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光明”的理趣——说“梦幻中有”之三


2014/9/5    热度:187   

“梦幻中有”的第三步禅法:“后修光明”,是整个禅修的精华,其所修的“四大光明”也屡屡为人提及,但在这里却很难提到具体禅修的方法,因为口诀太多,而且一些人适合的口诀,对另外一些人却可能反而误事,因此本文只能略谈其修习之理。

“四大光明”是解悟光明、大种光明、上师光明、明点光明。

必须知道,生起这四种光明并非禅修的目的,只是禅修的四种手段,由这四大光明的生起,从而引发出自然而然的“清净光明”,才是禅修的证量。

这样,我们便需要了解何谓“清净光明”。

清净光明不可能靠禅修生起,因为凡禅修必有作意,一有作意便不“清净”。无论哪种作意,必定只是相对法,例如本尊与凡夫、善业与恶业、生起与还灭、轮回与涅槃,甚至光明与黑暗,无一不是相对,一落相对的层次便已经是污染,因为“清净光明”之所以“清净”,正在于“离一切相对”。

所以清净光明只能引发。用未离相对法的禅修光明,来引发本来俱在的、离一切相对法的光明,这被引发出来的光明才得名为“清净”。可是还须注意,引发的过程还得在有意无意之间。太着意于引发,即等于持着作意来修清净光明,那就变成不是引发,由是亦不清净。

说到这里,读者便可以体会到修清净光明的难点了。

我们生长在一个完全被相对法占据的时空,却要去现证一个完全离开相对法的境界,那即是对时空的超越。困难亦正在于此。

然而还不只这样。

即使行者已证得清净光明,还无非只是证得解脱的一份,并未圆成解脱。所以,假若因为它难证而着力执持,这“执持”便又会成为污染,如是已证的清净光明便又不清净。可是倘若不持,又怎能保证自己能住在这证量当中呢。这真是一个两难之局。

所以有些宗派,无论如何说法,但实际上却是禅修至现证清净光明便已止步,他们执持着光明,视之为“真如”显露的现象,将之定义为“圆成实性”,便认定此为究竟的现证。这样便落于“他空”的层次,其实并未离一切相对的边际。

宁玛派行人并不住入这“他空”的境界,由清净光明的境界再起步,然后才能圆满现证“三自解脱”,是故才能称为“了义”。

谈到这里,我们对“清净光明”可能已经有一个虽然粗略、但却正确的印象了。若如此时便当知道,名之为“清净”其实也是不得已的事。因为“清净”也落于相对,同时亦落于执持。但我们总要给它一个名相,在执持名相、执持相对法的时空中,任何名相都不可能离开相对与执持,是故我们便只能离开相对与执持来理解这个名相。这亦即是《金刚经》的“三句”:甲,非甲,是名为甲。——清净光明,非清净光明,是名清净光明。

然后我们谈谈“引发”这回事。

清净光明与生俱来,是故可以引发,然而我们还须知道,不光是我们有俱生的清净光明,整个法界也原来具足这种光明,只是由于我们的清净光明不显露,是故我们才不能见到法界的清净光明。此如盲人,眼根的光明不显露,眼识即不能现证光明,由是便不能现证我们这个情器世界的光明。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禅修“四大光明”,目的在于引发自己内在的俱生清净光明(所以有时候我们亦名之为“内自证光明”)。这俱生清净光明显露时,我们理论上便可以见到法界的清净光明了。

为什么说是“理论上”呢?因为即使內自证清净光明,我们依然无法见到法界清净光明的实相,这实相,给我们这个时空的不净光明掩蔽。我们犹如处身于暗室,这暗室密不透风,是故我们从来没见过一线阳光。甚至,我们从来不知道“光明”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暗中摸索,而且认为理所当然的境界即是黑暗(由是称为“无明”)。

所以内自证清净光明并非究竟,必须在这基础上现证法界清净光明,那才算得上是禅修清净光明的证量。

这就是需要用“四大光明”来引发清净光明的原因了。因为法界清净光明可以在四种情形下显露,是故我们便要通过四条途径来引发内自证清净光明,令它们由四路而来,再从四路而去,现证法界清净光明。

这四种显露法界光明的境界是什么呢?

