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自安
2014/9/5   热度:192
佛经说: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种种的痛苦的意思。人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爱别离,求不得等种种的痛苦都要忍受,若不能忍受呢?即自我毁灭(自杀),怨天尤人或杀盗YIN妄,造诸恶业来逃避痛苦,反而苦上加苦。 从前有一只野狐和一只野鹿,同住在一颗大树下。树因风吹嫩枝被折断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风吹而树枝折断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迁到别处去。临走的时候野鹿说:“这颗大树能为我们挡风遮雨,更供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你为什么要到别处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认为好那你就住在这里好了。’野狐头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个旷野,白天气候很热,到了晚上气候又变冷,它感觉到忽冷忽热很难受,住了几天便挨不下去了。当它要走的时候,另一只野鹿说:“狐兄,你为什么要走?这里虽气候差些,但没有虎狼出没不是很安全么?”“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到什么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是安心的住下来罢。”“不,这种忽冷忽热我已经忍受不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处翠绿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好,环境优美,就决定住在这里。住了没有几天,又想这里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凶猛的狮子,也有阴险的豺狼,时时都听到他们吼叫的声音,使它心惊肉跳;可是贪著这里环境优美,勉强地住下来。有一天出去觅食时,给野狼抓住了,这才懊悔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环境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地方,这就叫娑婆世界。世界有寒带与热带,出生在那里,自然适应那里的气候与生活。各个民族有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习惯即生自然,应受多少苦,多少快乐皆有过去的业因。 各人有各人的个性,智识好欲和生活习惯不同,互相忍让即可以同住。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嗜好,必须顺从来顺从去,才能够相处下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希望,而将来也有每个人的不同成就。每个人都希望他人事事皆顺从我,所以才有相争之事;若是人人都顺从他人,便没有是非和斗争了。 人人都有贪嗔痴,种种恶习气。也有慈悲喜舍种种的善良习惯,何者为多,即成何者的习性。六祖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性清净何时去惹尘埃呢?皆因慢慢习染而来,但人人都可以改变不良的习性,只是肯不肯而已。 古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因为习重的关系而不是不可改。若是有智慧,有决心,什么习性都可以改掉。不良的习性统统修完了才能超六道了生死。是故习性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不可改,须靠智慧去照破,须靠用功把它消灭,即天下就太平超出轮回得大自在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只要心里动了七情五欲,你这个心就被染污。你心里面还有贪嗔痴慢,还有七情五欲,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清净心里是一法不生的,六祖常讲本来无一物,哪有贪嗔痴慢?哪有五欲七情?要知道,七情五欲一动,就是罪障现前。佛菩萨尽情享受,不生七情五欲,他为什么不生这些烦恼?因为他知道相假体空,他知道事实真相。七情五欲是烦恼,我们凡夫享受里面有贪嗔痴慢,有七情五欲,这个享受不正常。享受里面没有贪嗔痴慢,没有七情五欲,这才叫正常的享受。这个正常的享受,叫做“三昧”。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