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在人性的源头里


2014/9/5    热度:166   

立志修行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被生活之苦所逼而有修道以求解脱的冲动;另一种人是因为他找到了自我。对后者而言,生活体验与挫折只会使他更加坚定信仰。

整体的美在于个体的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均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自然地显露出来。走路有走路的风度,坐有坐的形态,睡卧有睡卧的姿态……

有人常常埋怨自己长得不漂亮,没有人缘;其实人缘并不是在于色身,而是在于气质。气质是由修养培养成的。

退一步、让一步来成全别人,即是修养,即是修行。

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专用词,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修行主要是“修心于内而显于外”,心在内没人能看见,唯有藉着行于外的整齐来显示内在的清净。

修行得自己来,靠自己的精进来启发自己灵明的觉性。我们不能期望无修自成的果实。

修行并非所谓的长篇大论,也不是高深难解的抽象概念,而是如实且深切地了知人性的本然。

活生生的往生(注),当下即是净土。(注:死对宗教者而言,为新生命的再启发;是舍掉旧的更换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曰“往生”。)

修行不是最后一口气往生西方,而是活生生的往生极乐世界,换得慈悲清净。

立志修行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被生活之苦所逼而有修道以求解脱的冲动;另一种人是因为他找到了自我。对后者而言,生活体验与挫折只会使他更加坚定信仰。

修持菩萨道,须力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施比受更有福”,欲做菩萨,要不断付出而无所求。将心力、劳力、物力……皆欢喜施舍,则人生幸福安乐。

爱语——柔声悦色,令人闻之欣慰、见之敬爱。能恳挚——诚笃,培养爱语,则可扫除一切人我烦恼,解开心结郁闷;化干戈为玉帛,转暴戾成祥和。

利行——身、口、意摄持善行,利益众生,慈悲济世,即无上功德。

同事——菩萨所缘,缘苦众生。身处苦难娑婆,应须自我净化身心,以身作则,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人,并鼓励众人一起力行菩萨道。

一般人常误以为“打坐”才是禅,其实打坐修禅,目的是要修得心净、意诚、气静。禅、静、诚是不能分离的。

静坐是为调身、调心、调气,要调得身心一如,动静一致。

静坐深思,主要用意是:聚精凝神、蓄精养睿,反观内心自性,以反省过去,慎思现在,警惕未来。亦即是:止恶——诸恶莫作;持善——众善奉行。静坐不离此意,能此即谓真修行。

一切言行举止,能精神统一,心念一致,就是禅定。

正信佛教里的禅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磨炼所成就,属修道的手段之一。

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时无刻无不是修持参禅的好机缘,不管是人与事……

学佛要学活的佛;打坐求禅,要学活的禅。平日生活里,举止动作无不是在禅中,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禅。

证严法师看望孩子 (阮义忠 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所谓智慧,是理智的感情;感情,是愚痴的智慧。我们往往感情用事,迷了智慧。我们现在讲理智、感情,你与理智相应就不迷,与感情相应就迷,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要把感情转变成智慧,不要轻易去动感情。感情是迷,理智是觉,要以理智作主。感情是烦恼的根源,不执着感情,就生智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