第一种是“眠光明”。法界清净光明在人熟睡至最深层次时可以显露。我们不觉得,只是因为我们未自证清净光明,犹如前面所说的例子,永远住在暗室的人不识光明。

四大光明中的“解悟光明”,即是暗室燃灯,先燃点起一盏灯,令暗室的人知道原来有光明这一回事,然后他才可能现证偶然有机会见到的阳光。是故由“解悟光明”引发内自证清净光明,然后便可以现证眠光明。

第二种临命终时的“死光明”。人临命终有两次见到死光明的机会(这在“临终中有”将会详谈),不过未经修习的人,没法见到死光明,即或见到,也只如暗室中人见到阳光一闪而逝,他只可能惊讶,根本不可能持证(若能持证,便解脱了)。

“大种光明”的修持,即能引发行者自证内在清净光明,而且能于临命终时认证法界的清净死光明。但是这死光明却不可能当下现证,因为禅修的人并非临终,所以暗室中燃起的灯,便只能作为光明的指标,不能像眠光明那样,可以因内自证光明而现证它的实相。

第三种“上师光明”与第四种“明点光明”,是藉禅修来令法界清净光明自然显露,即是说,法界光明并不像眠光明、死光明那样,它不须人的作意便自然显露,但它需要经过禅修者的引发然后才能自然显露。

然而,怎样引发才算自然而不落于作意呢(前面说过,一落作意便是污染)?

不企图直接证得法界的清净光明,但将光明分为两份:一份称为“见分”、一份称为“相分”。那么,分别证此两份虽都不离作意,可是两份融合起来而现证光明时,这现证就可以离作意了。

所以“上师光明”的禅修见分;“明点光明”禅修相分。必须两份圆成,然后法界法尔清净光明才能自然显露,行者得以现证。

“见分”和“相分”是瑜伽行的名相,他们说,见分和相分都依自证分而生起,所以行者当然便可以自证这两份。当两份都能自证时,境界便自然生起。因为“相分”如镜面上的影像,“见分”如镜面映现影像的功能,当功能具足而能于镜面上投影之时,镜像便不可能不生起,而人亦不可能不现证此影像之境。

现在修习“上师光明”自证法界清净光明的见分,即是自证生起清净光明境界的功能(这有如镜的功能);修习“明点光明”自证法界清净光明的相分,即是自证清净光明境的形相(这有如镜影),由是即可离一切作意,现证法界清净光明这个境界(而不光是它的形相)。

形相和境界有很大的分别。

形相是死的,境界却有生机。移民局的职员拿着一张照片去认人,现证的是形相,可是当同一张照片落入亲人手中时,亲人便会现证生机了。“他拍照时很紧张”;“他笑得一点也不自然”;“他在想什么?这个死相,还怕移民局不给他发护照吗?”种种现证都从照片中人的动态与生机出发。这是移民局职员永远不会做的事,因为这是境界。

现在我们似乎愈说愈远了。然而我们的目的无非想令读者知道,现证光明并非现证它的形相,而是现证一个境界,所以才需要“相分”之外还加上一个“见分”。

还可以多说一点题外话。

宁玛派有些密续和论典,嫌“相分”和“见分”这两个名相的含义太粗,因此便细致一点,改用“明分”和“现分”两个名相。这两个名相我们在前面,由说“本始基”起,便已经一再说起过了。可是如今这两个名相的含义却稍为狭窄,它们的分别是——

相分只指镜影;明分则同时指这镜影具有能被分别的作用。

见分只指生起镜影的功能;现分则同时还指出这功能即是法界的生机(大悲与大乐)。

在“上师光明”和“明点光明”的层次,用见分和相分的概念就可以了,反正在前面“处生中有”时,我们已接触过明分和现分,在后面的禅修,它们更会成为修习的主题。

在禅修方面,可以谈一谈事相,那即是禅修时所应做的事。

修“解悟光明”,应该严格闭关,在关中只吃清淡的食品,关期不能少过一个月。而且规定月中十五日要修根本上师、本尊、空行的荟供。这些规定有一定的理由,证明这禅修须十分郑重,否则难以生起证量(即是无法现证眠光明)。

修习的形式说起来却很简单,行人作吉祥狮子卧(即是前面说过的佛睡相与涅槃相),专注于心轮的白明点。明点大小如豌豆,光明闪耀,如是心识澄明,在观想的光明中入睡。

倘若修至娴熟,“眠光明”便会像梦境一般出现,如明朗的虚空,连云霞都不生起。这便即是行者现证的清净光明。然而这清净光明尚依“心性”而起,是故还须修习。

进一步修习是在“明空无二”的境界中入睡(所以不须意守心轮明点了),至熟睡时才能现证法性清净光明。目前我们还没有谈到“明空无二”的修习,是故便不深谈了。

禅修“大种光明”是依着人临死的状态去证。人临死时,经过“地大融入水大”的阶段,是故身肢僵硬;经过“水大融入火大”的阶段,是故口干舌燥;经过“火大融入风大”的阶段,是故身躯渐冷;然后是“风大融入空大”的阶段,是故停止呼吸。这些临死的现象,以及利用现象来作的修持,下文说“临终中有”时将会详谈。现在只谈人的入睡如何模拟人的临死。

