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黄金路”:开矿留下巨大地球疤痕


2014/9/5    热度:418   

热切盼望掘一桶金的非法矿工,从加纳的普拉河挖走了一袋袋金矿石。他们的艰苦劳动满足了全球对黄金的渴求,却在身后留下惨遭破坏的大地。

宽1500米的巴都希贾乌是一座铜金混合矿,给印度尼西亚的松巴哇岛带来了利润,也惹出了麻烦。这处巨大矿场是在2000年由美国纽蒙特矿业公司开发的,雇佣了8000名印度尼西亚工人。然而大量的废矿石埋葬了雨林。公司的运营者预计这里的黄金会在20年内采空。

九月的金纳伊街充斥着黄金的诱惑,这时印度婚嫁旺季即将到来,黄金首饰的销售行情一路飙升。印度是黄金消费的第一大国,其国民购买黄金不光是用于装饰,也是为了投资。

根据最近的金价,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块12.5千克重的金砖价值33.5万美元以上。基于客户之间的一笔交易,工作人员在金库中为上百块金砖转移账户。

和他许许多多的印加祖先一样,胡安·阿帕萨的生活完全被黄金占据。这位44岁的矿工下到秘鲁安第斯山脉上5100米高处的一条冰冷矿道中,把一卷古柯叶塞进嘴里,好让自己在无可避免的饥寒交迫中撑下去。阿帕萨一个月有30天要在这里挖金矿,没有薪水。矿道开在一座冰川之下,俯瞰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镇——拉林科纳达。

整整30天,他面对已夺去许多同伴生命的种种危险——爆炸、毒气和矿道塌方,开采黄金供给世界的需求。没有报酬,阿帕萨仍做着这一切,只为熬到今天——第31天,阿帕萨和他的同事获准在一个班的时间内(四个小时或稍长一点),用疲惫不堪的肩膀扛出尽可能多的矿石留给自己。这是安第斯高地至今盛行的被称作“卡乔雷奥”的古老博彩制度,当地人用这种方法支付工钱:一袋矿石里可能含有些许黄金,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一丁点也没有,全看矿工的运气。

阿帕萨依旧在等待好运的降临。“说不准今天就能中大奖。”他说着,咧嘴一笑,露出一颗金牙。为了增加中彩的可能性,他还准备了“大地的贡品”:金矿入口附近摆着一瓶当地产的皮斯科白兰地,几片古柯叶塞在一块石头下面,几个月前巫师还在山顶圣地献祭了一只公鸡。此刻,他走进矿道,口中念念有词,用当地的克丘亚语向掌管这座山和山中黄金的神明祷告。

“她是我们的睡美人。” 阿帕萨边说边冲上方高处雪原里一道蜿蜒的曲线轮廓点了点头。“没有她的恩赐,我们永远不会找到金子,也许都不能活着走出来。”

这里算不上“黄金国”。但500多年来,埋藏在海拔5000米高处冰川之下的金闪闪的矿石,不断将众人吸引到秘鲁的这片土地。最先到此的是印加人,他们将这种光辉永存的金属视为“太阳的汗滴”;接着是西班牙人,正是对黄金白银的贪婪激使他们征服了新大陆。然而唯独在今天,当金价陡然飙升,在过去八年内增长了235%时,聚集在拉林科纳达的人达到了空前的3万之众,硬是将一个孤零零的采矿营地变作了脏兮兮的山巅棚户区。横财诱惑和极度贫困令人们疯狂,采矿废料和监管不利令环境恶化,这片无人管制的地带如今挤满了急于一夜暴富的梦想家和谋划者,就算在追逐黄金的过程中毁掉环境,甚至毁掉他们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种景象听起来几乎像是发生在中世纪,但拉林科纳达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当代现象——21世纪掘金热的前沿地带。

没有哪种元素能比这种以Au为元素符号的闪亮金属更能挑动和折磨人类的想象。数千年来,占有黄金的欲望令人做出许多极端之举,引来战争和征服,撑起帝国和货币,令山岳和森林化为平地。黄金并不关乎人类的生死存亡,它的实际用途相对而言十分有限。然而它的主要优点——不同寻常的密度、延展性以及永不磨灭的光芒——使它成了最令世人垂涎的商品,美丽、财富和不朽的超凡象征。从执意使用被称为“神之肉”的黄金打造华棺供自己入殓的法老,到1849年疯狂涌向加利福尼亚淘金,并由此开拓了西部国土的美国人,再到依据牛顿的建议把黄金作为世界经济基础的金融家——古往今来,几乎每个社会都赋予了黄金神奇的力量。

