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君子与小人


2014/9/5    热度:349   

终明一代,文人中的君子与小人都有代表人物。但260多年的官场,却是以小人居多,这是一个悲剧。在历史上,大凡国有昏君,就必然小人得宠。文人无行,若仅仅只是行为放浪,言语不检,倒也罢了,若放弃操守,又作用于政治,便会把政坛搞得乌烟瘴气。

  文人,是士人的一部分,都是读书人出身。在古代,读书的唯一出路就是当官。“学而优则仕”就是这个意思。古代没有专门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家,有学问、有出息的人都在官场里头。

  因此,官场是否清明,与读书人的操守有直接的联系。读书人究竟应该如何入世,前人评价甚多。明隆庆年间的进士冯时可在其《雨航杂录》中也说过一段:

  文章,士人之冠冕是也;学问,士人之器具也;节义,士人之门墙也;才术,士人之僮隶也;德行,士人之栋宇也;心地,士人之基础也。

  从以上六个方面来评价一个读书人,应该说从学养到品行各方面都兼顾到了。考诸明代官场的士人,若按君子与小人来区别,则是君子少而小人多;若按官员的品行来观察,则是清流多。清流一多,则满官场都是“纪检干部”,缺乏实干精神;小人一多,则官场正气不张,冤案错案就多。

  前面说过,明代昏君很多。昏君的第一个特点是宠幸太监,像武宗皇帝之于刘瑾,熹宗之于魏忠贤。后两人都是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两人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胸无点墨;二是贪财无度。

  单是两人使坏,朝政也不至于溃败,坏就坏在官场中的小人一味迎合他们,为虎作伥。

  刘瑾出任司礼监掌印之初,虽然威风八面,但没到“九千岁”的地步。

  有一天,他的轿队出来,有一个名叫张彩的大理寺评事,居然当街跪了下来。刘瑾感到好奇,遂下轿盘问,张彩居然伏地不起。明朝有规矩,内官的级别再高,资历再老,外廷官员也不得向他磕头行跪拜大礼。张彩这么做,明明是违反官场制度。刘瑾感到惊讶,问张彩:“你不知道朝廷的规矩吗?怎敢向我磕头?”张彩回答:“我不是以外廷官员的身份对老公公磕头,而是以儿子的身份对老子磕头。如老公公不弃,小人就认你做干爹。”张彩的无耻博得刘瑾的欢心,他真的就认下这干儿子。两年后,区区六品官的张彩就骤升为正二品的吏部尚书,成为天下文官之首。无独有偶,大约100年后,到了熹宗,魏忠贤篡掌国柄,进士出身的崔呈秀以同样方式卖身投靠,最终也当上了吏部尚书。

  随着刘瑾与魏忠贤的倒台,张彩与崔呈秀也都被判了死罪。这两人,可作为明代读书人中的小人的代表。至于君子的代表,张居正算一个。

  青史留名的,毕竟是君子比小人多。但实际上,明朝官场中,君子凤毛麟角,而小人则多如过江之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