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考论


2014/9/5    热度:429   

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三丰,因受到明朝诸帝崇仰而屡次召请加封,成为自唐末吕洞宾以来最负盛名的“活神仙”。其生平事迹,传说甚多,幸尚有根可稽,今探史考究,以飨读者。

一、张三丰仙人仙迹

张三丰是元明间盛传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式人物,时人已目为神仙。关于其生平事迹,诸书记载甚多,同异相参。

《张神仙祠堂记》载:张神仙名通, 字三丰, 号玄玄, 乃汉神天师之苗裔, 三十代师虚靖之玄孙, 嗣教天师西壁真人之曾叔祖。《太岳太和山志》记: “张三丰, 名全一, 字玄玄,三丰为其号。”《张三丰外传》曰: “神仙张三丰, 一名君实, 一名仲猷, 字玄玄, 道号昆阳。又称斗蓬, 又呼张邋遢。”云游时, 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 中有三尖山, 三峰挺秀, 苍润可喜, 乃居其间, 自号三丰居士, 后又出三峰、君宝、玄通、玄一等名号(见《张三丰本传》) 。所传大同小异, 其根当属《明史•方技传》。其目《张三丰传》曰: “张三丰, 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 人, 名全一, 一名君宝, 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 又号张邋遢。欣而伟, 龟形鹤背, 大耳圆目, 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 所啖升斗辄尽, 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 游处无恒, 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明太祖洪武初,张三丰至武当山,拜玄帝于天柱峰,并遍游诸山搜奇揽胜。有问其仙术,竟不一答;问经书,则延津不绝口。登山轻捷如飞,隆冬卧雪中,鼾声如雷。常语武当山乡中人:“此山异日必大兴。”此“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 辟瓦砾”于武当展旗峰北结庐而居,供奉玄帝香火。又于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曰会仙馆(永乐年间复修此馆而改称遇真宫) 。并使弟子邱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等分住五龙观、南岩、紫霄宫等处。明太祖朱元璋闻其名,于洪武十七年(1384 年) 下诏征张三丰入朝,不赴。遂下令张三丰弟子沈万三(元末明初仅温饱;后得张三丰炼金之法,富甲江南;曾以其财力资助过朱元璋打天下) 与邱玄清再请张三丰,亦不赴。洪武二十三年(1393年),张三丰离开武当出游,不知所终。次年,明太祖遣使觅之,不得。

而此时,张三丰已云游于陕、川、鄂、滇、黔一带,“踪迹亦奇幻”。张三丰先居陕西宝鸡金台观, 传太极于弟子王宗岳, 始开太极拳由道门传入民间之先例。一日他“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 (《明史•张三丰传》) 更添神秘性。此后入蜀会献王朱椿,劝其长生修道;蜀王亦作诗二首《赠张三丰先生》、《送张三丰先生遨游》赠之。经江州(今重庆市) 老君洞,留诗词联句;停成都青羊宫,遗《青羊宫留题》,道修道真伪之要,曰:“觅故人天涯不见,叹迷途要学神仙。有一等守顽空的,有阴无阳是孤练。有一等用鼎器的,舍生忘死谈采战。各执一端,玄关不知在那边。莫把无为来妆扮,尽都是空门面,怎得个云朋霞友也,混俗和光过几年。访道须要访先天,先天,是神仙亲口传。神仙,神仙,只在花里眠。”《峨眉山志》载:张三丰自成都青羊宫上青城山, 又到鹤鸣山, 转而又到峨眉山, 晤旧友。明初时,曾于夔府开元寺僧广海善,临别时留诗一首、草鞋一双、沉香少许而去,后广海以此得永乐帝赏赐玉环千佛袈裟。后张三丰入滇晤沈万三,同炼内丹服食大药。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回襄汉经平越, 见福泉山山形奇绝, 遂于高真观后结茅为亭, 朝真礼斗, 候诏飞升。寓福泉山高真观时,曾留下了《北斗大法》、《无根树词》、《打坐歌》及手碑《龙行大草》。明《张仙遗事》(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 由守道王恩民、司理李珏编) 、《黔记》(郭子章辑) 、《贵州通志》(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 曹学全编辑) 均载:张三丰寓高真观, 与指挥张信善, 指其南月山右地曰:“远远长龙自北京, 脉流城历建僧台, 前峰凹处堪为冢。若葬真泉步玉阶。”即葬此后必封侯世禄。已而别信曰:武当山再会。信留,闭之室中,未已,寂然不知所往。张信从之, 后果以功封隆平侯, 监修武当宫观, 果再会其人焉。

