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布施入门的意义
2014/9/5   热度:263
佛教布施入门的意义 1.世间人发心布施的次第 2.如何学布施才能获得现世报? 3.你有以下所说三十二种不净施心态中的几种? 4.你明白自己今世贫穷或富有的原因吗? 5.你有布施后悔施的情形吗? 6.有许多人广做布施却堕落恶道之中,你相信吗? 1.世间人发心布施的次第 布施通一切世间众生所行。一般人布施的发心,一定先从饮食下手,进而布施衣服、卧具、房舍……等,由少至多,从轻至重,量力而为的惠施。这样的行施,这颗布施心才能够持久(智度论卷三十),才不会起大苦恼。能够这样一点一滴的“常施”,对世间人而言,已相当不易。布施虽不是一般的“投资”交易行为,但却是绝对不会赔钱,又是最为稳当的“投资”。你布施的“发心”有多少,未来必会随着我们的“发心”而获得同等、甚至舍一得万倍的回报。最起码能改善来世的生活品质,投生到富贵家中。然而“来世”是谁都看不到的事。难道布施全都为来世做准备吗?当然不是。因布施获得现世报的例子,环顾周遭,放眼皆是,只是我们没有细心去观察罢了! 2.如何学布施才能获得现世报? 任何人学习不需要本钱的布施,便能获得现世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相信吗? 首先必须对“现世报”的定义加以说明,再来肯定布施绝对能获得现世报的道理,你便会无话可说! 所谓现世报的获得,可大可小,可近可远,不是一定要在布施后获得大富大贵的事实,才叫做现世报。相对的,也不是一定要用财物布施,才叫做布施。布施的“发心”越重及所施舍出去的财物越多,所获得的布施果报,当然越深远,能够延伸到遥远的未来去。相对的,你布施的“发心”,能够让周遭的人们看得到、感受得到的,自然与你引起“共鸣”的人们会用同等的“发心”来回应你,这就是因布施获得现世报的一种。 (1)面施的现世报 举例来说,如果你平常脾气不好,不得人缘,何不从现在开始,学着经常用发自内心的真诚,面带微笑,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们,你的“人缘”一定会就此一天比一天好转,这便是因“面施”而得到人们同样以“微笑”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回敬你,立即获得现世报的一种。来世更可得到端正的五官,相貌圆满。这种不需要本钱的布施,只要你心念一转,面露微笑,垂手可得。现实的因果报应,就等着我们去印证。自称是佛弟子的我们,难道就如此吝施吗? (2)眼施的现世报 俗话说:“忠奸善恶辨在目。”你是否真的对人好,明眼人从你的眼神及神情可以一览无遗(除受过特别训练及心机深重者之外)。你经常为了一点点小事情,对人恶眼相向,凡事见识短浅,势利眼,见不得别人比你好;用此皮毛之见,处处以眼红之心,嫉妒别人,挖苦别人,目光如豆;认识你的人,会对你有什么看法及反应呢?相对的,用慈祥的眼神表达内心对朋友真诚的交往,用温和的眼神去关怀、帮助一切人们,又会获得什么样立即回应的现世报呢!? (3)言施的现世报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说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今天的社会,如果你认识一个习惯挑拨离间,说话尖酸刻薄、两舌斗乱,对你花言巧语,甚至经常指桑骂槐、信口雌黄、强词夺理、耸人听闻、冷言冷语的人,你会亲近他或是疏远他?还是教训他?如果又遇着与你有利害冲突时,你又会如何对付他?以你向他回应的心术与举动,就是他以恶言相向获得现世报最好的说明。 相对的,你认识一个说话诚实,言谈婉转柔和、有条不紊,处处关心人家,赞美人家,甚至具有真知灼见、议论风生、要言不烦、娓娓动听的人,你会以什么看法及态度回应他呢?或许你会说,这种人在世界上已经少见,但却确确实实表现在一个彻底实践“言施”的学佛者身上。