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逛慈善商店,你OUT了
2014/9/6   热度:281
在伦敦街头,一些橱窗里陈列着“二手货物”的小屋格外引人注目,仅在英国,就有7000多家这样简朴的小屋分散于繁华的商业街或是社区街道,在伦敦也有几百家。据统计,小屋每年可从社会上募集到一亿多英镑,这在英国慈善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北京行动 受到网友在网上征集办二手书店建议的启发,黄如方把自己想办慈善商店的详细方案挂在了网上。 根据黄如方在网上公布的联系方式,找到他变得非常容易。“我本人是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一直希望能开一家慈善商店,现在把方案晒出来,希望能得到有心人的支持。慈善商店定位:简洁、个性、温暖、创意;目标顾客:16-35岁热爱生活、热心公益、有责任感的青年人;出售商品类别:文体用品、家居用品、服饰、工艺品、小家电。有意者请联系黄如方。”4月20日,包括这些内容的一个帖子出现在互联网上,“慈善商店”这个对很多人来说还非常陌生的字眼吸引了网民的眼球。 黄如方在帮助“成骨不全症”患者的“瓷娃娃关怀协会”工作。平时他就很喜欢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慈善事业的资料,而将帖子发到网上也是受一位网友的影响,“看到有网友想开二手书店,其他人还为他出谋划策,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把我的想法拿出来晒晒呢?”“一份英国2008年度慈善商店调查显示,去年主要的慈善商店销售利润上升7.4%,多达1.07亿英镑。首屈一指的是最大慈善机构乐施会的连锁商店,销售利润超过2100万英镑。”黄如方简单解释了英国慈善商店的状况,“和一般机构不同的是,慈善商店可以进行完全市场化操作,因为它依靠出售一些人家捐赠的东西获利,大部分利润转而投入慈善事业,是一种不以个人营利为目的的盈利性商店,也是社会企业的一种形式。”“它能将不需要的东西进行重新利用,所以慈善商店在出售物品的同时也进行了资源再分配,有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环保、抵制浪费的好方式之一。另外,经营所得善款都捐赠给特定的慈善机构,这样慈善商店就又体现了公益方面的意义,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在黄如方的努力下,慈善商店的点子日趋成熟,他还计划在慈善商店里开辟一个类似“公益角”的专区,“用于开展一些公民社会教育,比如顾客可以非常方便地取阅一些有关节能环保、预防艾滋病、法律热线、脆骨病知识等各种宣传教育资料。周末我们可以举办各种小型的阅读、沙龙、讲座、聚会活动。” 在英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项目,照搬到中国能成功吗? 提起慈善商店,很多人会联想到现在有的 “慈善超市(公益超市)”,黄如方强调,自己想开办的慈善商店和慈善超市的性质完全不同,“慈善超市没有市场化操作,是以很便宜的价格购买或者凭借票据来换取东西,可以说有扶贫性质,由于没有完整的市场流通和货币交换,所以它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慈善商店。而慈善商店里的所有物品都要参与市场竞争。”虽然顾客能既买东西又做慈善,但是黄如方还是希望来买东西的客户是因为喜欢商店里的物品才买,而不是仅仅为了做慈善来购买,“如果大家是冲着献爱心来的,一次两次没问题,坚持下去的话恐怕就难了,但是如果是因为能在这里买到心仪的东西,那么下次他一定还有兴趣再来光顾。” 不过,在英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项目,照搬到中国能成功吗?黄如方对此信心十足,“因为完全是市场化操作,所以就像在英国卖一瓶矿泉水一样,在中国也一样能卖。”黄如方说,这也是慈善商店的另一个优点――可复制性强,在任何地方,只要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很容易推广。“现在中国人的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年轻人,如果大家能在很短时间内就用惯了B2C的购物方式,那么慈善商店也应该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被大家接受,何况年轻人恰恰是慈善商店的主要购买力人群。” 如果所有物品都依靠爱心人士捐赠,那么这些物品从何而来呢?黄如方觉得前期的货品并不难找,“最初我可以发动亲朋好友捐赠,谁家没点闲置的好东西呢?第二步我想去发动志愿者,到大街上接收爱心人士的捐赠,或者到社区居委会去收,当然,首先是要告知大家东西在哪里卖,收益给谁,意义在哪里。” 帖子晒了快一个月了,反馈并不乐观,不过黄如方坚信这个计划能够实现。 黄如方在网上发的帖子已经有快一个月时间了,虽然有大量网友发来电邮给予支持,但是还未能找到合适的出资者,黄如方说:“许多网友真的很热心,但是毕竟能力有限,他们能给出的资助大都只有一两千元,而开办慈善商店需要10万元左右的成本。” 虽然反馈不太乐观,但黄如方始终坚信这个计划能够实现,所以他自己也想出很多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如果无法一下子筹到一笔投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能找到可以提供开店场所的爱心人士。比如香港有个茶餐厅,也做慈善性质的事,后来得到大商场的支持,租金是象征性的1块钱,这本身也是一种投资,为慈善商店节省了很大一笔启动资金。” 黄如方身边的许多人也都给他出谋划策,有些朋友甚至建议,在资金不足的初期,可以先开个网店,比如在淘宝网上。不过黄如方却有着自己的坚持,“我还是希望能做成实体店,最好能开在有大量流动人群的商业街上,比如西单、南锣鼓巷之类的地方,必须要让大家只要经过就很容易看到,这样才能推广和普及慈善商店的概念。”
这些小屋有个温暖的名字――慈善商店。慈善商店并非只在英国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很多慈善商店。“在中国开一间慈善商店”也成了在京一家公益机构工作的80后年轻人黄如方的最大梦想。
记者手记 “慈善商店绝对不可忽略”
慈善商店的概念早在19世纪就已经在英国出现。英国有许多不同的慈善商店,每一个慈善机构在英国都有慈善商店。不要以为慈善商店是陈腐、老派,散发着霉味的旧货店,也不要以为这里卖的除了裂了口的瓷器就是开了线的大号衣服。在英国街头,四处都能看到慈善商店,他们或地处最繁华的商业街,或紧挨大型超市和服装小店。如果街道稍长,那么就会出现3至4 家不同机构开设的慈善商店。初到英国,你会觉得这些小店和其他服装店或小商店无异,里面的货品也都是八九成新,有些甚至连商标挂签都没摘。记不清是哪一年了,贝嫂维多利亚从诺丁山的一家慈善商店里买了一套很“潮”的鸡尾酒裙之后,慈善商店不但成了复古、怀旧的象征,也成了年轻人寻觅经典和个性服饰的好去处。80后海归林姗姗很赞同这一说法,“在英国购物,慈善商店绝对不可忽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 学佛的初步是教你要看得开,要放得下!无论善事恶事都不要计较,恶事恶缘要放下,善事善缘也不可以攀,攀着还是错了。“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才能消业。“随缘”是什么?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 “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