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从小要吃优秀传统文化“母乳”


2014/9/5    热度:341   

“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从小吃‘母乳’,公民才能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和亲情,感受到祖国母亲的伟大,才会更加热爱祖国。”谈起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著名红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先生说。他特别强调,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乎国民素质的教养。

山东曲阜小学生诵演《论语》(图片来源:新华网)

只嫌其迟而不嫌其早

  近日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对此,冯其庸用“只嫌其迟而不嫌其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早在2004年,冯其庸就呼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以涵养、陶冶其道德观念,培养其爱国情操。

  现实的中国文化存在一定危机,冯其庸说,现在大多数青年人除了说汉语外,思想、观念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多少继承。

  冯其庸认为,在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课程时,首先要让小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因为文化是书法、绘画的基础。绘画、书法不是简单的技术,文化基础提高了,才容易理解书法、绘画。他至今记得自己小学时读唐诗和几部古典小说名著的情景,他当时能背诵三国、水浒中的许多段落和回目,《西厢记》能背一大半,更能背很多汉魏古诗和唐诗。当时正是抗战开始,他才上小学五年级。

  冯其庸说,在儒学、理学和诸子学、兵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有许多至今仍未过时的道德观。要通过幼年的教育,增强学子的民族自信心,让他们尽早理解和继承先贤们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让学生体会书画诗词的韵味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做才更加有效?

  冯其庸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感受书画诗词真实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特殊的韵味、趣味。仅仅浏览和一般的学习是不够的,应该刻苦的反复的诵读,诵读多了苦也变为乐了。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注重文章诗词的形式美,也要选择那些具有正气和风骨的人物与事件,让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血液中。学生时代所接受的知识对人有长远的影响,冯其庸回忆道,1954年他第一次来北京时,就执著地寻找文丞相(天祥)胡同,拜谒文丞相祠堂,因为自己在学生时代就佩服他大义凛然、富贵不YIN、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他还崇拜司马迁的“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冯其庸认为大家应该共同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民素质中占有重要位置,像《圣经》对于欧美人、佛教对于印度人那样,我们的公民也应该同样崇尚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崇高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到那时,传统文化教育就算成功了。

安徽滁州千名中学生诵读《醉翁亭记》

  另外,大学校里著名的专家、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授传统文化的基础课。冯其庸说,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的讲解具有关键作用。他称自己有幸在学生时代遇上唐文治、钱穆、王蘧常、钱仲联、顾廷龙、冯振心等文史名家授课。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冯其庸越听越有趣味。中小学是塑造公民素质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生如果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他就会自觉走上自学的道路,因为学习一大半甚至主要是要靠自学的,有了兴趣,就会去自学,所谓“为学要能自得师”。整体的国民文化素质提高了,社会的文化、秩序、人际关系、公私关系也就渐趋和谐和平衡了。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要知道,我们的本心,我们的真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看原来的心量多大,整个虚空法界都在我们心里面包容着;现在我们的心量变得很小,两个人都容纳不下,你说可不可怜!要怎样把心量拓开?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这句话就是我们念念要想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诸佛菩萨他们的存心、他们的动念,无非都是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谛”是谛实,实实在在,他那个心是实实在在帮助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希望一切众生开悟,希望众生都能够了解诸法实相,不再迷惑颠倒。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