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学习,从现在开始,多说一句赞美及关心人的话,你便会感受到言施的现世报,立即回应的温馨!试着印证言施的现实利益吧! (4)身施的现世报 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说得再多文过其实的话,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安份守己。一有机会,便装腔作势,哗众取宠;品格不端,言行不一,不知洁身自好。刚开始时,人家或许被你装腔作势的精神感召所诱骗,但时日一久,捧得越高,摔得愈重;现宝的因果报应,就在“身施”的正与反之表现上展露无余。你愿意做一个品格玉洁冰清,如光风霁月,俯仰无愧的学佛者,还是成为一个言不顾行,欺下罔上,哗众取宠的斗筲之人呢?好好反省吧! (5)座施的现世报 在听经的时候,斋僧的时候,乃至于任何公共场合,或者在家居之时,见有僧众到来,迎请僧众就座,让座与僧宝听经……,或者于任何公共场合及家居之时,让座予老弱妇孺,都是座施的一种。在恭敬让座、迎座的当下,受到对方的微笑、致谢,使自己内心增添一分礼敬僧宝及“末来佛”之心,就是“座施”的立即现世报。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 (6)房施的现世报 如何增长自己的学佛智慧?除了看书、闻法外,与三两朋友在家中聚会,互相交换心得,当然足使自己增长见闻智慧的一种。甚至发心在家内,挪出空房间,布置一个小佛堂,或在外面与众人合作租借场所,设立讲堂、念佛会、禅坐班……等,定期聚会,请法师说法开示,乃至提供房舍供养僧众静修、弘法。其中大众闻法受惠的热烈回响,致使佛法绵延不绝的利益众生,安定社会,就是“房施”最好的现世报。 (7)耳施的现世报 当你有机缘碰到周遭认识的人们,甚至不认识的人们,有痛苦、烦恼时,能诚心倾听他诉说苦恼而心不烦躁,就是耳施的一种,进一步说,能在面对他人毁谤,甚至听到周遭传答任何不顺耳的话,而能耐心的倾听,不排斥、不反弹、不报复,亦是耳施的一种。因耳施而帮助人家减轻内心的痛苦,因耳施而减轻自己及他人的无妄之灾,因耳施—恭听法师说法而获得智慧、辩才……,就是耳施最实际的现世报。 (8)心施的现世报 面施、眼施、言施、身施、座施、房施、耳施的根本源动力,在于“心施”的推动。没有一颗真诚施舍的心,以上七种布施成果,一定有限;相对的,所获得的现世利益,自然减低。 为什么一个人会待人虚情假意?一意孤行?表现出一副自命不凡、自我炫耀、局傲不逊、唯我独尊的态度?这正是“相由心生”的写照。正代表他的心量狭小,心浮气躁,没有自知之明。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真正虚怀若谷、宽宏大量、信实不欺的谦谦君子,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虚憍恃气、虚有其表,仅有井蛙之见的伪君子,也一定会在时间的验证下,暴露其短。这都是现世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到因果报应。 少争一时之气,便减少一分烦恼,凡事以诚待人,别人自然以诚回应,这是从古至今,最高的谋略。 当你发现心中正在默默散发出为人关怀、祝幅、宽恕、感恩的真与善时,你已经点燃“心施”的生命之光,种下布施的福种。 菩萨的悲心与愿力,就是从“心施”的发心而延展开布施的修学次第,以致延伸出生生世世因布施而获得的富贵福德果报。一个凡夫俗子,欲踏上弥陀本愿所说菩萨因地修学布施的行列,首先一定要从以上所述七种不要本钱的布施开始学习。如果连不需要本钱的布施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布施深入修学的次第呢?而且这仅是“布施入门”的开端。不论小乘或大乘行者,都一定先从布施法门下手起步。尤其是“心施”,更是布施入门的重心。 唯有从“心施”下手学习,才能真正打开布施的大门,获得生生世世不可思议的福德果报,进而走向菩萨利益众生的菩提之道。 