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亲情的见证:太平船


2014/9/5    热度:183   

1683年7月8日,福建铜山(东山)海面千帆云集,大海失去往日的平静,发出汹涌澎湃的怒吼声,掀起惊天骇人的巨浪,昭示不平凡时刻即将到来,一位将军跪拜在地,拜天祀神:“今施琅奉旨出征,收抚澎台,求国家之一统,图江山之永固,泯两岸之恩仇,得骨肉之团聚。”誓师大会结束后,230艘战船载着数万名豪情将士,迎风破浪,直赴澎湖。台湾民众“壶浆迎师”。郑克塽率文武官员,剃发受诏,缴册印降。台湾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由于长期孤悬海外,统一之初的台湾较为落后,末能得到应有的开发,时人曾描述到“地广人稀,萧条满眼,撮尔郡治之外,南北两路,一望尽绿草黄沙,绵邈无际”。因此有些庸俗官员主张放弃台湾,节省经费。施琅力排众议,直陈台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东南九省门户,一旦丢失为敌人所占据,将使沿海地区都处在威胁中。康熙皇帝终于采纳他的建议,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并在澎湖、台湾岛驻扎重兵。

戍守与垦荒是极其艰辛,此时台湾不是“深林障蔽,数百里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就是茫茫无际,人烟稀少的荒埔草地。野兽出没,瘴气疠疫时作。人们一旦染病,无法得到医治,只能痛苦死去,许多士兵与垦荒者常常染病暴卒,客死它乡。中华民族素有重土安迁、落叶归根的文化传统,游子若客死异乡,骨骸也必须在亲人护送下回乡。否则就是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然而台湾有天堑之隔,若想依靠亲人力量将骨骸带回家,极不现实。为寄慰死者、使他们九泉之下得以安息,帮助死者回归故里的慈善机构——太平船便应运而生。

太平船是清代台湾所特有的慈善机构,为台湾县知县夏瑚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创设,并形成“运柩制度”,他借助商人力量,将商船专门用于运送兵民棺骸,棺骸先寄存在台湾北坛寺庙,由太平船运抵厦门后,移交海蜃寺棺厂收贮。厦门官员再发布公文给死者原籍厅县,通知他们亲属前来认领。以一年为期限,逾期末认领者就在厦门义冢埋葬。太平船每年只在三月时运柩一次,每次运载骸骨五十篓,每篓有十具,共有两只,一只由厦防厅招募,一只由台湾县招募。船主通常是财力雄厚,热心公益的商人,官府在初期没有参与直接运营,只是在政策上对船户作了一定倾斜,给他们一年正月、五月两次免配兵谷的待遇。

由于商户自主经营,加上激励力度不大,使太平船时兴时废、漏洞百出,旧的船户因故退出,无人愿意接替,官员也常以“无暇”推卸扯皮,结果太平船一度荒废十年,寄存在北坛寺庙的骨骸达到二千数百具之多;“其在埋候检者,不知凡几”。漫山遍野望去都是坟包,令人毛骨悚然,不但失去“掩骼埋胔”的本意;甚至有可能导致瘟疫传播,给当地居民埋下无穷后患。官府再也不能坐视不理,赶紧行动,与船户共同出资兴建新船,除原有待遇外,还允许船户携带货物,并给予船工津贴及修茸费用,但规定每年必须运送三、四渡,以解燃眉之急,从而使太平船走上官商合办道路。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修行,在念佛或者念经、念咒时,不要去追求数量的多少,而是要做到如理如法,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如理如法,如理指的是要遵循大慈普渡、真实平等之佛理;如法指的是能够正确的理解佛经,按照佛经正确的修行。 如理如法,二者不能相违背,应当一致。 我们念佛或者念经、念咒,不能是为了自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去念佛念经念咒,这样就违背了佛理。 学佛修行,应当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所以呢,念佛念经念咒要发心为所有一切众生而念,愿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凭借念佛念经念咒的功德,得以脱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这才是正确学佛修行,也就是符合了大慈普渡之佛理。 真实平等,是让我们不要再去执著三界六道中的一切虚妄、无常、生灭的事物,全心投入到学佛普度众生利益众生中去,这样就做到了真实平等。 心不执著于虚妄、心不执著于生灭、心不执著于无常,这样的心就是真实心。 心不再随着生灭而生灭,就是不生不灭。 因此,如理如法的修行最重要。 违背佛理,追求念佛念经念咒的数量的多少,都不是正确的学佛修行,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