由此可见, 张三丰是一个内炼高深, 行踪不定, 能辟谷, 寒暑不侵, 有轻功神行, 知未来休咎, 淡泊名利, 脱胎神化的高仙。时蜀王朱椿曾题《张神仙像》赞之, 曰: 张神仙“奇骨森立, 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 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 皎皎乎冰雪之肠。爰寻师而寻道, 岁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诀于散神, 复续派于瓜王。全一真之妙理, 契未判之纯阳。南游闽楚, 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 参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释, 曰老曰庄。皆潜通其奥旨, 乃怀玉而中藏”。明成祖朱棣亦十分崇敬张三丰, 欲谒张神仙。永乐五年, 遣给事中胡偕内侍朱祥斋玺书香币往访。书中称“久仰真仙,渴恩亲承仪范”, “拱候云车风驾惠然贲临,以副拳拳仰慕之怀”。(见《大岳太和山志》卷五) 。后又多次遣使访求,“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 明史•张三丰传》) 。明成祖未怪反而益崇。现存于武当山的龟驮大石碑上也有文证, 由此其诚心可鉴。永乐十五年(1417年) 敕命于张三丰结庵故居处营建宫观290 余间, 赐额“遇真宫”, 宫中供奉张三丰尊像。自永乐十年(1412 年) , 命隆平侯张信、吏部侍郎郭淮、驸马都尉沐昕等人督率地方官员及三十万军民大举修造武当宫观, 历时十四年, 耗资难以计数, 建成拥有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 其规模宏伟壮丽, 天下无匹。“既成, 赐名太和太岳山, 设官铸印以守, 竟符三丰言。”(《明史•张三丰传》) 。因崇仰,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 年) 时赐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 明宪宗封为“韬光尚志真仙”, 明世宗四十二年(1563 年) , 加封为“清虚玄妙真君。”

二、张三丰道书道绩

张三丰是位在内炼上有着高深造诣之人, 且有诸多著述传世, 明代已有流传。《明史•艺文志》著录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各一卷。明代曾有人编辑过张三丰文集《捷要篇》。《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录有《云水前集》、《无根树道情》等。清雍正元年(1723 年) , 汪锡龄将所见张三丰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 附张三丰“显迹”三十余条,辑成《三丰祖师全集》家藏。清道光年间,道仙李西月又广采诸书补辑成《张三丰先生全集》8卷,并广为刊印。《全集》收有《大道论》、《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玄要篇》(上、下) 、《云水前集》、《云水后集》、《云水三集》、《天口篇》、《训世文》、《九皇经》、《三教经》、《度人经》、《菩提经》、《钟偈》、《水石闲谈》、《古今题赠》、《隐镜》等篇章。张三丰隐武当时创立了内家拳法,是武当内家拳内家剑的创始人。明人黄百家《内家拳法》谓: 张三丰原精少林外家拳, 复从而翻之, 为内家拳法。清初田雯《古欢堂集》载《三丰道人壁引歌》内有“熊经鸟伸诀自密”,“长生思作六禽戏”之句, 可证其拳法源自早期道教导引术, 也是形意拳法之典范。内家拳法讲究: 以静为主, 动静结合, 以静制动;以内为要, 内外兼备, 以内御外;以神为帅, 神形相融, 以神统形;以人为先, 人我相随, 后发而先制人也;其上可通天, 其下可达地, 其内可强身, 其外可御敌, 故“得其一二者, 已足胜少林”。武当拳法剑术, 因其显效, 后成为道教徒修持体道的重要内容, 也是民间人士养生健体、延年益寿、防身御敌之重要方法, 这可谓张三丰及其道派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张三丰门下弟子甚多, 著名的有武当高道邱玄清(1327 - 1393 年, 曾为五龙宫主持) 、孙碧云(1345 - 1417 , 成祖敕授道录司右正一职事, 后人举为榔梅派祖师) 、王宗道以及“太和四仙”(卢秋云、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 , 皆为三丰派嫡传弟子。武林中人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俞代岩、段利享、莫声谷等七人拜于张三丰门下, 成为武当弟子, 得其太极拳与武当内家拳剑法之真传, 世称“武当七侠”, 自是武当剑与内家拳法名声益显。另外, 还有曾资助过朱元璋银饷的南京秦淮富户沈万三也曾拜张三丰为师, 后及其亲人十余人。永乐以后, 朝庭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皆以张三丰为祖师, 其丹法武功迅速流传开来, 于是以张三丰为核心和祖师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 在武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明末清初的黄家羲《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也称,“三丰为武当丹士, 徽宗召之, 道梗不得进, 夜梦玄帝授之拳法, 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三丰之术后流于陕西, 以王宗(即王征南) 为最, 至嘉靖间以张松溪为最著(张一脉代有传承, 至今已二十代以上) , 开创了武当松溪门派, 武当武术因此盛行于江浙福建一带, 影响日大, 故有“北少林, 南武当”之说。