任何人都不愿来世投生在孤苦零丁、穷困潦倒的人家,不愿来世贫穷,又不敞开布施的双手,多修一些福德善种,这正是现代人贪财又吝施,心口不一的写照。 3.你有以下所说三十二种不净施心态中的几种? 大乘经论将不净施的种种心态区分出来,正显示出现在广大的布施者(不论外道或佛教徒)种种与佛道不相应的布施心态。身为佛弟子,若想求一世往生净土,或者想发愿继续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都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在布施时,有无以下所说数点不清净布施发心的其中几种? 《1》你皈依佛门后,是否因不明佛理,仍然做没有选择性的布施。如鬼神庙、道教、一贯道……,统统布施,而结下许多未来障道的因缘?(按:佛末曾说过不可布施外道,今仅就不净施心态做反省)。 《2》你会为了向佛祈求钱财,因有所为而布施吗? 《3》你会因为愧对他人,为了弥补自己对他人的愧咎之心而布施吗? 《4》你会因为在旁看见有人布施,被好施者嫌责,或怕好施者嫌责自己不发心布施,而跟进布施吗? 《5》你会因为畏惧受施的“对方”而勉强布施吗? 《6》你会为了取悦他人而布施吗? 《7》你会因为身患重病、怕死而布施三宝祈求长命或祈求来世善果吗? 《8》你会因为受到鬼神影响(如乩童作法、扶鸾消灾)而欢喜布施吗? 《9》你会因为自恃富贵多财应该广为布施而行惠施之道吗? 《10》你会因为看见朋友布施,为了自己“面子”,加倍布施,以此增强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吗? 《11》你会因为在布施后,与受施人有仇恨未解,而嫉妒、瞋恚受施者吗? 《12》你会因为仗着自己财多势大而以憍慢自负之心行布施吗? 《13》你会为了沽名钓誉,假借慈善或佛教名义广行布施吗? 《14》你会为了在三宝中求福,祈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婚姻幸福等视愿而行布施吗? 《15》你会因为碰上身体不适,或因为父母、子女、朋友……有难、生病,为了解难、解病、求吉而行布施吗? 《16》你会为了吸引、拉拢信众、徒弟,有目的而行布施吗? 《17》你会因为布施的对象是贫穷患者,而对他生出轻贱不敬之心吗? 《18》你会因为事先得知施与受施者能获得权势而欢喜布施吗? 《19》你会因为畏惧钱财被人偷盗而布施吗? 《20》你会因为身边有间钱,放着无用而布施吗? 《21》你会因为被受施者以恶口诃骂、索钱而布施吗? 《22》你会因为亲爱、怜惜对方而布施吗? 《23》你会因为死之将至,担心钱财去向而布施吗? 《24》你会为了求得好名誉,受人重视,列为好人好事代表而蓄意布施吗? 《25》你会因为事先预知在某种场合布施后,能获得尊贵之名而布施吗? 《26》你会因为知道受施的对象具有优秀才华,超胜于你,而在布施后,嫉妒他吗? 《27》你会因为对受施者有所要求,欲求得财势而行布施吗? 《28》你会有:“庸俗小人,以愚贱之身,尚知布施之理,何况我德高望重怎可不行布施”的想法吗? 《29》你会有:“只要我布施此人,此人必一心向我,受我指使”的想法,而行布施吗? 《30》你会因为结识之友皆是乐善好施者,为巩固友谊,而行布施吗? 《31》你会因为获知:“我的怨亲债属,因为力行布施,名噪一时,名声胜我。”心生嫉妒,也要以牙还牙,以布施之道,贪求声名利禄,而行施舍吗? 《32》你会有:“只要我布施少物,就能获得千万亿倍的福德果报”的心理。因贪求乐报而行布施吗? 如果你虽然皈依佛门,而在布施前、布施时、布施后,仍有上述种种不净施的心态与未述及的种种不清净布施之心,皆与佛道不相应。或者有人自认已经发菩萨心,已在广积净业资粮,而依然有以上一种或数种不净施心态而不自知,正代表着你“心思散乱”,尚未认识布施修学的次第。虽然来生可获得富贵果报,但因此富贵因缘,而使你又增加许多造作堕落恶道的逆增上缘。