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新文化


2014/9/5    热度:130   

中华文明如此源远流长,辉煌伟大,为什么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几乎弄到被瓜分亡国的地步?除了帝国主义入侵这个外因,我们文明自身存在着哪些严重的弱点?

一轮轮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似乎方兴未艾,各地纷纷举办文史类讲座,书籍热销,这反映了人们对持续严重的精神能源危机的警醒,渴望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神资源。但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首先,为什么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三个都中断过,只有中华文明虽然也历经坎坷,却不断壮大,生生不息?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究竟是哪些文化基因支撑着这个伟大的民族?

其次,中华文明如此源远流长,辉煌伟大,为什么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几乎弄到被瓜分亡国的地步?除了帝国主义入侵这个外因,我们文明自身存在着哪些严重的弱点?

关键是弄清为什么儒家思想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它的优劣核心文化基因是哪些?佛、道成为两翼,靠的是哪些积极成分?这样才能正确扬弃。

中国在古代很长时期中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三个国家之一,西方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在6世纪至16世纪即隋朝到明朝中期的一千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么为什么近三四百年来发展缓慢,最后几乎沦为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境地呢?我们必须从文化深层和变化了的世界这两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

儒家思想的三大优点

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化有三大优点。

一是强调修身,利他克己。人的普遍素质高下,决定着社会的整体面貌,也影响着国际关系。儒家强调修身,严格要求自己,最宝贵的品格是利他不损人。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在他看来,两个以上的人相处,就存在一个如何对待对方的问题,答案是“爱人”。仁者应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克己复礼为仁”的境界。因此儒家思想能引导人趋向崇高,追求进步,有利于社会发展。

第二,倡导社会和谐。人和人之间能够互相“爱”对方,自然就“和”。“和”是任何群体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家庭与社会得以维持、稳定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国与国相处的基本原则。对于一般矛盾均应“和为贵”,那样就可以减少许多冲突。这个原则对当今的动荡世界处理国际关系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和”也是团结一切力量办好各种事情的基矗“和无寡”,抱着“和”的态度,就能与大家齐心合力。“和”并不是不讲原则,抹杀差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求同存异,实现群体内部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孟子将人和放到第一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个人与国家的上下关系中讲究“忠”,在个人与群体或他人之间的左右关系中注重“义”。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有安全感。这些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

第三,负责任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儒家提倡人们对自己、家庭、社会、天下都要有负责任的积极入世的态度,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旦民族、国家有难,具有儒家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就会挺身而出,带领广大人民起来保家卫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然历经种种劫难而不败并不断壮大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儒家高于主张出世逃避现实的道家和佛家,成为传统文化主干的最重要之点,是儒家最具生命力的精神资源。

“圣人”得病,全国传染

但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也有四大缺点。

比如,向后看,将“圣人”绝对化。我们总是进行纵向比较而忽略横向比较,更缺乏穿透性思维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向后看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世世代代的儒生都养成了从圣贤教导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动力的习惯与惰性。重视继承而忽视创新。1976年后出现的“两个凡是”,也是这种思维定势的代表。由于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国一贯重视观念统一与标准。由于削弱了个性与创新,思想永远停留在圣人教导的水平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圣人”多高,全国就只能多高;“圣人”得病,全国传染。

比如,强调中庸,忽视竞争。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1不“过”就是适度,反对走极端,固然可贵,但“极端”却并非总是坏的。“冒尖”、“突出”、“创新”、“冒险”也是“极”和“端”,社会进步离不开对原有秩序中不合理部分的突破与改造。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平衡被打破又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往复,科学技术与思想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持续前进。

孔子以后的“中庸”体现了统治者对维护现状反对改革的愿望。“中庸”必定反对竞争,反对创新意识,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从而达到维护现状的目的。轻视科学,闭关锁国,从思维方式上都和中庸之道深入人心有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活性因子一直比较缺乏。

还比如,忽视个人权利。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包括家庭)的关系,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社会是由许多个人和家庭组成的,不同人们在利益上必定有所差异,因此社会就要体现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个人或少数人有时必定要受到某些限制,有时要牺牲局部利益。另一方面个人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只有尊重个人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发展多数人的权利。

而中国古代在尊重个人权利方面相当差,这是由小农经济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宗法制度所决定的。在抗风险能力很低的情况下,家族利益就被置于首位,而封建宗法制度特别是封建专制制度更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个人权利的被忽视,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甚至连受损害者往往也并不觉得问题多严重,变得麻木,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时间特别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压制,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更加不被容忍。而缺乏怀疑精神就难以有所发现和创新,缺乏批判精神则难以纠正和弥补强势力量的错误与缺失。

再比如,缺乏穷究意识与逻辑思维。中国文化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比较笼统模糊的把握上,缺乏无限追问的穷究意识,不注意细节的具体化与准确性,不重视通过实验证明假设验证原理。中国古代有许多世界第一的发明,由于匠人社会地位低下,士人不屑治“器”,整个文化传统上又缺乏逻辑思维习惯和能力,不善于将技术发明或观察到的现象提炼升华成理论,举一反三。因此思辨性强的理论研究发展极为缓慢,技术进步由于没有理论支撑与指引而缺乏后劲。僵化的头脑捆住了脚步的放开。

创造新“体”新文化

20世纪的中国一直存在着三种基本文化:传统文化,西方主流文化(基督教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反映了三种文化地位的消长、困惑与探索。1949年后中国基本上排斥西方文化,只强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文化大革命”彻底排斥西方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也扫地出门。实践教育了中国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体”(体制)这个根子上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初步找对了如何处理这三种文化关系的方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导,学习以西方主流文化为代表的一切优秀外国文化,从而创建中国新文化。

但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一些问题。

其一,要接续五四的解放思想和重新评判传统。五四强调重审与批判精神,重视科学与民主,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根本所在。五四新文化传统最宝贵的是,对一切能够增强中国国力的外来文化都采取开放的态度,而对一切不利于中国生存和发展的传统,不论它多么悠久、堂皇、威严、神圣,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或舍弃。

中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抱本本主义,不搞教条主义,不追求漂亮的革命口号,以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和最广大人民生活改善为宗旨,把各种有用的都用上,都拿来。坚持实事求是,避免走极端,多元并存,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作用,吸收世界上一切对我有用的优秀文化成分,创造新“体”新文化。

其二,要发挥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积极成分在建设新文化特别是在道德重建中,可以起到价值观的奠基性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主要并不在于国籍和肤色,而在于我们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

如果抽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对一些范畴进行现代阐释、转换和重构,就可以成为有用的精神资源。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内圣”(“修身、齐家”)和“外王”(“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如果将“礼”作为一种进步的社会秩序结构,就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本文系“现代文学馆义务讲座”之一,经授权独家刊发,内容有删节。)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人多半感情冲动,换句话说,头脑不够冷静,不开智慧。从哪里开?从清净心开。心清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今天烦恼很多,烦恼从哪来的?我们的心不清净。心地清净,头脑冷静,这是智慧。用最浅显的话来说,不感情用事,冷静客观,这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辨别正邪、是非、真妄;感情冲动的人,不辨是非,不晓得好歹,佛也没法子教他。佛是顺理智。理智是觉,感情是迷。感情用事的人,一切都顺着情欲,这是迷惑颠倒造业的根源!情欲,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转情识为智慧,转情欲为智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