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世界里的海归生活速写


2014/9/5    热度:134   

公益事业与海归总是有着天然的联系:观念超前,使他们容易接受公益理念;国际背景,使他们更易获得国际资助与支持;视野开阔,使他们管理更科学、运作更专业。中国公益事业正在不断壮大,这其中也有着海归的执著努力,但他们的艰辛却多不为人见。本文希望速写出公益世界里的海归生活轮廓。

从美国访问回国后,马军创办了民间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每次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会说,我们这儿最缺的是专业人才。然而在金融危机中遇冷的留学生似乎对公益组织并没有过多的热情。一方面留学生接受了西方公益事业的理念;另一方面,中国的公益组织方兴未艾,需要大量的有识之士加盟。是什么横亘在留学生与公益组织之间?笔者试图探求答案。

拜金环境,仍需改变

亲友聚会、相邀举杯、欢声笑语,刚刚回国的王霄燕感到了浓浓的暖意。王霄燕,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全球最顶尖的公司总部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回国了,创办了一个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公益组织——“众益伙伴”。

酒过三巡,一位友人问:“你开的车多少钱?”王霄燕轻描淡写地说:“几十万吧。”友人诧异地问:“你哪来这么多钱?”王霄燕不解:“在美国的时候,我一年的薪水能买个两三辆吧。”友人大惊:“那你怎么还回来?”

每次想到这,王霄燕总是苦笑道:“人们都以为我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回来搞个什么公益,既搞不到权,又赚不到钱。”

和王霄燕一样,曾在北京某敬老院做志愿者的小雨也总面临如此尴尬的情况。

当人们得知小雨是网球国家二级运动员,并曾在国外学习体育管理时,都替她惋惜,觉得她做志愿者一定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确实,我如果做体育英语翻译,或者是业余时间当个教练,都能赚不少钱。但是,人要向前看,不能总向钱看。在国外志愿者工作非常普遍,只要是节假日就会有很多人主动到公共场所为他人提供帮助,而且这些帮助是深入到各个领域的。国外的大公司在招人的时候,都会看你的社会服务背景,他们认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更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往往给予重要的职位。”

“而在中国,人们往往把权力的高下和赚钱的多少当作评价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内心的苍白无力。公益组织在中国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人们对它还不太熟悉。中国公益事业在迅速发展壮大,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正确引导和宣传,让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感到温暖和得到支持。”王霄燕说。

2008年9月14日中秋节,“众益伙伴”在四川什邡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对老年人进行老年养生与保健 知识的培训。

公益之路,尚未通达

2009年1月11日晚,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迎新春慈善之夜活动共募集到善款253.8万元人民币。这笔善款将用于“童心救助工程”,资助贫困地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手术及康复治疗。

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使部分海归有能力也有意愿成为慈善事业的新生力量。然而,由于慈善机制尚待完善,工作不透明,越来越多的人捐钱心不甘、情不愿。在美国生活过3年的白霏霏说:“我在华尔街的时候,经常听朋友说,他只在这工作5年,然后去成立一个基金会。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份善意。每当看到艾滋遗孤们瘦弱的身躯,我的心就一阵阵地疼。我想帮助他们,可是谁能保证我捐的钱就真的用在他们身上了呢?”

不仅是捐款找不到门当户对的“婆家”,就连公益组织也难以找到挂靠单位。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表的《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报告》表明,除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和高校环保社团外,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尚无法在国内取得注册,草根环保民间组织难以在民政部门注册,而只能选择工商注册。对于他们来说,注册问题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清华大学公益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说:“目前,在国内做公益工作的海归在总的公益组织成员中比例并不大。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如果该组织是商业注册,它就不能免税。海归公益组织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在海外,捐助中的一部分要用来缴税,这就让很多境外人士望而止步,削弱了组织筹集资金的能力,使本来经费就很紧张的公益组织更加困难。”

虽然阻力重重,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后致力于公益事业。海归妈妈们创办的半公益性少儿英中文图书馆,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随着各种宣传活动的展开,国外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和运作模式也在逐渐地进入中国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

我们看到,整个大环境在逐渐改变,公益也越来越得到公众的认同,有志于从事公益事业的海归心中的踯躅和犹豫会越来越少。

运营成本,回收困难

这样的捐款单,王霄燕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了。上面是捐款方密密麻麻地规定的捐赠款使用方案,资料费、办公用品费、行政费,条条明晰。王霄燕粗粗扫了一眼,还是唯独没有那一项——员工的工资。   

在美国获得金融硕士学位回国的陈晨告诉笔者:“我从小就想做环保工作,但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收入微薄。人们往往认为做公益的人拿的钱是用来帮助救助对象的,他们应该志愿服务,就是有工资也应该尽量多予少取。这样,如果我做公益,不仅我高昂的留学投资难以收回,就连供房、养家等必要的生活费也负担不起。公益是我的理想,但理想和现实毕竟还有一段距离。”

“如果将公益组织做成一份事业,就必须不断地吸引高素质人才。首先要保证他们衣食无忧,还要给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这些都是需要经费的,然而这最重要的一点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很难形成服务社会的持续力量。”王霄燕说。

海归的语言优势和更高的国际化程度,使他们在职场有较强的竞争力。茁壮成长的中国公益组织需要这样的人才,也需要用更为优厚的待遇,去吸引这样的人才。

机遇与挑战并存

马军在推出了中国第一份水污染地图后,以最快的速度,为公众呈现了一份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在汶川地震留下的断壁残垣上,廖晓义——为了让中国有自己的公益组织而毅然放弃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公益组织“地球村”的创办者——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创建“和乐家园”,为更多的地区提供生态民居理想的示范。为了调查“5·12”地震后极重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王霄燕带领她的团队来到余震不断的四川。

希望公益这份爱与同情相伴左右的事业,能够让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海归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进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我们的本分;在自己本位上,处处要替别人着想。 譬如我们做生意,自己经商,一定处处竭尽心思为顾客着想。我们卖的东西一定是货真价实,不会让他人吃亏上当。我们东西买进来卖出去要用心,要对得起人,要对得起社会,对社会要有贡献。能利益大众,这就是菩萨,这个商人就是菩萨商人。我们做工,这些产品也一定要真实,决定不能偷工减料,这是菩萨工人。乃至于家庭主妇,也要竭尽心思,对于家里老少都要照顾得到,使他们身心能得到安稳,这是菩萨主妇。我们待人接物、一切工作,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里面清清净净,这是菩萨事业。佛法,不是叫你什么事都不做;我们样样都做,样样清净,样样不执着。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