这种富贵果报不是出世清净之福,不与本愿所说的菩萨因宿世布施之福深厚,而在听闻佛名间,就能生生世世获得人天尊贵果报的出世菩萨行愿相应。 依般若经论说,任何欲往佛道前进的佛弟子,在布施时,皆应去除以上所说种种与佛道不相应的心态,修学、观照与佛道相应的布施“心法”,才能从今生起,真正踏上学佛的正途。 4.问:做慈善、急难、救济之事,是不是在行菩萨道? 问:我一直在做慈善、急难、救济之事,我也一直认为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行菩萨道,很多师兄、师姐,都互称为“菩萨”,我也很欢喜这种“称呼”,但是居然有师父告诉我做“慈善、救济工作”不是“行菩萨道”,只能称为世间的“慈善家”,我很生气。请问法师,“慈善工作”如果不是在行菩萨道,那么行菩萨道的意义是什么? 1、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 答:要了解做慈善、急难、救济之事是不是在“行菩萨道”,首先要认识“菩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才能谈做慈善、急难、救济之事是不是在“行菩萨道”! 首先解答大乘经典里如何解释“菩萨”的真正完整意义?依大乘经典说: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萨埵”是梵音,因为“菩提萨埵”的完整意义很深远,翻漏一个字意便不能将“菩提萨埵”的完整意义表达出来,所以保留“菩提萨埵”的梵音而不翻译。 2、“菩提萨埵”(菩萨)的完整意义 什么是“菩提萨埵”(菩萨)的完整意义?依大乘经典说:“菩萨”就是指勤求佛道大智慧、大慈悲、大觉悟之人;“菩提”二字,就是觉悟佛道大智慧之意,“萨埵”二字,就是有情众生之意;“菩提萨埵”合起来,就是指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上求无上菩提,下化无量众生,经历无量无边劫数,自利、利他,功德圆满,成就究竟佛果之意。这就是“菩提萨埵”“菩萨”完整意义的略释。 3、菩萨有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两种 而依大乘经典说:菩萨有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两种,无论在家菩萨或者出家菩萨,都是朝向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上求无上菩提,下化无量众生,自利利他的方向前进。 又依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所修积六度波罗蜜的深浅不同,而区分出未断烦恼的菩萨与已断烦恼、已出三界的菩萨,以及在“地上果位间”行进的大菩萨……,所以说菩萨二字的完整意涵是非常深奥的,不长年深入经藏去探究是不能领悟菩萨二字的完整意涵的。现在的佛教徒,因为阅读的大乘经典太少,就是看了少许佛经,也会因领悟力太差而依文解意、断章取义,误解大乘经典中所说菩萨二字的完整意涵。 4、就是因为不懂菩萨二字的意义,才敢自称是菩萨,也才敢称呼人家是菩萨 末法中的佛教徒可以承担菩萨二字的封号吗?就是因为不懂菩萨二字的意义,才敢自称是菩萨,也才敢称呼人家是菩萨,举凡“义工菩萨”、“护法菩萨”、“菩萨师姐”、“菩萨师兄”、“菩萨大德”……,什么种菩萨的封号皆有,目的无非要让听到自己被人家称为是“菩萨大德”的尊号,而生欢喜心,乐意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做慈善利人的义行,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5、你在被人家尊称是菩萨时,你明白菩萨真正的意义吗? 但是应该问问自己:你在被人家尊称是菩萨时,你明白菩萨真正的意义吗? 你确实有在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往上求无上菩提,下化无量众生,自利利他的方向前进吗? 