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之“寡过知非”
2014/9/5   热度:921
蘧伯玉,名瑗,河南人,春秋末年卫国大夫,为人有贤名。孔子周游列国走投无路之际,数次投奔蘧伯玉。他曾称赞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君王有道,则出仕辅政治国;君王无道,则心怀正气,归隐山林。 今长垣县伯玉村人(一说今濮阳县老渠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春秋末卫国大夫。相传他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 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 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德,亦赞伯玉其使者。《淮南子•卷一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 伯玉死后,葬于今长垣县南12里邵寨村,后人慕其贤,在墓前建有祠堂,碑文曰:“先贤内黄侯蘧伯玉之墓”。 当时 卫灵公很奇怪,说这是谁的车啊,怎么这么怪?他的夫人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卫灵公越发的奇怪了:“夫人,你门都没出,怎么就知道是蘧伯玉的车子呢?”夫人答道:“我听说,为了表达对君王的敬意,路过宫门要停车下马,步行而过。真正的忠臣孝子,不是因为光天化日才持节守信,更不因为独处暗室就放纵堕落。蘧伯玉是我们卫国的贤人,对朝廷尊敬有加,为人仁爱而智慧。他一定不会因为是在夜里就不遵礼节,驾车奔驰而过。因此这一定是他了。” 卫灵公不信,派人暗地查访,才发现昨夜驾车之人正是蘧伯玉。卫灵公又来到夫人那里,骗夫人说:“夫人,我派人查过了,那个人不是蘧伯玉,这回你可猜错了。”没想到夫人听得此言,取来杯子斟满了美酒,跪下来朝着卫灵公拜了两拜,慌得卫灵功连忙上前双手搀扶,“夫人这是何意?”夫人说:“我这是恭喜大王您啊。我本来以为我们卫国只有蘧伯玉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君子,既然昨天晚上那人不是他,那么大王您就有拥有一位贤臣了,这正是国家之福,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蘧伯玉奉命出使楚国,遇见楚国的公子皙,公子皙对他说:“我听说第一流的人才可以将妻子托付给他;第二流的人才可以让他捎话;第三流的人才可以将财物托付给他。若是一人三者兼备,便可以托付自己的身家性命。是不是这样呢?”蘧伯玉说:“您不用再说了,我明白了。”两人分手之后,蘧伯玉觐见楚王,完成了出使的使命后,坐下来与楚王聊天,说着说着就谈到了人才上。楚王问蘧伯玉:“你说哪个国家的人才最多啊?”蘧伯玉答道:“当然是楚国。”楚王一听这个高兴,可蘧伯玉接着往下说:“可楚国人才虽然多,但是楚国不会用人。”这下楚王不乐意了:“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蘧伯玉坦然回答:“大王,您先别生气,听我慢慢说。伍子胥,是楚国人吧?结果背井离乡投奔了吴国,在吴国当了宰相,发兵攻打楚国,把楚国兵马杀个大败,最后楚平王被鞭尸示众,真是太惨了。衅蚡黄,也是楚国人吧?一样背井离乡去了晋国,晋国令其治理七十二县,结果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安居乐业。今天我在路上碰见了公子皙,这也是不世出的人才,如今又要离开楚国,不知道要去为哪一国效力了。”楚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拉着蘧伯玉的手说:“若无先生之言,楚国又失去一位大才。”于是连忙派人快马加鞭追回公子皙,并拜之为相。 蘧伯玉是一个富于自省精神的人。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来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近况,来人回答说:“他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可却苦于做不到。”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说:“这是了解蘧伯玉的人啊。”蘧伯玉每一天都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使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他每一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过错。所谓“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争强好胜,从早到晚,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什么都要,实际上临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也许你认为“我现在还没死”,那是你一种错误的想法。你每天晚上睡觉,睡着就是小死了一回。你睡着的时候,这世间哪一样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睡熟了,人家把你的身体抬走,你都不晓得,这跟死有什么两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