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粥摊让古朴的道义重返现代人心灵


2014/9/5    热度:200   

日前,有网友发帖展示在温州看到的和谐一幕:在温州华盖山的山脚下,一个施粥摊正在给穷人施粥。网友因此热议:“很好,看着图片有种久违的感动。”更有网友呼吁:“这种很务实的捐助法宜在全国推而广之。”

红日亭施粥前排着一条长龙

这一情景在网络激起了强烈共鸣。我想,正是基于人道的赈济,以一种温暖的平常心的输送方式,唤起了人类乐善好施怜贫惜弱的美好天性,也让我们找回并感受到中国民间特有的古朴与侠义传统。施粥摊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古代社会每逢大荒年间或战乱时节,常有大户人家或义士,在街头支起大锅熬粥赈济饥民,给流离失所的百姓果腹。

还有免费的小菜提供

当这一传统道义进入当今社会,无形中又为中国式救助注入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性化内涵。盛世中国,或许穷人不至于连饭也吃不饱,但对于处在社会不利位置的弱势人群,高昂的生活代价和艰难的生存感受,让他们格外需要一种热量温润内心,从而感受来自城市的善意与暖意。而同时,施粥摊并不是中国社会独具的赈济穷人方式,类似模式在西方社会早已成为一种社会化救助的常态机制,市政厅或街边餐馆定期供饭不是什么鲜见的事,常有贫民或失业人群排队领取食物,成为一种所有穷人都可分享的福利。显然,街头施饭蕴涵的人性关照和共生意识,以及人们对天赋人权的敬畏,远比施饭本身更具价值内涵。

我不清楚,温州施粥摊到底是民间义举、商业行为抑或政府福利。但其中体现的古道热肠和人性关照,无疑为处于人际隔膜、穷富对立的现代社会,寻找到一条共融共生的精神路径。而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现代社会的良心觉醒,我猜测赈济方不大可能是城市普通平民,更大的可能是温州白手奋斗起家的成功人士或民营企业家,至少应该是强势人群发起和主导的救助行为。如果是这样,势必使施粥摊释放出一种温暖的色彩和信号,剥离社会对富人为富不仁的成见,让人感受到,其实强势人群并没放弃对穷人生存命运的关照,并未淡漠应有的社会责任。而无论是民间义举、商业行为抑或政府福利,其中蕴涵的对人类共同境遇的关注都是毋庸置疑的。当这种关注与思考注入到一粥一饭中,能让人强烈感受到一种对于生命平等的敬畏意识,和对于人类共同处境的终极思索。

最令人欣慰的是,施粥摊给网友带来的感动。我们为什么会感动?因为无论处在怎样的社会层面,在内心,我们都是需要帮助的人。施粥摊满足的不仅是穷人或城市打工者的基本需要,更让普遍处于心理弱势和受剥夺感受中的普通人群,感觉到一重精神保障:这个社会是温暖的、可以依靠的,这对于安全感严重缺失的现代人群,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心理慰安。

延伸阅读:温州出现施粥摊引发网友热议

新快报讯(记者 邓毅富)昨日,网友“酒食例不取直”发帖展示在温州看到的和谐一幕:在温州华盖山的山脚下,一个施粥摊正在给穷人施粥。网友因此热议:“很好,看着图片有种久违的感动。”

  帖子称:“‘施粥摊’的全名叫‘红日亭施粥摊’,那里正排着一条长龙,许多从衣着、年龄和气质上就能看出并不富裕的民众正安静地排队领受免费的大米粥。亭子其实是一顶帐篷,里面有一些桌椅,可供年老体弱的人坐着吃,更多的人坐在外面。那里正好有几棵大树,也成了吃免费粥的人休息的地方。每个领受大米粥的人都可以拿到一副同样免费提供的碗筷,为了卫生的考虑,碗用可以盛食物的塑料袋包裹。在亭子的一角,甚至还有免费的小菜提供;种类有酱瓜、黃豆、榨菜等等,用一个个小碟子盛着,供人自由取用。在那亭子的一侧,有一个‘捐献名单’,表明是一些有善心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爱心点……”

  这位网友说,当他看到一些明显是拾荒者和清苦的外来民工模样的人端着冒着热气的粥蹲坐在四周吃的时候,被感动了。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赞赏。网友“老实不客气”说:“大家只要用心观察一下社会,有一点良知,总会被感动。人间有真爱!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如果看到别人饿着,自己在吃东西,一定会分给他们一些。我身边的朋友也是这样,说哪天我租不起房子住了,就到他们家去住。”网友“温州的心”看来是知情者:“这地方我知道,夏天的时候是提供免费伏茶,已经摆了起码一年多了。特别是冬天,流浪的人没有饭吃又冷,这里可以避一避。这样的站点在温州很多,都是退休的大爷大妈来帮忙的,卫生的话也可以放心,都是现场消毒的。”

  网友“花样盛年”则称:“我们应该为他们捐款,让这个施粥摊可以长时间开下去,因为这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还会维持较长时间,大家共渡难关。”网友“风中的信”也呼吁:“这种很务实的捐助法宜在全国推而广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布施,不是教我们勉强,佛不勉强一个人,只是劝导,但是你自己一定要量力而为。你有家庭,你有负担,你一定要考虑家庭最低生活的需要,有多余的这才可以修布施帮助别人,这是正确的。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