你真正了解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由浅入深的学习次第吗? 你明白自己现在正处于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六度波罗蜜的学习次第中的那一个阶段吗? 如果不懂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由浅入深的学习次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不明白自己现在正处于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六度波罗蜜的学习次第中的那一个阶段?怎么可以承担菩萨的尊号呢?只能称为“义工居士”、“护法居士”、“或用皈依法名称呼”、“或通称为本会师兄、师姐”…。但是现在已经将菩萨的称号“世俗化”,已经到达相当滥用的程度,不可更正,也不可遏止。 6、出家师父都没有资格承受菩萨的尊称,何况是不懂佛法的在家居士呢?怎么可以承担菩萨的尊号呢? 当知就是出家师父不了解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由浅入深的学习次第的内容,没有确实在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往上求无上菩提,下化无量众生,自利、利他的方向前进,都没有资格承受菩萨的尊称,何况是不懂佛法的在家居士呢?怎么可以承担菩萨的尊号呢? 也就是说,在不懂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六度波罗蜜由浅入深的学习次第的内容,也没有确实在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往上求无上菩提,下化无量众生,自利、利他的方向前进,只是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而又愿意学菩萨做布施等慈济世人之事,只能称做是“相似菩萨行者”,或者称为世间的“大慈善家”。 当然现在人只要能发善心去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做慈善利人的义行,已经相当难能可贵,用菩萨的称号去鼓励世人乐意发心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做慈善利人的义行,也是一种善行,也不必那么严格的规定不能用菩萨的称号去称呼正在难得发心做慈善利人的义行之居士们与社会的善心人士! 7、利益众生不等同发菩提心 但是必须明白,不是发了“利益众生”的心,就是已经启发“菩提心”,因为“慈善利益众生之事”不等于发菩提心,不等同已经令众生往佛道提升!但是“慈善利济众生行为”,却是一个菩萨行者,发了菩提心后,有了“定慧”资粮,运用佛道方便智慧,先以布施慈济众生之善行,令众生与菩萨行者广结善缘,以为未来种下令其听闻佛法、往佛道提升的前方便。 任何一个菩萨行者,在未来的成佛道上,皆需要修积广大的人天福德资粮来慈济众生,进而启发其学佛因缘,回向佛道,充实自己在布施方便波罗蜜的坚固事行,然而不是在现世之中看得到的。所以“发菩提心”的菩萨行者固然也会随缘运用世间智慧来布施、慈济众生,但单单发“利益众生”的心而未与佛道相应,却不等同“发菩提心”。 8.慈善义举不等同行菩萨道 而凡夫众生如何发菩提心,才能内度自己的烦恼心性,又慈悲度化众生?如果自谓已经发了成佛心,在做普济众生的工作,但是只是做造桥、铺路、施棺、施药、济贫、济急、济病…等行为,而不具备佛道的一分智慧为向导,没有令众生在一点一滴地在做善举、义行的同时,回向佛道,就是没有发成佛心。相对的,如果世间人一直在做利益众生的义举、善行,而没有发菩提心,也不能说是在行真正的菩萨道,只能说是“人间大慈善家”,因为“菩萨道”与“菩提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具有不可分割的甚深“修证内涵”的。