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刘长乐,两位智者的心灵交融
2014/9/5   热度:250
2002年,来自陕西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凤凰卫视全程直播期间,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与佛光山开创者星云大师结识,大师以文化血脉沟通海峡两岸的善举给刘长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是佛光山开山40周年,适逢星云大师80高寿,他宣布“封人”,从此潜心著书立说,不再进行公开性的演讲。2007年元月11日,刘长乐前往佛光山拜访星云大师寻求众多人生问题的开示。 经历和事业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在他们就社会现状、人生态度、企业管理等话题进行交流时,古老的东方哲学与现代的都市人生呈现出完美的交融。《包容的智慧》一书,是二人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对话的智慧结晶,每一个身处喧嚣都市、心中溢满浮躁之气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心丸。目前,此书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面向全国同步发行。 一、传媒人与出家人智慧交融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倾力拉近全球华人距离,历经10年的艰辛努力,将凤凰卫视打造成一个横跨两岸三地、影响遍及全球的最大的华语传媒机构,自己也由20年前的记者迅速成长为蜚声海内外的传媒大亨,他传奇般的创业经历及其独到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当代人具有极大的激励意义。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佛教的顿悟,将佛教的仁义理智信普遍地融入管理之道,实现了以出世的精神指导入世的事业。 星云大师自幼出家,终身致力于佛教事业的人间普及,将深奥的禅宗从远离尘世的寺院带到普通人的生活中。1967年他在台湾开创佛光山,并在全球修建佛教学院,成立出版社、图书馆、美术馆、电台等。虽为处江湖之远的出家人,但他却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多项人间事业中,亲身实践他所提倡的“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理念,做到了用入世的事业印证出世的精神。 长乐先生与星云大师既是饱含出世精神的智者,也是有着辉煌事业的成功经营者,他们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游走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三位一体,道家的“水”、佛家的“静”、儒家的“和”在书中得以圆融的阐释。 二、心病尚需“心药”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由此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紧张,现代都市人的心灵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焦虑状态。对此,星云大师和长乐先生在谈话中指出,固执、偏激、浮躁等是导致心灵受腐蚀生病的根源。 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氛围中,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解决心理的迷惑,保持心灵的宁静?星云大师在书中给世人开出了一剂医治心病的“心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如果能配出上述药方,则百病可除。 在两位智者深入浅出的轻松交流中,禅已经变成一种脱胎于宗教的生活智慧,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它告诉人们,在面对逆境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向内找原因,倾听自己的心,从而利用逆境进一步升华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感悟世界的能力;不要在名利场中争夺不休,该放下时得放下;当婆媳关系产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习跳“探戈”,彼此有进有退才能和谐;对于财富要端正心态,欲收获先播种,要发财先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如此,心胸开阔了,眼睛就会更明亮,得到的也会更多。 三、最高明的管理是用心包容 为推广“人间佛教”云游四海的星云大师,将佛光山在全球的二百余所道场管理得井井有条,被人尊为“管理大师”;而在传媒事业上有着成功业绩的长乐先生,亦有“神秘大佛”的美称。二者对企业管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在根本上他们都主张包容的管理,对心的管理。 相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中普遍存在的硬性规矩,星云大师主张以慈悲、赞美、鼓励来代替制度与规矩的“柔性管理”,即所谓的“以柔克刚”,他不仅将此原理应用在人事管理上,而且也将此引申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计上,认为两岸在爱与平等的基础上,彼此尊重、包容,才能化解僵局,最终达到和平统一。 长乐先生能将凤凰卫视一千多名员工的激情调动起来,主要源于他对“心”的管理。他认为管人先得管心,选择了从“心”的管理,就是尊重员工的心灵与个性,而不是用数不清的管理条文织成一张束缚人心的网。管理学家笔下坚硬晦涩的理论,到二位智者口中都变成了自然流畅的心语,笑谈之间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之道悉数呈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造不善因,是三恶道的业因,所以五逆十恶的业因,各个人都有。可是,作佛、作菩萨的善因,也是每个人都有,这是佛常常说的。我们十法界的业因统统都有,将来我们到十法界,在哪一个法界去受生?我们当然希望生天享天福,更高的希望,是希望作佛、作菩萨,得大自在,得大智慧。我们这个业因全都有,关键在缘上;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随哪一个缘?如果我们随顺佛的缘,那你这一生决定作佛;如果你还要随顺烦恼的缘,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嗔痴慢,随顺十恶业,你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一切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们纵然受了不善果报,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纵然是别人毁谤我们,欺骗我们,我们上了当,我们也不能够怪他。为什么?他只是个缘。我过去生中造作不善,所以今生才会受恶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