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文化”导致世界金融海啸


2014/9/5    热度:229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提出“价值”的概念,价值代表商品中的物化劳动,价格则是商品的金钱量衡。价格不等于价值,但必然围绕价值波动。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当代经济出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种发展,后者还有了相当的独立性,但从本质上说,虚拟经济还是要围绕实体经济波动,走得太远了,就要回归。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回归方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欠账还钱”的链条发生破裂过程。美国的金融创新很多,信贷衍生产品很多,一环扣一环,一旦链条破裂,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天道好还,泡沫大了要破,从来如此。

金融海啸从美国引发,同美国社会的消费模式有很大干系。美国消费模式有几个特征: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低储蓄率,大家都在搞寅吃卯粮。加之政府赤字财政的规模也颇大,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在借钱过日子。美元在二战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世界货币,各国的外汇储备常用来买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美国也靠此维持收支平衡。现在美国发生金融海啸,要“埋单”不是美国一家,美国是把世界都拖下了水。

美国经济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借贷消费模式便在其间产生和发展。借贷消费模式历史上也曾受到清教伦理的谴责,面对着社会文化的挑战。但上世纪30年代后,这一模式渐为社会接受,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应该说,在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消费模式的产生有必然性,也有促进经济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凡事都有度,放贷行为如果太多、太滥、太不负责任,就会出乱子。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种情况。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历史还比较短,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还比较牢固。近十多年来,信贷消费模式开始流行,这和住宅市场化有关,和信用卡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有关,但规模和美国不能相比,而且主要发生于特定的青年群体中。在世界上,中国的储蓄率是相当高的,说明量入为出、重储蓄、低消费、重安全、重长远、严控信贷仍是中国人的主流消费观念。中国当不致出现美国那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某种意义上,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是美国消费文化的危机,美国人势必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据美国第二季度的统计,美元总贷款流量比上年仅增长0.7%,而美元存款流量则增长了15.8%。这说明,美国人开始紧缩信贷消费了。美国的这种变化将对世界经济也产生相当的影响。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会受到相当影响,必须有适当的因应与调整。扩大内需的话说了多年,做起来并不容易,其间要有许多周详的考虑,有大学问。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心里,没有起心动念。现前不起心动念,就事事无碍。念头一起,立刻提起正念;我们修净土宗的,这一念阿弥陀佛就是正念。念念不离开阿弥陀佛,念念依靠阿弥陀佛,一心想见阿弥陀佛,想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正念。佛的名号就是修行,提醒你自己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顺境逆境都要觉而不迷。一切时、一切处,心里一起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念佛功夫就会得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阿弥陀佛!把那个妄念马上压下去,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诸佛如来劝我们想佛、忆佛、念佛,把其他的思想全部放下。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想佛,就成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