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会学习,源于不会休息


2014/9/5    热度:205   

很多学生都不会学习,让学习搞得心力交瘁,对学习百般厌烦,究其根源,固然有很多看法,比如应试的强制性——强人所难,比如作业的反复枯燥——好无新意,比如课堂的毫无生机——昏昏欲睡等等,我看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不如曲径通幽,我们来看看学生是否会休息。

不论学业有多忙,学生总还是有休息的时间的。利用休息时间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成就,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休息时间里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

有人做过调查,结果是非考试科目学生比较喜欢,而体育、音乐、社团课等就更受青睐。笔者发现,学生可以因为教师考试科目的一分钟拖堂而感觉郁闷,而自己绝对可以因为上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而旷其他的课。但是任何一所学校也不会允许学生上体育课而耽误其他课程,反过来倒是屡见不鲜。

我们的学生休息时在做什么?

迷恋上网,没日没夜,没有时间概念。网络是休息的调节产品,而学生却把它作为正餐享用。于是网络病成了一种流行病。沉入游戏,风痴自迷,难以自拔。于是网络就成了一种公害。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但终究是难以说服自己更难说服教育和管理者。于是网络上的休息是不健康的休息方式。长时间的沉迷之后是更大的负累。

迷恋电视,没完没了。目前电视频道即便乡村也会收到卫星电视,几十个电台选择性很强,所以如果你想看,肯定看不完。有些青春剧偶像剧也搞得那么长,于是有很多孩子投入其中,这不是休息,看的眼花缭乱,剧情一笑了之,回味如同嚼蜡。

逛街,盲人瞎马,眼花缭乱,走马观花。其实逛街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而很多孩子又总是不愿呆在家里,走到户外,就没有了任何限制。逛商场,人多,花钱多。逛书店,不知买什么书,很少有孩子自己给自己选一点书,大多都是教师要求什么就买什么,而更多的还是教辅书之类,不是要求很少有人拿来自己阅读的。逛了一天,疲惫地回到家里,洗漱后只想睡觉,哪管明天老师是否计较什么作业的事。孩子不轻松。

吃东西,乱吃一通。其实集体生活绝对能够培养人的好习惯,很多孩子回到家就是开斋,自己提要求或者父母心肝宝贝百般疼爱努力表现。其实人吃得多了,就会感觉生活油腻起来,加之运动场地和器材的约束,运动就少了,大脑也就不清醒了。

于是很多学生就选择了睡觉,来消除学习的疲劳。双休日的时候,有同学竟然睡到九十点钟。

凡此种种,应该是休息都出了问题。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记不得是哪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此言甚是。其实看人的工作状态能够了解一个人,看人的休息状态更能了解一个真正的人。我们不要求学生休息的时候也规范得如同学习,但必然要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和品质。生物钟不能破坏,这样才能保持一种精神状态。可以让自己宽松一点,但决不能懈怠,可以让自己放松一点,但决不能懒散。

休息时,完全可以做一点跟自己的工作有关的自己喜欢的事儿。譬如看看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网上猎奇,电视上搜索。参加一点运动,而不是沉迷游戏。到公园走走,而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也不是坐在自己的屋子里煲电话发短信或者网上聊天。必须让自己的身心都动起来,哪怕是在院子里走走也是很惬意的事。到林中走走,到河边遛遛,真的很惬意。

休息时,不妨与父母进行一下沟通,听听她们的故事,不妨给自己出一个题目,搜集一些好的素材和语言,来提升自己。给自己写点东西,想想老师的要求和建议,哪些可取就取一些。整理一下一周或一天的事情,有哪些收获,哪些欠缺,想长远一点,应该做一点什么准备。

休息,不是没有任何负担,人生就是负重前行,所以有人说“不教一日闲过”。放纵了休息的日子,必然会出现周一综合症,出现容易,消除不易。放纵的代价就是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于是会更感觉身心俱乏。

是的,不爱学习是人的天性。想自由自在也是人的天性。长跑运动员如果跑步不是乐趣,他就不会取得成绩,征战NBA如果是一种无奈,那我们就看不到科比、詹姆斯、安东尼、霍华德、韦德、姚明的精彩表演。如果一个学生天生排斥学校里的一切事情,不能从学校获得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学校。而今很多人不能主动远离,那就必须积极地迎上,而不是浪费青春,浪费父母的血汗。

人不论大小,身上永远会有责任的重负,既然知道无法退缩,就必须苦中作乐。而会休息才能会学习,会休息,才会有学习的乐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二六时中,我们学佛人心里头有佛、念里头有佛、形象上都是佛。心是佛心,行是佛行,身就是佛身。佛心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心是佛心,行就是佛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都与这五种心相应,这就是佛行,这就是佛的生活。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们生活、工作、乃至于一切应酬都与这五种心相应,这才真正是大乘经里面讲的“修佛行”。无论你是什么身分,无论你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什么時候你把身、语、意的行为统统修正过來了,心是佛心,言是佛言,行是佛行,你就成佛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