人入睡时放松身肢而不过分活动,然而前额却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亦必保持温暖,这是“地大融入水大”。

接下来,人的意识由活跃变为平静,而体温自然在程度上保持,这是“水大融入火大”。

可是人虽似乎已经入睡,但是他的心识却未完全平静,这时候声音、气味、触觉都随时可以将他唤醒,那是“火大融入风大”。

到最后熟睡时,意识已完全平静,于是眼耳鼻舌身的觉受都已沉没,这时是“风大融入意识”。

入睡的四个阶段,既有如临命终时出现的四种现象,是故便可以用来模拟死亡,现证死光明。要领是,四个阶段都要保持着“明空”的觉受。这种觉受,在禅修“处生中有”时已经现证(却容许尚未现证“明空无二”)。因此也可以说,假如“处生中有”未修好,“梦幻中有”的昼修如幻未修好,便缺乏用入睡模拟死亡的基础。

禅修“上师光明”是明观心轮四瓣莲花中央的明点,变化为根本上师身相(然而其自性却与莲华生大士无二),是故称为上师光明。

从外义来说,这样做,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从内义来说,根本上师所显露的光明,可以令你的意识在光明中沉没而入睡;从密义来说,上师光明是一个“无念”的境界,必须无念而住于明空,这境界才是法界清净光明。

然而还有密密义。光证清净光明而缺乏生机,这种现证仍未究竟,所以根本上师住于明空的心轮中,虽然无念,但却生机勃勃。所以说,当行人现证上师光明,引发清净光明时,行人可以在有如梦境的光明境界中,见到自己躺在床上,当然还见到床以及周围的事物。一如我们在观着一幅电视画面。这才是充满生机的清净光明境界。这名为“见分光明”。

禅修“明点光明”是“上师光明”的继续。上根利器的行人,于获得清净见分之后,自然能同时证得清净相分,不须再行修习,即能将见分光明与解悟光明双运,由是而证法界清净光明。然而中下根器者却不能,是故即使能于如梦境界中现证清净见分光明境界,由于未能将修证的清净光明与之双运,实尚未能现证法界清净光明,这时候,便须藉“明点光明”的禅修来圆成。

具体的修习要领,是观自己的中脉充满明点,由顶轮以至脐轮,明点如芝麻、芥子大小,光芒迸射,灵动活泼,在心轮上则有一颗明红闪耀的明点,可以观为略大。

明点相并不能代表清净光明,但它的确是清净光明相分的表征,若能现证此二分光明,则清净光明当可确定生起。

以上所谈“四大光明”,已透露了修习上的一些口诀,不过只属于原理部分。实际禅修时,行人当依止自己的上师,由上师指示实修的口诀,将四种禅修交替而修,时时将境界告诉上师,请上师指示,则定当能现证内自光明与法界光明双运。如若未能,那么便应该于修习“临终中有”之后,回过头来再修“梦幻中有”,则定当能于中有第一时得到解脱。

倘若未得上师指导,读者便不妨只体会四大光明的原理,这便即是积集智慧资粮。

谈锡永专栏:http://www.longquanzs.org/columndetail.php?id=94

图书信息:

《生与死的禅法》

作者:谈锡永

定价:¥26.00元

出版发行: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46242

页数: 203

定价: 26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

目录:

我们的心要落妆

让心自在于生死

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三自解脱”和“如来藏”

认识“自显现”

——佛家修行的关键

生前死后的“六中有”

鸽子归巢 现证“本住”

——说“处生中有”之一

把禅法带人生活

——说“处生中有”之二

念念分明修“胜观”

——说“处生中有”之三

幻人离幻境

——说“梦幻中有”之一

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

——说“梦幻中有”之二

“四大光明”的理趣

——说“梦幻中有”之三

“三虚空”与“四大解脱”

——说“禅定中有”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

——说“临终中有”之一

死相·临终·死光明

——说“临终中有”之二

“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说“临终中有”之三

怖畏与离怖畏

——说“法性中有”之一

生起四种“现分”

——说“法性中有”之二

意生身与习气身

——说“受生中有”之一

六种遮胎门

——说“受生中有”之二

三个禅的境界

——完结篇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冤亲债主来磨炼,看看你还会不会起心动念、会不会有分别执着,没有这些人来磨炼,你怎么知道你心清净、平等?所以顺境、善缘磨炼我,看我起不起贪恋,会不会动这个念头;逆境、恶缘磨炼我,看我会不会起瞋恨心、会不会有怨恨,这些都是磨炼。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