人类对黄金的狂热迷恋本不该延续到当今世界。如今几乎没有哪种文化相信黄金能令人永生,世界上所有国家——美国是最后一个(1971年)——都已废除了金本位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对于这种制度曾有个著名的调侃,称之为“野蛮的遗物”。然而黄金的光芒不但没有黯淡下去,反因全球的动荡而愈发耀眼。黄金价格从2001年9月10日的271美元1盎司,直冲至2008年3月的1023美元1盎司。除了奢华品质之外,黄金保值的作用在经济局势不稳的时期再度得以体现。部分由9·11恐怖袭击引发的黄金热,在美元汇率下滑以及全球经济衰退趋势的影响下愈发高涨。2007年,黄金的需求量比产量高出59个百分点。“黄金总是有这样的魔力。”《黄金的力量》一书的作者彼得·L·伯恩斯坦说,“但从来无法辨明的是,究竟是我们占有黄金,还是黄金占有我们。”

外部包裹的水银被烧掉后,1克金子可以为一个印度尼西亚矿工挣来25美元,但同时也可能令他付出健康受损的沉重代价。用水银分离黄金和石块的工艺,使全球数百万矿工在提取过程中吸入有毒的水银蒸气,背负着遭受神经和基因损伤的风险。液态的废水银则会进入河底沉积物和植被中,毒害当地的食物链。

德西里·皮拉伊曾一度工作、带孩子两不误,在圭亚那偏远的孟席斯兰丁开了家店,终日称量矿工带来的黄金。如今,八年之后,她见到更多的是游客而不是掘金者。附近凯厄图尔国家公园的扩张将采矿业挤了出去。

尽管投资者对新创立的黄金挂牌基金趋之若鹜,珠宝业仍然占据着黄金市场总需求的三分之二,2007年在全球创造出史无前例的535亿美元的销售额。一项由活动家在美国发起的“拒绝肮脏黄金”的运动,已促使许多顶级珠宝零售商停止销售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严重社会或环境危害的黄金,但这种行动并没有撼动世界几大黄金消费国的市场:在印度,对黄金的迷恋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而中国已在2007年超越美国,成了世界第二大黄金首饰消费国。

在如此强大的诱惑下,人类和自然环境要为黄金付出的代价却空前高昂。黄金的难得之处,同时也是它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储量极端稀少。古往今来,人类开采的黄金总共只有16.1万吨,几乎还不够填满两个奥运会标准泳池,而其中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过去50年中开采出来的。目前,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金矿正迅速被开采一空,新勘探出的金矿极少。南非一百多公里长的金矿矿脉,和加利福尼亚矿区足有樱桃大小的天然金块已是昨日黄花。如今绝大多数尚待开采的金矿都只有零星储量,而且埋藏在世界上那些生态脆弱的偏远角落,开矿就如同发出一封破坏大自然的请柬。而矿工多的是,无论长幼,召之即来。

处在开矿大军底层的是云集在拉林科纳达之类小规模金矿的贫苦流动矿工。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统计,全世界有1000万至1500万的所谓“散户矿工”,分布在从蒙古到巴西的诸多国家。他们用千百年来几乎不曾改变的土办法,开采出占世界总产量25%的黄金,供给着1亿消费者。对于这些人来说,采矿维持着他们的生计,也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过去十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武装组织为夺取金矿和贸易路线的控制权相互开战,把威胁和折磨矿工当作家常便饭。在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省,军队伙同英澳黄金公司的保安强行驱逐小型金矿的矿工,烧毁他们的村庄,以便开发更大的金矿。数千名反对者在秘鲁抵制卡哈马卡一座金矿的扩张,受到催泪瓦斯的袭击和警察的殴打。

水银的致命毒性同样残害着小型金矿的矿工。许多地方用水银分离黄金与石块,导致它以气态和液态的形式散布开去。UNIDO估计人类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水银,有1/3是源于金矿开采。污染把拉林科纳达等地变为人间地狱,矿工们追逐着与“永生”联系在一起的黄金,却只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开矿大军的顶层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矿公司经营的大型露天金矿。在巨型机械的帮助下,这些破坏性巨大的矿坑开采出占全球总产量四分之三的黄金。它们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带来新技术,带动了被人遗忘的边缘地带的发展。然而,开采1盎司黄金产生的废料远高于开采同等质量的其他金属,金矿原料与成品的悬殊比例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开矿留下的巨大“疤痕”在太空中都能看到,然而从中取得的金粒却又如此之小,往往200多个金粒加起来才有针眼那么大点。即使是像纽蒙特矿业公司开在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巴都希贾乌的示范矿,为减轻环境危害的投入达6亿美元,也无法避免开采金矿的遗害。提炼1盎司黄金——相当于一枚普通婚戒的金量——就要掘出250吨以上的岩石和矿石。

撰文:布鲁克·拉尔默 BROOK LARMER

摄影:兰迪·奥尔森 RANDY OLSON

翻译:王丽蕊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能平等地接受所有的事,你才有智慧; 能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你才有慈悲。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