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
2014/9/5   热度:194
追思自然、倾听远古时,人类就能感悟到历史从黑暗深处的幽微中闪烁的初始震颤 ——编者按 地球,这古老的 在离银河系中心大约3/4半径处,一颗看似平凡无奇的黄色恒星在那里闪耀着,它便是我们的太阳。 你看海洋便看见了,你听涛声便听见了。我们的地球的表面70.8%是汪洋大海,地球是由水滋养的,地球以及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庄严妙相无不都是水滋养的。海洋以它独特的美丽、壮阔而又蕴含着灾难的形态,启迪人类灵智的精神与创造。当你觉得它是温柔的时候,它远不是驯服的;当你觉得它是隔断的时候,它却波涛汹涌地连接着。它和高山、密林、沙漠及土地一样,都是造物主为人类提供的地球上的大舞台。
使花开又花落的玩意
依然如故吗?
——勒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这里所说的我们,是指人类全体。加以延伸还包括地球上所有万类万物。高山、大洋、国界,还有肤色和语言,仍然在阻隔着我们,然而,风雨和空气是不能阻隔的。
谁都能感到:世界正在变得愈来愈小。谁都得承认:我们同是地球人。
地球的未来,是人类共同的未来。地球的命运,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迄今为止,在浩茫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是人类唯一共有的家园。
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点,由此出发才能生出爱或者不爱。
可是,我们最关心的通常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既忽略了基点,也忽略了过程。
我们在忙忙碌碌中最熟视无睹的,通常是我们本应该最为了解而又往往知之甚少的。
比如我们寄居的,给了我们春夏秋冬,给了我们梦幻、欢乐,同时也给了我们灾难的地球。我们几曾关心过它?爱抚过它?
宇航员告诉我们,在宇宙深处有一个无数恒星组成的漩涡状的星系,那就是银河系。与别的星系相比,它只是中等规模的,然而其幅度之广阔便足以使人类头晕目眩了;它的发光圆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中心突起部分的厚度为1.5万光年。
从遥远的太空望去,太阳的光微弱到仅如萤火。
即便如此,那火却吸引着众多的行星、卫星、流星及彗星,孜孜不倦地绕它而转。
这众多的星星中,便有地球和月球。
光的魅力,光的颂歌。
而我们的地球,沐浴着阳光,置身在数以10亿计的芸芸星系中的一个星系的边缘。
它很容易被忽略。它显得迷茫而且孤独。它实在是一颗众星之中微不足道的小小星球。
可是,又有谁能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知道地球的神奇呢?
它自己便是一个天地。它拥有一切,彻上彻下,无奇不有。从日光之炽烈,到月色之清淡。从高山之挺拔、伟岸,到沙粒之细小、浑圆。从永不停止运动的原子,到人类广大无垠的灵智与精神。它是负重的生灵,潇洒的云。它是已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知。在宇宙万物的序列中,地球便因为渺小而伟大了,因为平凡而神奇了。
地球是专为人类及各种生命设造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外壳、大气、山峦、森林与河流,乃至它在太空中的运行,形成了一切生物特别是智慧生物的最佳生存环境。
同时,一切幸福与苦难,智慧和愚昧,已经过去的久远的历史,就在眼前的久远的未来,都是凭借着地球有声有色地展开的。
据说,地球的存在以及它的孤独的行旅,已经有45亿年了。
据说,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人类,曾经有500亿之多。
地球给予人类的,不可谓不丰富了。它养育过500亿的人啊,还有无数的生物群落。
地球给予人类的,不可谓不渺茫了。一代又一代的智者论辩着,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
夜观天象的最初感觉,是杂乱无章。闪烁的天体却又充满着诱惑,人类最早的想象,哲学、文学与科学的种子,便在这时候撒播到了地球的泥土中。
也有山呼海啸、惊雷闪电的恐惧。
我们无法找到适当的语言来描述地球、月亮以及太阳的辉煌的运行。
我们只能说,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分秒不息地旋转着的变化着的世界。
地球带着它的卫星——月亮,在宇宙空间旋转运行。地球以每分钟177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又以每秒240公里的速度带着地球在银河系中疾驰。
这是何等瑰丽而惊险的转动。
于是,便有了昼夜循环,便有了一年365天的历法。
谁的孩提时代不曾仰望过星空呢?
对于孩子们来说,嫦娥奔月是久远的美。
我们总是想不透月亮为什么如此光艳逼人而又多愁善变?它又为什么总是固定不变地以其一面对着地球并绕地球运行呢?难道仅仅是为了适时地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惊讶于它的娥眉月、弦月、半圆月、四分之三月,直到美丽壮观的满月吗?