现代初学者因为没有深入大乘经藏去探究“菩萨修行次第”,所以对“菩萨道”与“成佛心”的正确释义有“断章取义”之嫌及很大的误解。(见笔者所著“菩萨修行次第”一书) 9、笔者对现在正默默在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之纯善之人发出随喜赞叹之心 话又说回来,不论在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之居士与乐意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之社会人士,都是值得鼓励与嘉许的。如果你愿意深入去认识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由浅入深的学习次第是什么?就证明你宿世有大善根,曾经是佛弟子,向善知识学习过六度波罗蜜的学习次第,才能够在今生再发心继续探究六度波罗蜜由浅入深的学习次第是什么?更值得赞叹与肯定你现在所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 如果你不愿意也没有时间去了解大乘经典内所说与佛道相应的六度波罗蜜由浅入深的学习次第是什么?也没有关系,只要继续在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称呼你一声“你正在学菩萨在做利益众生之事”,让你心生欢喜,今生不会间断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笔者也是功德一件。 毕竟现世之中,人类的灾难太多,能够不为名利、纯正在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之纯善之人,已经太少了!怎么能够不对这些默默在做佛教的护法工作与乐意在做慈善利人的义行之纯善之人发出随喜赞叹之心呢? 当然能够提升其人对真正行菩萨道的内容之认识当然最好,不能提升其人对真正行菩萨道的内容之认识,是今生因缘不具足!但是只要今生能种下学菩萨在做利益众生的慈善义行,来世总有萌芽之日!警之!醒之! 5.你有布施后悔施的情形吗? (1)布施后又悔施的实例 佛曾开示布施后又悔施所获得的果报问题。佛说,过去在印度的舍卫城中,有一位婆提长者,财富无量;染疾命终后,因无有子嗣,生前所有财宝,全数充公。当时波斯匿王就其生前虽拥有无数财富,但每日所食之物,却极为粗糙,所著衣服,垢坌不净,所乘车骑,极为瘦弱,这种有财不能享用的怪异现象,请示于佛。 佛回答说:“这是悭贪之人,以贪吝、悔施之心行布施之法所获得的果报。这位婆提长者死后已堕啼哭大地狱中,受其依布施致富而再造的悭吝咒恶之报。” 佛于是为波斯匿王说其宿世所修福业,生此富贵之家的宿因说:过去此长者曾经生逢迦叶佛出世,投生舍卫城中,为田家之子。当时迦叶佛涅槃后,有一位辟支佛出世(修行证果之人),路经长者家托钵。长者看见辟支佛在门外站立,便以欢喜心施食与辟支佛。辟支佛得食后,立即以神足通飞升虚空而去。 当时长者见到辟支佛现神变,心生景仰,发誓愿说:愿我以此施食功德,世世所生之处,不堕三恶道,财富具足。 后来长者遇一机缘,又生悔心,咒骂辟支佛说,宁可布施予奴仆,也不应布施给秃头道人饮食! 因为长者施食时曾发愿,愿获无量财宝,所生之处,不堕恶道,便应愿所感,生生世世,投生富贵之家,无虞匮乏。但后来又生悔心,故虽拥有极富之位,却生而不乐于财富五乐之中享用,饮食粗糙,穿戴不足,有钱不愿供给父母、尊长、兄弟、妻子、仆从、朋友等享用,也不愿布施修道之人。看似富贵,赏与贫人无异。(增一阿含经卷十三) 这个例子正反映现代人布施又悔施的广大事实。你是否有布施后又悔施的经验呢?若有,一定要好好在佛前忏悔,不可再犯。否则佛道与你永远无缘。 而要如何证明周遭的人,甚至自己有宿世布施后又悔施的因果呢?