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我们奉粥去!
2014/9/5   热度:110
北京,自1919年五月四日至今,历经风雨九十载。2009年的五月四日这天,当大部分北京的市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仁爱基金会的义工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五·四精神。 凌晨四点,位于海淀区清华大学附近的“仁爱心栈”里,十几位义工正在井井有条地忙碌着。为了这个“心栈”能在五·四这天顺利开张,“仁爱”的志愿者们紧锣密鼓地准备了近半年时间。 “仁爱心栈”,对于南城的居民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在宣武区的红莲社区,这个不论刮风下雨,365日从不间断奉粥的“心栈”早已成了当地百姓的另一个家。在海淀区清华科技园里的这家“心栈”,已经是仁爱基金会开办的第二个“仁爱心栈”。 五点三十分,天厨妙香素餐厅的厨师曹先生,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是仁爱的老义工了,和大家一起熬起了传统的“八宝粥”。 六点三十分,粥香四溢,去年从北川灾区一路找到北京来“仁爱”当义工的黄先生,是个壮小伙,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把粥装到保温桶里,他们还为爱喝甜粥的路人单独准备了白糖。 七点,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义工也陆续到齐。 基金会的秘书长林老师,也赶来现场,给所有的义工加油。 在立业大厦门前的空场,义工们拉开了“奉送爱心粥”的条幅,桌子一字排开,旁边是“仁爱”的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健康,请勿空腹上班,为了您爱的人和爱您的人,请喝免费早餐粥。”二十几名义工分成几个小组,端起托盘,站在朝霞里,为路人开始第一天的奉粥。 许多行人投来惊讶的目光,有人驻足停留,忍不住问:“你们是要在附近开粥铺吧?在促销?” 当得知是免费奉送的时候,还有人索性直接就问:“你们真能坚持吗?” 刚开始的时候,面对这些疑惑和不解,有些初次做义工的年轻人还有些腼腆,“心栈”的负责人王璐,耐心地给大家讲解,分享自己奉粥的感受。她送粥,就像是关心自己家人的健康,这还能让人不接受? 一直在红莲心栈熬粥的贾大爷,已经70岁了,那里已经培养出了接班人,他又在清华心栈开始“创业”。他这一早晨一直笑呵呵的,脸上没有一丝倦容。大家一起合影的时候,他还对年轻人说:“我也还年轻,要和你们一起过青年节!” 在分享会上,一位学生义工感慨地说:“站在街上,双手捧着热气腾腾的八宝粥送给过往的陌生人,对于我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在今天的社会,能够亲身感受,是很不容易的。”另一位来自北大的学生义工说:“我来的时候,还有些怵头呢,没想到自己会当着那么多的人,站在大街上奉粥,看到老义工们做得那么开心,自己才放松下来,从没想过自己能做一件让陌生人开心的好事。” 这正如我们印在粥碗上面的一段话:以无私的爱人心去关心别人,利益别人,心会打开,心会复苏,能够拥有一切。
还有位在京工作的外国小伙子,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学生义工聊了起来,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粥是免费的,一定要付钱。当我们的义工帮他解释清楚的时候,着实让这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体验了一次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随着宣传手册的不断发出和义工们专业的服务和讲解,越来越多的路人,微笑着接受了这份来自清晨的祝福。
“心栈”有个传统,会在周围寻找孤寡老人和需要生活帮助的人,每天为他们送粥是“心栈”的基本工作。在清华园里的照蘭院,住着清华大学的三位老教授,膝下无儿。当义工们为他们送去“爱心粥”时候,让老人们感动不已。
九点,第一天的奉粥圆满结束。320杯粥,被“仁爱”的义工们双手奉送到了行人手中。特别的祝福,就这样,在青年节的早晨悄然开始了手递手的传递。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道人“以苦为师”,苦一点好!苦一点,对这世界没有留恋;太富足、太乐,不好,对这世界起贪心,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求往生也求不成。只要勉强能过得去,不要跟人争,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避风雨,足矣。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实念佛,这个人是第一有福报,真有福报。有一类众生虽然种善根,他也老实念佛,也专心念佛,认真地修净土,而且作大福田,他也肯布施;对于佛教的事情,大众公益这个慈善事业出钱出力。他的毛病出在哪里?“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取相是着相,着相分别,这是属于所知障。“情执深重”,这是属于烦恼障,就是感情太重了,世间恩爱放不下,这个也是麻烦大。受了这个牵累,他是很想求往生,结果是去不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