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当如菊 笃行高洁


2014/9/5    热度:219   

  中国人始终过着心灵的生活。菊花有着逸雅淡泊、傲霜开放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表述心志的花中君子。

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

  瑟瑟寒风,渐渐入深秋。一阵阵的冷风越来越侵入人的骨髓,争香怒放的娇嫩花儿早已知趣地先自凋零。而在这一片萧瑟中,竟看见了一朵朵热情似火的菊花丝毫不改颜色,枝茎挺秀不垂,独立寒秋!

  这就是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的生命力,这也是君子的品格。

  面对冷漠无情、唯利是图的社会,君子却坚持心怀民众,将敞开身心全部奉献,丝毫不畏惧受到伤害,一如冷风中肆意绽放的菊花。孔子所处的时代是西周末年,当时鲁国以三家大夫专权,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在这样变革动荡的年代,孔子没有选择消沉和归隐,而是在十五岁时立志为学,成圣为贤以挽回时代的动乱。孔子这一生也没有真正实现自己安老怀少的抱负,一次次的失败岂不犹如阵阵秋风!丧家之犬般的孔子仍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始终满怀着如孩童般的期待,以全部的生命热情奔走于诸侯各国。这是怎样傲霜不畏的君子!

  不禁想到鉴真和尚(688-763)。鉴真和尚学问渊博.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以五次出生入死东渡日本弘法,都未能成功。最后鉴真和尚双目皆盲,以六十多岁的高龄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这一次次东渡失败,岂不就是阵阵刺骨的寒风!可这位目盲又高龄的老人坚守“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的誓言,终于踏上了东瀛的土地。日本天皇以隆重礼节迎接鉴真和尚,同时授予其为日本全国僧人受戒的信任。于是,鉴真和尚为日本重树僧团戒幢,建唐招提寺,也辗转地带去了很多佛教经典,另外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不久,中国遭遇会昌法难,鉴真和尚带去日本的佛法典籍,无形中也为中国保存了珍贵的资料。

  无论是儒家始祖孔子亦或是佛门高僧鉴真和尚,他们正因为面临困厄,才划下了深刻的生命印记。一如正因秋风的瑟瑟,才正显菊的志向。菊的不凡,不仅仅在于它的临寒而开,更是因为它在严寒中还以浓烈的热情,毫无保留地绽放自己。


群芳斗艳争春去,独向清秋展素心

  菊的清高淡泊亦是中国君子的一大追求。春夏之际,温风和日之下,百花争艳,分外妖娆。菊则自显高洁,选择在百花凋尽后,独自怒放。菊用自己的高洁蔑视名利,轻视流俗。所以,中国的君子绝不是谄媚之徒,他们都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宁可在寒风中萧瑟,也不在暖风里富贵。正如《论语》里谈到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历史上,明知坚持真理会面临丢官流放的危险,中国文人的骨气依旧铮铮。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劳动之余,他也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

  明代海瑞亦是“择善而固执之”的典型。他于嘉靖年间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因此而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来被官场排挤,革职闲居16年。重被起用后,仍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当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 《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

对名利的淡泊在道佛思想里阐释得更为彻底。老子超越了相对价值,从而对名利有了淡然的态度,丝毫不求也不争。《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天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居功”就是指:这个事情是我做的,但是我不把它当作是我做的,而是因为有许多条件在辅助配合,使它达到某种状态,因此才能成功,更加不会特意要居功而求掌声。

  道家为何如此超然呢?《道德经》载:“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因为,世间一切都是相对比较而生的,是会相互转化的。

  在佛教无限生命的视角里,这一世的名利都会归于无常。佛经里说:“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也就是说这些名利最终必将变坏。比如做再高的官终归有不做的时候;有很高的名声,毁谤也随之而来,而这名声也会随时间之褪去。甚至在佛门里,将贪图名利心看做是影响人心智健康的不利因素,障蔽佛性的开发。佛教里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就是说,一味地贪图名利,会把人导向堕落。

  因此,佛教倡导的是远离五欲,超越名利,多行利他的善事,行菩萨道,以此最终而得修行成佛。而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佛教对人的影响不仅是思想上的,它更加会直接地改造和塑造人的道德行为。

  淡泊名利的高洁不染,面对挫折困厄的傲然坚持,正是中国人之精神特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内涵。



  在奥运和神七之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则是国内迫切而深远的问题。我们的国民素质不仅仅在于英文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承继古来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品格?目前,法律信仰难以树立,道德信仰流于空言,宗教信仰亦被踩踏在脚下。留给现代中国人的,只有迷梦、迷茫和迷失,仅剩拜金和拜权,无所不为,失去了平和的心态而急功近利。由此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很多内心困难,也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

  在如今纷繁的现代社会,一个人该如何持守自己的生存底线?一个高学历高文凭的人,依然可以选择出产含毒的奶粉;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依然可以生吃活猴猴脑;一个仪表楚楚的人,依然可以沉溺在男女的欲望中不能自拔。

  或者,原本我们的心中还怀有对真理的追求和真情的渴望,但是当我们在这迷乱的社会中沉浮时,我们有了太多的无奈。最终只有选择放弃坚持,随波逐流,放逐自我。

  而当一个社会的人们只满足于生活的富足,一味追求物质的进一步丰裕,而缺少对他人基本的关怀,漠视社会的种种危机,认为与己无关,高高挂起时,国民的凝聚力何在?

  因此,重阳赏菊,千古雅趣。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一片美景,更是在追忆古人如菊般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的思想我们可以借鉴,很多的志士仁人值得我们效仿,更多高超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天寒花更香,岁晚弥芬芳,不与繁华竟,自知能洁白。君,当如菊,笃行高洁显品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些修行人说他做布施等,是因为贪图有大功德利益,这是用地狱之心来做布施。我们布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众生觉悟。为什么?世间的劫难,是众生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所感得,如果众生都觉悟了,都回头了,都能断恶修善,这劫难自然就化解。我们自己也要知道,在修布施的时候,不贪图自己的利益,全心全力帮助众生、社会,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如果为自己的利益,这个利益很有限,微不足道!如果以贪心来布施,这还是种了下地狱的根。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