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潇洒漫画人生


2014/9/5    热度:332   

  “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正如丰子恺漫画的发掘者、评论者朱自清所说的,丰老与漫画结缘的一生也如此。

  小画家自幼钟情画画

  丰子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其父是个秀才,但并不经营祖上开设有百年历史的丰同裕染坊,只是埋头读书,应考举人。可他3年一次,应考3次,都未中举。那时他已有6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更使他郁郁寡欢。

  丰子恺的出世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更给他的父亲带来了好运。丰子恺3岁时,37岁的父亲居然考中了举人,但因遭逢母丧,他服丧在家,不能赴北京再试,只得设塾授徒。

  自己的前途中止了,丰父便寄希望于儿子。丰子恺6岁时,父亲便把他收在座下。他教儿子的千家诗每页上端都有一幅木版画,第一幅是大舜耕田图,画着一个人和一只大象,这引起了丰子恺的兴趣。他向染坊师傅讨些颜料,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成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但颜料涂上去,一直渗透下面好几层。丰父发现后,大发脾气,幸亏母亲钟氏赶来,丰子恺才没有挨打,但他再也不敢在父亲面前作画。直到丰子恺9岁时,父亲去世。

  丰子恺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两个同学在私塾里为了交换他的一张画打起架来。塾师搜查丰子恺的抽屉,把他的画谱拿走了。谁知次日上学,塾师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问丰子恺:“你能看着这样子,画一张放大着色的吗?”他回答:“能。”回家后,他在姐姐的帮助下,用方格子放大的办法,按比例描绘孔子的轮廓,又用颜料上色。这幅鲜明的孔子像后来挂在私塾的堂前,以后每天上学,学生们都要向孔子像鞠躬,小画家的名声也就在全镇传开了。

  艺术路上不乏志同道合者

  1914年,丰子恺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中学毕业。随后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受到中国近代文艺先驱者李叔同的艺术熏陶,从此就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19年丰子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一同前往上海合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该校美术教师。两年后,他向亲友筹借学费,并卖了石门湾下西弄祖宅一栋,赴日本学画。在日本,他深受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和蕗谷虹儿的影响。

  回到中国后,丰子恺即以漫画抒写古诗意境、儿童生活、社会现实观感,从1924年起陆续发表于报刊,深得广大读者喜爱、赞赏。

  1922年,丰子恺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春晖中学以夏丐尊为首,聚集了一群对中国的文艺事业颇有抱负的青年人,其中有朱自清、朱光潜,他们都与丰子恺交往甚密。朋友们常到丰子恺家中欣赏他的画稿,给予热情的鼓励。朱自清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小客厅里,互相垂直的两壁上,排满了那小眼睛似的漫画稿;微风穿过他们间时,几乎可以听出飒飒的声音。”

  黄金时代漫画高产

  1925年,《文学周报》恰好要用插图,主编郑振铎向丰子恺索画,并给这些冠以“漫画”的题头。从此中国始有“漫画”。所谓“漫画”,在中国实属创新: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漫画是一时兴到之笔,其妙正在随意挥洒。

  朱自清是丰子恺漫画的发掘者、评论者,也曾为丰子恺的第一本画册《子恺漫画》作序,为第二本画册《子恺画集》作跋。他说:“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早在丰子恺读师范学校时,李叔同在走遍了艺术的各个领域之后,渐渐产生了脱离尘俗的念头。他出家时,还不到40岁。他取法名演音,号弘一。1928年,丰子恺为预祝弘一法师50岁生日,在上海与法师合作《护生画集》第一集,共50幅,由丰子恺作画,弘一法师写诗,一诗一画对照。后来,在1939年弘一法师60岁时,他完成《护生画集》第二集60幅。这时弘一法师要求丰子恺在他70岁时作《护生画集》第三集,80岁时作第四集……直至100岁作第六集。

  “缘缘堂”是丰子恺亲自绘图设计的一所中国式建筑,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朴素深沉之美。在那里,丰氏全家度过了5个寒暑。对丰子恺来说,无论在生活上或创作上,这都可说是黄金时代。大部分时间用于作画或写文章,晚上照例饮酒吟诗。

  动荡年月用画笔抗日

  儿童的心态、生活,常是丰子恺漫画的题材,这些画的模特儿大多是他的子女。他喜欢小孩子,羡慕他们天真无邪。孩子搬凳子“过家家”,或者脱下自己的小鞋连同妹妹的新鞋穿在凳子的四只脚上,或者扮作新郎新娘,或者拿着两把薄扇凑在胯下当自行车骑,这些对丰子恺来说都是极好的画材。

  他描写社会的画,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以周围环境中的人物为模特儿的,而大部分以民间生活、都市生活中的见闻、感想为题材。

  1936年6月,面对日军侵华势力不断加强,“中国文艺家协会”宣布成立,并发表宣言。参加的人有丰子恺、朱自清、叶圣陶等110人。

  接着,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面对日寇的侵略行径,丰子恺满腔愤怒,决定用自己的画笔宣传抗日。他准备把日本侵华的无数事件用笔画出来,以最低的售价广销各地,使略识文字的中国人都能了解,使未受教育的文盲也能看懂。

  不久,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在金山卫登陆后,到处狂轰滥炸。同年11月6日,两架日机飞到石门湾上空,投下了12枚炸弹。其中一枚落在缘缘堂门口一二十米处。当天傍晚,石门湾的人逃避一空。丰子恺的一家老幼10人下乡暂避一时。

  从此,丰子恺开始了8年动荡的逃难生活。他说:“我虽未能真的投笔从戎,但我相信以笔代枪,凭我五寸不烂之笔,努力从事文化宣传,可使民众加深对暴寇之痛恨。”

  1938年春,丰子恺在武汉得到缘缘堂被毁的消息,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这时恰好广西桂林师范的校长唐现函请丰子恺去该校任教。丰子恺于是带着全家迁往桂林。后来,他又转往广西宜山之江大学任教,并随校迁到贵州遵义。

  1942年,他搬到重庆郊区的沙坪坝,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沙坪小屋建成后,丰子恺便辞去教职,从此专为卖画写作为生。抗战胜利次年,丰子恺搭船由长江而下,到南京改乘火车,回到阔别十年的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专事著译。他在68岁时完成《护生画集》第五集。

  1974年夏,丰子恺右手手指开始麻木,次年8月右手臂逐渐不能动弹,这对辛勤笔耕了半个多世纪的丰子恺来说,简直是极大的灾难。9月15日,一代艺术家丰子恺安详地阖上双眼,享年77岁。

【丰子恺专栏】

艺术三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坛经》里面记载,法达禅师念过三千部《法华经》,一天念一遍,念了十年。经是念得滚瓜烂熟,但是意思他不懂,念了十年没开悟。法达到曹溪去请教六祖,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没念过经,他叫法达把经文念出来,《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第二品,六祖说:“不要念了,我统统知道了。” 六祖给法达讲解,法达一听就开悟了。为什么六祖有这个本事?他的心清净,心境一如,所以一切经都通达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