月亮总是冷静地显示着:圆满是鲜见的,我们不得不更多地面对残缺。
就这样,我们生活在这一颗被称作地球的行星上,我们的心智以及律动都离不开天宇的神奇和美妙。我们常常说地球之于人类是唯一的。无论是战火的硝烟,还是政治的壁垒,人为的阻隔将日益缩小,人们不得不哪怕暂时放下互相残杀的武器,共同面对地球的未来。那是真正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地球在太空的浑浊冥暗中开始呈现雏形后,便是动荡不宁。各种强大的力量都在对它发生作用,这些力量有的来自外部,有的来自内部。
地震,是最可怕的灾难。
地球上严重破坏地貌的大地震一年大约发生20次,轻微的震颤则为100万次之多,即每分钟出现2次。
一种形象的解释是:地震是地球在太空中运动时必然要发出的“吱嘎”之声,这种震动和声音的提醒是意味深长的。
地球需要保护,需要爱。
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的立足点是珍贵而脆弱的。
我们的立足点同时也是草与树的立足点,是软体动物与狮子、老虎的立足点。
这就是地球的丰富多彩。
有一只老虎在林中踽踽独步,重重地踩在落叶上,它大吼—声:下雨了……
没有一根小草是雷同的。没有一片树叶是重复的。没有一个夜里没有梦。
当夜幕低垂,地球摇篮中蠕蠕而动的是多少灵智,黑色的帐篷似的无边的幕帘,爬满着梦。
地球仿佛静止了,不,地球没有静止。
探索星云起源,解剖无际的天空,科学家说,覆盖地球近3/4的海洋并不是最广阔的,它不能不把首屈一指的荣誉让给更加庞大的大气之海。
如果大气中没有氧气,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会整体灭绝。
如果不是雨水的冲蚀以及岩石风化,就不会有植物生长的土壤。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植物便无法制造碳水化合物。
如果没有高空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人类以及所有物种的生存都将艰难万分。
我们的地球怎么离得开那些有时低垂、有时遥远、有时平淡无声、有时色彩斑斓的大气云海呢?
更何况大气层中的闪光、温和或狂暴之态,天际的雾蔼及彩虹,地球每天都会受到约4.4万次雷暴冲击时发出的金蛇游走、霹雳声响,这一切无不使我们的地球更加有声有色,更加充满了启示。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的几个侧面。
谁能写得尽地球的美妙?
法新社巴黎电:为法国青少年创办的刊物《科学与生活·青少年版》第100期上,刊登了法国民意测验所进行的一次调查,调查表上共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多种选择答案,涉及不同学科,接受提问的共600人。
有一些回答是令人吃惊的,例如:
44%的学生和52%的成年人没有把人列入动物类;
15%的青年人和23%的成年人认为,精子可以进入蛋内形成胚胎;
9%的青年人和3%的成年人认为,要想使2000只母鸡下蛋,就必须要有2000只公鸡;
13%的青年人和23%的成年人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运转的。
这是在法国,今天,100个青年人中有13个、100个成年人中有23个所持的仍是地球中心说。同时我又坚信这一点也不妨碍那13个年轻人熟练地使用电脑,作网上交流;而那23位成年人很有可能是高学历持有者、政府官员及工程师之类。
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出现了:天上摘星逐月、地上楼宇林立、空中网络密布的科技日益尖端的今天,知识为什么如此贫乏?
20世纪末,对地球相关知识的忽略与无知,已经很难用文盲和落后作一般性的解释了。此种忽略、无知,同样出现在有知识的人或倡导理性的人身上,其本质是人类在掠夺的心态下对地球的了解,实质上等同一方营垒的侦察,其目的是人定胜天攻占为己有,而绝不是知识的贫困。其结果是:人类占领了地球,一切为我所用;人类忽略了地球,无知泛滥成灾。
就连诗人也不再歌颂自然之后,地球是摇篮和母亲的神圣的比拟,便也远离我们而去了。
科技先进与本真的无知,将会使“荒谬”两个字越写越大。
但,追思自然的声音也越来越强劲了。这样的追思在举世滔滔皆言利的今天,尽管十分艰难,可是为了大地重新成为“完整集合”的大地,为了千秋万代的可持续发展,它便成了人类当今迫切的思想任务。
21世纪是追思自然的思想的世纪。
于是,在追思自然、倾听远古时,人类就能感悟到历史从黑暗深处的幽微中闪烁的初始震颤:地球来之不易!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看赞叹、骂人都是一阵风,风吹到耳朵上去,你心就做不了主,你就会动,这就被风水转了,这就有风水。如果赞叹你,你也不喜欢;毁谤你,你也不在乎,你心如如不动,风水对你不起作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