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放逸防护自心:守护根门
2014/9/5   热度:424
以戒摄心,自治其心,需要一种严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精神,这种精神即是佛学列为善心所之一的“不放逸”。《杂阿含》卷二九第882经中,佛告诸比丘: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有如草木皆依大地而得生长。反之,放逸(巴利文pamāda)——放纵不制、不严格要求自己,乃是一切恶的根本。应奋起不放逸的精神,时时守护自心,不令烦恼贼侵入。 烦恼、恶不善心的生起,终归源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户向外开放时,对从这六大门户进入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无明、取舍、执着。佛弟子必须像守护自己的家门一样,守护六根门户,不让六尘侵入污染自心,不让“六贼”入家盗窃自性家珍。《杂阿含经》卷十三佛告比丘:见色闻声接触六尘时,应“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保持一个不动的平等心,住于正念、正智,这叫做“六常行”——六种应经常修行的课目。《杂阿含》卷四二第1160经中,佛陀教导众比丘:“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时时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六尘魔的侵略。第1165经佛告比丘: 若有比丘、比丘尼,眼识、色因缘生若欲、若贪、若昵、若念、若决定着,处于彼诸心,善自防护!……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将防护根门比喻为田夫善护苗稼,防范牛羊偷吃。又如河龟将头尾和四肢收缩进龟壳中以保护自己,使想要吃它的野狐无可奈何,比丘应该像河龟收缩六处一样,守护自己的六根门户,防止烦恼的侵害。同经第1167经中,佛陀以野狗、鸟、蛇、鳄鱼、猕猴六种动物被锁于一空室中,六种动物各欲逃到自己所乐之地为喻,说明人的六根亦各求其所乐的境界,讨厌其不乐的境界,其外求意欲十分强大,燥动不已,若不下功夫收摄制伏,心很容易被烦恼所俘虏。因此,应如壮士用绳索将六种动物牢牢系缚一样,以强力管制六根,不令流逸于色声香味等境而被贪嗔等烦恼污染自心。若能制伏心而不被心所起的烦恼制伏,则得自在;若不能制伏自心而被心所起的烦恼制伏,跟着感觉、情绪走,则难免逐物不返,沦堕为不能自主其心的畜类。 《杂阿含》卷十一第261经佛教诫比丘应善于调伏、关闭、守护、执持、修习六根,制伏六根的诀窍,是在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时,对可意者不生欲望,防止产生欲望、贪占、亲昵、回忆、决定(形成去追求的决定)等粘着于彼境之心;对不可意者不起憎恶,持心平等,不贪不择,无欲无违。偈云: 同经卷九第240经佛教弟子防护自心应如大石山,“四方风吹不能动摇,不能穿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能妨心,偈云: 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入处常对,不能动其心。 防护根门,被称为出家者的“根律仪”——关于守护诸根的戒律。《杂阿含》卷四二第1166经佛言: 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 《瑜伽师地论》卷二三说根律仪“密护根门”的内容为: 同论卷七十说四种根律仪:一境界护,独自静处修行时,注意不让心流散于诸境界。二烦恼护,住舍、无记心时于诸境界不取其相,远离贪忧。三缠护,若执取境界时即时防护,不令生起烦恼。四随眠护,能熟练防护诸根门,不令烦恼潜伏。防护根门之要,在于眼见色等乃至意所识法时,于所见色等不取其相、不取随好,策发眼等六根,不生种种恶不善法而令心流漏,若有流漏,随即策心防护。 防护根门,亦非厌弃色声,闭目塞听,完全拒绝一切外境信息。《杂阿含经》卷二一第564经载:少年郁多罗从外道师波罗奢侈学“修根”之法,以眼不见色、耳不闻声为修根,佛言:若如其说,那么盲人、聋子应该是最佳的修根者了,此非正道。佛法的修根,是在眼识等生起之时,如实知自心所生可意、不可意的受,“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如是如实观修,所生可意、不可意等分别、烦恼便会于力士弹指之顷自行消灭,得离厌与不厌的平等舍心。 按大乘的般若智,认真持守根律仪,念念不懈防护根门,若视色声等六尘及能防护的自身为实有,还只是世间有为法,若修行过于精进,时时犹如战士对阵,会使人紧张,被六尘所累,严重者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在大乘看来即是入魔)。《大集经》卷十六云: 若有防护内界者,则为未过魔界。若复有菩萨见一切诸界同佛界者,知此佛界即是非界,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大乘之防护根门,须以如实知见六尘的智慧,冷静观照六尘的实相,看破其与佛法界无别,皆空、无相、无我、唯心所现,而不以六尘为敌,如此观察,则心与实相相应,自然不起烦恼,即使暂起也容易当即化为智慧,如此可谓降伏众魔,超越了魔界。
耳闻彼诸声,亦有念不念,于念不乐着,不念不起恶。
鼻根之所嗅,若香若臭物,等心于香臭,无欲亦无违。
所食于众味,彼亦有美恶,美味不起贪,恶味亦不择。
乐触以触身,不生于放逸,为苦触所触,不生过恶想。
平等舍苦乐,不灭者令灭。心意所观察,彼种彼种相,
虚伪而分别,欲贪转增广;觉悟彼诸恶,安住离欲心。
善摄此六根,六境触不动,摧伏众魔怨,度生死彼岸。
1.“防守正念”,时时牢记所闻思的正法,保持正念。
2.“常持正念”,对正念恒常保持、殷重保持,不令心受色声香味触的污染。
3.“念防护意”,慎重防护眼识等生起时无间所起的分别意识,不令起非理分别而生爱憎等烦恼。
4.“行平等位”,常住于无烦恼的舍心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