张三丰生前并未公开自立门派, 仅以游方高道身份收徒授道。但其身后被武当山及各地道士奉为祖师, 形成三丰道派。明清以降,自称遇见张三丰传道授法,开创道派的道士道派甚多。仅据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薄》所录, 以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有八支, 如三丰自然派、邋遢派、日新派、蓬莱派、松溪派等。直至清道光年间, 还有川人李西月自称得张三丰隐仙派之传, 创内丹西派。这些道派至清末民国初时仍在流传。

张三丰主张“三教合一”。在《大道论》上篇中就明确提出: “予以不才, 窃尝学览百家, 理综三教, 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 佛离此道不成佛, 仙离此道不成仙”, 三教皆统一于“道”旗下。至于三教之间的关系, 他说“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 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 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 各讲各的好处, 何必口舌是非哉? 夫道者, 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 仙家畅言之, 喻言之, 字样多而道义微, 故人不知耳。”(见《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三) 。三教之间仅在功能和表现形式上相异, 究其实质并无质的区别, 皆为“穷理尽性至于命”。

张三丰禀承金元丹法之精要, 又加以创新, 成内丹丹法。其丹法分清修和双修两大部分,清修是对出家的道教徒说的, 双修是对世俗的成年和老年人说的。其内丹修炼主要体现在《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中。张三丰内丹修炼以《太极图说》为理论根据,以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静生阴阳五行之宇宙生成论, 比附于人之性命生育。《大道论》曰:人在父母未生之前是无极, 父母始生之始为太极, 既生之后, 复以无极统其神, 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 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 则曰真命。浑浑沌沌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人能率此天命以复其天命, 此即可谓之道。”(《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三) 。其丹法首倡性命双修, 丹法修炼自修心炼性入手, 待心空性现之后再及时采药封固,炼化精气, 返本归根, 复还先天无极之道, 以复天命。张三丰强调, 丹法筑基炼己为首务,其《玄机直讲》云:“修道以修身为大, 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 意诚心正, 则物欲皆除。”“正心诚意”即实践现实社会中的人伦为先为要, 其《大道论》云:“只要素行阴德, 仁慈悲悯, 忠孝信诚, 全于人道, 仙道自然不远也”。从而把修炼与实践社会伦常相结合,将入世与出世相统一。经过收心摄念、凝神守窍、胎息、结胎之过程而性安心静后施“炼命”, 即逆道而行, 亦即“临炉采药”, 而行“取坎填离, 采铝伏汞”之“有为”功夫,令元精元气得以回复太极之状态,从而使“体化纯阳,形骸为之永固”,羽化成仙, 复归天命。性命双修是“自无为而有为, 有为之后而复返于无为”过程。这种对性命修炼理论的论述,“较前人丹书中的一般说法, 深了一层”(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3 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年10 月版,第477 页) 。

