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老忘事?
2014/9/5   热度:209
大脑可以储存大量信息,而当我们需要时为什么总是记不起来呢?一项新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 我们的大脑塞满了大量的记忆信息,主要都是人生的经历,从最深奥的(我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到最琐碎的(尾灯处的车牌)。此外,每个人的记忆都有不同的精度。举例来说,家长往往在给孩子选购生日礼物时会感受到记性模糊的烦恼:若能清楚记得孩子想要的是特种部队功夫玩偶而不是普通的特种部队玩偶,孩子收到礼物时的反应将会大大不同。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记忆的模糊性和其首位的广泛性同等重要。 不同的记忆类型存储不同层次的细节? 在过去的几十年,认知心理学家已经认定,人类记忆有两大存储系统: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只能记住目前正在思考的几件事情;长时记忆,可以储存积累了一辈子的想法和经验。他们也认为两者在记忆细节的层次上有区别:工作记忆能为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事情提供具体细节,而长时记忆能为我们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很多不同事物提供整体印象。也就是说,尽管长期记忆能储存大量信息,但细节并不清晰,而且往往是我们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 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家蒂莫楼·布雷迪和其同事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声称,长时记忆可能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模糊不清”。在其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尝试记住3000张普通物品的图片,如背包、遥控、烤面包箱等,每张只能看一次,一次只能看几秒钟。最后阶段,研究人员将展示两种物品,请受试者判断哪一个是曾经见过的,以此来测试受试者的记忆力。令人惊奇的是,即便有成千的物体要记,受试者的表现仍非常出色,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正确率之高,证明了长时记忆的海量存储能力。更令人惊奇的是受试者对所见物品细节的详细程度:他们能分辨同一物品两张不同照片的区别——即便是极其细微的区别。比如说,两款同样的烤面包机,只是里面的面包片有些细微差别,他们也能辨认出来。 如果记忆不是模糊不清,为什么我们还老是忘事? 这一新研究有力证明,我们存储在长时记忆里的大量信息并非如此模糊不清。看来,信息是以一种相当详细和精确的形式存储下来的。 当然,这一发现有个很明显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记忆并不是那样模糊不清,为什么我们常常忘记本该记得的事物细节?一种解释是,尽管大脑存贮了很多不同事物的详细信息,我们却不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它。这项研究显示,当一件物品展示在面前,我们常常可以准确判断出是否见过。而当我们在一个玩具商店里,试图想起孩子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我们需要在没有视觉提示的情况下自动搜索记忆中的正确答案。看来,是这个自动搜索机制容易受到干扰而忘事。至少,当没带着特种部队功夫玩偶回家时,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像是表法,我们见到佛像,不但是想到佛,还想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里头讲的是业因果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果,果必有因。《造像量度经》里有讲,造像应该怎么造法,是有比例、有尺寸的。佛在世的时候,多少学佛的人,就是看到佛的相好,被吸引入佛门的。至于佛像的起源,跟优填王有关。世尊出家成佛之后,到忉利天为母亲讲解《地藏经》,三个月不在人间;优填王非常想念世尊,就找一个工匠雕塑释迦牟尼佛的像供养在宫中。佛像最重要的是表法,所以要把佛的相好这个特征显示出来。让人家一看到就想到:我想得这个相好,就要好好地去修因。“修因才能证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