似怪诞的言行其实有理路可寻。对特定动作约定俗成意义的揭示,对机锋语言方法意义的梳理,是作者破译禅门“行话”的法门。 再次,理清禅师的学派渊源和思想特色。禅宗并非铁板一块。从如来禅到祖师禅,再到五家七宗的分灯禅,禅宗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同一发展阶段也往往宗派林立。流派既多,话语方式就各不相同。牛头禅的“万物有灵”,洪州禅的“作用即性”,沩仰宗的“无思之思”……理清具体禅师的思想渊源和特色,才有可能得到公案的正解。 其四,还原公案的历史语境。禅僧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其所处的环境,规定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作者不仅关注禅宗哲学本身,还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历史文化领域。一个时代禅僧的主要成分、生活状况,当时民间语言、书面语言对禅宗语言的影响,都成为他解读公案的线索。 最后,对公案做现代学理的阐释。禅宗公案是禅门的教学案例,禅宗向来讲究不说破,故历代禅师开讲,多是绕路说禅,重在暗示和隐喻。到了今天,暗示和隐喻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本书运用现代话语阐释古典公案,并将其与儒、道及西方相关思想作比较,在现代学术体系中予禅宗思想以精确的定位,使读者思而得之。 禅门旧有选取百则公案进行评唱的传统。评唱公案不为传授知识,而为开启智慧。如《碧岩录》普照序云:“百则公案,从头一串穿来;一队老汉,次第总将按过。须知赵璧本无瑕颣,相如谩诳秦王;至道实乎无言,宗师垂慈救弊。傥如是见,方知彻底老婆。其或泥句沈言,未免灭佛种族。”公案和对公案的讲解,都只是指月的手指,阅读者才是接受的主体。月在天上,佛在心中。同理,《百僧一案》拨开了禅宗公案的千年迷雾,足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照亮我们的盲点,但它既非明月本身,亦非佛法本身,不能代替我们自己对人生、佛教和禅宗的领悟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百僧一案》接续了禅门评唱的旧传统,开创了公案解读的新途径。 禅宗智慧,从此可以“接着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得财富,或者你做生意做买卖,或者你做工,或者你做某一个行业赚了钱,那一些都是缘,不是因。因,是过去生中你舍的财多,那是你命里头有财。你命里头有财,不管你干哪一个行业,你都会发财。行业是缘,有因有缘,果报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要清楚,别人做这个事情发财,我们跟他同样去做,我们发不了财。他发财,我们赔本,什么原因?我们命里头没有财。缘相同、因不相同,果报就不一样!修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所以,如果你想发财,你就得天天修财布施。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