张三丰内丹内法也重“阴阳双修”或“男女双修”。其《无根树道情》中云:“无根树,花正孤, 借问阴阳得类无? 雌鸡卵, 难抱雏, 背了阴阳造化炉。女子无夫为怨女, 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徒, 太模糊, 静坐孤修气转枯。”这为后来的“东派”(明代扬州陆西星所创) 、“西派”(清代川人李西月为祖) 开了先河。

三、余论

首先,张三丰是否有其人。《明史•张三丰传》、《张三丰外传》、《张神仙祠堂记》所载张三丰名号虽略有差别,但基本一致,应视有其人。从明朝王思民所著《张仙遗事》、郭子章《黔记》、曹学全《贵州通志》、《大岳太和山志》以及蜀献王朱椿晤三丰并题诗二首和《张神仙像》上亦可佐证有其人。至于明末清初黄宗羲所记三丰为宋人,似有两个张三丰, 当属神话传闻之误, 并非真有两个张三丰。

其次, 张三丰生卒年纪几何。《明史•张三丰传》曰:“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 遣使觅之, 不得”。时未闻其为少年, 故且定为老者, 以百岁论, 以合情理, 其时为元二十九年(1292 - 1391年) , 乃生于元初。然当时传言, 三丰为金时人, 与“元初刘秉忠(1216 —1276 年) 同师, 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刘为真实人物, 若视二人为同年, 至洪武二十四年应为175 岁, 无论以大年小年论均实难令人相信, 况有关刘秉忠之文献中尚未提及此事。故《明史•张三丰传》并未信之,“然皆不可考”。及清康熙时人汪锡龄总结数百年之传说, 否定金时人、元末人、明初人而定为元初人, 生于元定宗丁未(1249年) 四月初九子时, 则是年应为143 岁, 殊难相信。以常情断之, 当不满百岁, 应生于元中期, 卒于洪武年间。至于清代道仙李西月自称尝遇吕洞宾、张三丰于峨眉山禅院, 属呓语, 更不可信。

再次, 张三丰之事迹。因明初太祖、成祖多次遣使寻访, 成祖更是耗巨资大修武当, 以及英宗、宪宗、世宗加封赐诰, 而使人们对张三丰的信仰持热不断, 故文人泼墨书记。虽记载中多有神话传说之词, 如宝鸡金台观死而复活之事, 不可信之, 之所以有此传说, 疑为以免朱元璋之深究其实。但基本事迹如“游四川, 见蜀献王, 复入武当, 历襄汉”, 云游四方, 授拳传道, 均有根可稽, 应为实情。

再其次, 张三丰的著作。清初汪锡龄所编《三丰祖师全集》, 清道光年间李西月所辑《张三丰先生全集》8 卷所录文著有多少乃张三丰所作仍需考证。明显证据是《明道藏》中一篇未录, 按张三丰在明初的声望, 在编纂《道藏》的正统年间的威名, 先是张宇初, 后是邵以正都“失收”其著作入《道藏》那是说不过去的。而《明史•艺文志》中也仅收录《金丹直指》、《金丹秘决》各一卷。明人曾编《捷要篇》、《大道论》、《云水前集》、《无根树道情》等篇, 明人已见引用,且已见《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 可能是明代所流传的张三丰的著作。其余丹经乩语多系后人假托, 真假难断, 仅可看作三丰道派文献, 研究中, 只能权且以此作为张三丰的著作参考。

最后, 道派归属。据《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一《道派》载: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 一传尹文始, 五传而至三先生。……文始传麻衣, 麻衣传希夷(即宋代陈抟) 、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张三丰自67 岁在终南山得火龙真人大道真传, 此说认为三丰丹道源出陈抟一系,《蛰龙呤》中亦有相同说法。然从张三丰思想行迹及修持道法看, 其丹法已融全真南、北宗之精要, 更接近全真道, 当属全真道支派, 并有创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能舍,就有得,可是要知道,得了之后还是要舍。因为你能把你得到的舍掉,那就变成功德;如果你舍了之后得到,你就在那边享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有舍才有得!你舍得多,你得的就多;你舍得少,你得的就少;你不肯舍,你就一无所得。所以你想得财富,你不舍怎么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