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同自己的文化 爱国之心能升起吗?


2014/9/5    热度:227   

而所谓的“灭其史”,也就是灭掉它的文化。你釜底抽薪地把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都改掉了,它自己的人民连自己国家的文字都不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不知道,还会认同它吗?而一个不认同本国文化、本国文字和本国历史的人,你让他爱国,他爱得起来吗?

我们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认同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心里面,一天到晚想的都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文化,你说一定要让他爱国,有的时候是很难为他的,他没有认同感啊!所以爱国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上,当然我们也可以讲是对本国历史的认同,对于历史的认同也就是对于文化的认同。

我记得好像是前年吧,不是也有很多人提出来要保卫汉语的纯洁性吗?当然,我觉得我们汉语虽然有问题,但还不至于到土耳其那样的状况,也不至于像韩国。韩国,还有朝鲜,它们自己的民族情绪很高,所以就废除汉字,不让用汉字,害得现在韩国和朝鲜的年轻人读不了古代的文献,这不就是割断历史吗?所以九十年代的时候,韩国发生了一次包括朝野各界的激烈讨论,就是讨论汉字的问题。汉字是不是应该保留?是不是应该在小学、中学里教孩子们认汉字?其实,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

土耳其一心要挤入欧洲,成功了吗?没有。实际上,西方国家和西方人从来没有把土耳其看成一个西方国家。土耳其大概是在1952年成为了北约的一个成员,后来它一直想加入欧盟,但是这么多年了,都没有能够挤进去。而我们看到苏联解体以后,许多欧洲的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原来那些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快就被欧盟吸收了。可土耳其努力了几十年,人家还是没有接纳它。

实际上,土耳其成了一个“人格”撕裂的国家。它形式上要走向西方,内心却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这就形成了一种“人格”的撕裂。

这种情况在中国有没有呢?其实也有。我常常讲,中国近代许多人的人格是双重性的。刚才我提到的吴虞,他被胡适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四川老英雄,他批判传统的文化、儒家思想,是批判得非常成功的。但是这个人的性格有两重性,如果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他的日记(已经出版了),从他的日记里就能看到,他实际上一方面要反叛,要打倒孔家店,另一方面内心又觉得很空虚,打倒孔家店以后怎么办?要找到东西来填补啊。完全用西方的文化来填补,他又觉得接受不了。怎么办呢?信佛吧。所以他在书斋里面布置了一个小佛堂。这当然还只是一方面了。另外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他也很矛盾,虽然批判传统文化,但他自己还要讨小老婆;虽然批判国家的专制、家长的专制,但他的女儿要自由恋爱,要结婚,不行!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矛盾啊!

再拿鲁迅来讲吧,他是近代的一面旗帜,是对传统批判得最激烈的一面旗帜,但是他的内心也一样啊,中国传统的孝道,他还是非常遵守的。所以他母亲做八十大寿的时候,他出资刻了《百喻经》。

又比如,胡适先生可以说是先进的吧,但他就娶了一个小脚女人做他的老婆!为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代的人实际上都有两面性。

土耳其实际上也是这样,表面上是彻底西化,内心其实有强烈的伊斯兰文化底蕴,所以不行啊。但当它想回到亚洲时,亚洲这边的人也害怕啊。1955年万隆会议的时候,土耳其要回来,却遭到了非西方国家和不结盟国家的集体谴责。特别是伊斯兰世界把它看成是亵渎了神的国家,坚决拒绝它。所以把它弄得里外不是人,很可怜。这就像《庄子》里“邯郸学步”的寓言说的那样,学了半年回来,那边的没学好,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给忘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十念法”是十句阿弥陀佛接着念,里头不夹杂一个妄念,十句阿弥陀佛只要一分钟。“十念法”,一天做九次,九次怎么个订法:早晨起来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这有两次。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共四次;再加上三餐,七次;然后加上早晚课,九次。九次不能少,愈多愈好,最低九次。“十念法”,做上三个月或半年,一定有效果。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