只要看看别人或自己是否有拥有财富而又悭贪吝施,拥有钱财而生活却似穷人、一毛不拔的习气,便可证明他人或自己是不是一个宿有布施后又悔施经验,甚至习惯悔施的庸俗凡夫了! (2)为什么一般人布施会有悔施的情形呢? 而一般人布施后,为什么会悔施呢?其原因就出在以贪着心布施的发心上。 我们看现代人那一个不是以“贪着心”布施的?只是“贪染之心”有轻重之分而已。 一般人在布施后,因为于脑海里一直有:“我做过很多布施功德。”“这个人曾经接受过我的供养”的念头,于是遇到与受施者有不称心的事情发生,便会加重瞋怒对方,认为:“我对你有恩,你居然不感恩于我,跟我作对。”于是双方由恩人变为“怨家”。严重者甚至形成生死逼害,誓不两立的情形, 若是你供养的是善人(道人),有求吉凶于他,只要他有一次对你“算不准”,你一定讥嫌他,乃至后悔供养他。(智度论卷九十四) 凡此种种因“着心”布施后,悔施的现象,都是布施者为自己制造来世获得“富中贫人”或堕落恶道的引因。佛有此真知灼见,故教导众生于布施时,要以“无惜、无悔”的心行布施,千万不可将布施的善因,转为堕落恶道的陷阱。 如果明白了这层道理,仍然悔施心重,难断难改,因今生的荣华富贵成为来世自掘恶业果报的坟场,这种短暂的富贵之乐,又何足恃呢!? 6.有许多人广做布施却堕落恶道之中,你相信吗?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得人天的富贵果报,甚至因此而堕落恶道,你相信吗? 般若经论上依不净施的种种心态所获得的果报,归纳成七种,正说明现代广大的布施者,堕落恶道的原因: (1)有许多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钱财来广行布施。如利用鞭打、拷掠、闭系、绑票、枉法……等戕害众生的方式榨取钱财,而以此“贪心、瞋心、黑心”骗取来的财物,广作布施功德。命终之后,并不因此而获得人天的富贵果报,反而堕落畜生道中,“行负重鞭”,受人鞭策、羁绊、乘骑。但是仍然当得“好屋、好食”,供给丰富,受人尊重。 (2)有许多人在平常做人时,便多怀瞋恚,心曲不瑞:布施时仍然将此当作一种投机事业;若是布施(投资)的对象与自己发生利害冲突时,便会心怀瞋恨,怒骂受施者。以这种意图不轨,瞋怒在心的心态布施,虽然自认广作布施功德,但是死后堕落恶道龙中,不过依然能得妙食好色,享有龙宫七宝宫殿的尊贵住处。 (3)有许多人平素憍慢心重,自命清高,自以为是,虽然广作布施,但是自诩:“我是大财主,我是大施主。”走到各处,人人逢迎巴结,无形中却增长自己不少憍慢心而不自知;若是受施者稍微轻慢于己,便怒火中烧,后悔布施。命终之后,堕落恶道中的金翅鸟中,常得飞行自在,又有如意宝珠作为身上的璎珞装饰,种种所需,无不变化万端,称心随意。 (4)有许多官场之人,用自己贪污、贿赂……以及种种违背法治、滥取民膏的财物,广作布施功德,但是死后却坠入鬼神道中,成为鸠槃荼鬼,常能变化种种五尘幻境,赏心自娱。 (5)有许多人平时狠戾凶暴,好食酒肉,虽然也有广作布施的情形;但是布施时、布施后,仍然狠戾凶暴,嗜好酒肉;命终之后,坠入恶道之中,为地行夜叉鬼类,依然获得种种欢欣之乐自娱与上好饮食。 (6)有许多人生性强蛮横行,刚愎自用,虽然亦能布施车马及财物等解决受施者的交通及民生问题;但是强梁之性难改;命终之后,堕入恶道中的虚空夜叉鬼类,能以大力神通自在飞行,所至如风过境。 (7)有许多人妒嫉心重,贪惜财物,又好诤讼是非,虽然用种种上好房舍、卧具、衣服、饮食等物,广作布施之福,但是施前、施时、施后,心有不甘,吝惜财物,后悔布施,是非不断……。死后坠入恶道中的宫观飞行夜叉类,依旧拥有种种欢乐自娱及使身之物,不失布施富乐之果。(大智度论卷十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好心对人,人家恶意相向,你学了佛,知道这是宿世因果,知道过去自己对他不好,你不放在心上,怨恨马上就化解了;如果你不了解三世因果,人家对你不好,你心存怨恨,一心想报复,那好了,这个帐还在,来世还要报,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