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午时人赏午


2014/9/5    热度:596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女儿节、浴兰节、菖蒲节等,它始于春秋战国之际,据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


赛龙舟活动在古人是送灾害的活动,叫作“送标”。(图片作者:GLULU)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宗昱表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过端午节其活动内容以驱除灾害有关。包括:挂钟馗像、躲午、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而赛龙舟活动在古人是送灾害的活动,叫作“送标”,即在划船将毕,具牲酒黄纸钱,直趋下流,焚酒诅咒病疾夭恶,尽随流去,谓之送标。又因为屈原以是日死,人们划船救他,所以将两件事情合而为一。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因此又被称为“诗人节”。 历史上,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相当多,流传最广者如下:

端午的佳联妙对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一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描述节令的对联,联云:“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正描述了民间此时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

  据传从前一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在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应试都顺利通过,于是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乍看此联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此联的内容是: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2008年,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第一次被定为中国的法定假日。今年,北京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将联合各区县举办首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此次端午文化节活动从5月11日至6月8日举办,将陆续开展33项富有端午节特色的群众性活动。传统节日对内可以回归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外则是彰显中国文化的特定符号。过节是休闲娱乐的好时机,有人举办文艺演出,有商家搞些商业活动,有志之士还要找回那些纯粹的、传统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
今年闰五月端午节只一个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龙舟竞渡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众生迷惑颠倒,贪着五欲六尘,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善,永无间断地造业受报,苦不堪言,如果没有人帮助他、指点他、启发他、教导他,他这种愚痴颠倒可以说是与日加深,很难回头。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