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人类与自然关系


2014/9/5    热度:188   

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于2010年1月16日在海南举办,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龙泉之声人与自然频道今日予以摘登。

——编者按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换的伟大变革。众所周知,一个多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科技进步,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由于传统工业化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发展不可持续。通过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上升到了新的更高的文明境界,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一些生态文明先行的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又高于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是人类摆脱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希望所在。


  
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一项空前艰巨、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这涉及人们的生存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与消费理念的更新和传统规则、习惯、行为方式的转变。目前,相当多的国家、地区和群体,还没有真正理解和践行这种新型文明,仍然在因袭传统的工业文明,靠拚资源拚环境维持生存和发展,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以致全球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迟迟得不到根本转变,环境危机仍呈加剧之势。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荒漠化等,这些由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逆变,正在成为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尤其是气候变暖等造成的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并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大气污染带来空气质量下降,已使哮喘、心脏病、肺癌及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情况日趋加剧。
  
为什么全球环境危机延续了近一个世纪,迟迟得不到根本好转,至今还在日益加剧?这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反思的问题。事实表明,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到了今天这种状态,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大自然。所以,有必要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对种种谬误和悖行加以澄清和匡正,重新予以审视、评价和界定。我想,至少有以下8个问题需要人们作出公正而明确的回答。
  
一、人类注定是自然界的主宰、统治者?当然不是。长期以来,在有些人、特别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的心目中,人类在自然界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而其他一切(动物、植物、资源)都是人类的附属物,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的,人类对它们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正是这种“人类主宰论”、“统治论”,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生态退化和环境破坏。时至今日,这种理念和习惯在经济领域和消费领域里,仍然影响深重。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从自然界获取所必需的资源,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获取必须取之有度,以不超过自然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限。在自然界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员,同其他千百万物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的平等伙伴关系。人类虽然有高于其他生物的智商和思想,但这决不应成为任意宰割、伤害以至灭绝其他生物群体的理由。相反,人类应当凭借其思想和智商,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之间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的优雅净洁做出应用的贡献。

  二、只承认人类有生存权、发展权,这公道、正义吗?显然是不公道不正义。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生存权、发展权,这是人类社会的共识。为了维护这“两权”,人们在道德上、法律上以及习惯上做出了一系列的约定和规范,这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有无生存权、发展权呢?这是一个非常重大又悬而未决的问题。一部分人,包括学界、政界和民众,主张给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以生存权、发展权,并为之呼喊、推动,然而这并未获得人类社会的普遍公认。就从事资源开发、经营而取得利益的大多数人而言,很少考虑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我们要认识到,自然界的动植物早在几亿年前就生长在地球上,而人类来到地球上只不过300万年的事情。人类是依附于大自然而生存、发展的,离开了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人类就不可能生存、发展。若是否定了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发展权,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人类也不可能生存、发展。可以说,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其深层次根源就是人类无视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发展权的结果。我们必需明确,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同人类一样,是地球生物圈正常循环所不可缺少的生物链条,都有其不可剥夺的生存与发展权利。
  
三、人类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吗?回答是否定的。为了满足全球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改善的需求,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是必然的、必要的。而发展经济是否一定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个非常重大而又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十年,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结果:一种是合理安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注重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道路。其结果是,不但经济增长质量高,效益好,就业率高,而且生态环境好,步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良性循环。西方有些国家,如北欧多数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就是例证。中国的一些环保模范城市、企业和乡村,也是如此。另一种就是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化老路子,以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导致环境恶化,发展不可持续。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占主导地位。可以说,这是环境危机迟迟得不到破解的本源。显然,前一种模式走的是生态文明之路,后一种模式则是传统工业文明路子。实践表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发展完全能够避免生态退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结果,关键在于加快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换,走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人类欠了生态、环境的债,可以不还吗?当然不可以。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过度消费,加之投入不足,带来了巨额生态赤字,环境欠债。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布的《2008年地球生命力报告》,2005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量(自然资源消耗量)已达2.7地球公顷,生态赤字为0.6地球公顷。中国人均生态足迹量为2.1地球公顷,低于世界平均值,但由于中国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偏低,人均生态赤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达到1.2地球公顷。在排序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位处第四十位和第九十八位。过大的生态赤字、环境欠债,是导致全球生态失衡、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欠了生态、环境的债不还,甚至“旧债不还,又欠新债”,环境危机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而且还债越迟,代价越大。英国泰晤士河、日本琵琶湖的污染与治理,中国的太湖、巢湖和滇池水污染治理,都充分证明这一点。偿还生态欠债,首要的是增加生态、环境投入,增加幅度应达到足以扭转环境恶化局面,步入良性循环。其次要给自然生态“减载降压”,让其适当休养生息,修复功能。还要“偿还旧债,不欠新债”。偿还生态、环境欠债,是所有享受发展成果并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社区、乡村和全体公民,尽管义务、责任有大小,但为偿还这笔债务,实现生态平衡、环境改善做出贡献,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五、靠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维持生存、发展,这道德吗?回答是否定的。地球上的资源,特别是一次性资源,是大自然亿万年形成的数量有限、非常珍贵的财富。这些资源应当由人类世世代代享用。可惜,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急功近利,开发消耗自然资源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据有关统计资料,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约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其余85%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面对剩下的不到50%的地球一次性资源,要实现工业化,如果沿袭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还有多少空间?《2008/09世界经济年鉴》指出,2007年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4国合计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别为514386百万吨、17087.6百万吨、529200亿立方米,按当年4个国家的产量推算,其静态的平均开发年限,分别只有131.7年、16年、40.9年。对现有资源的过度开发,实际上是向子孙后代的借债。“代际平等”,是生态文明的三大道德准则之一。我国党和政府倡导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实在太重要了。
  
六、战争所伤害的仅仅是人类社会吗?不完全。人类自有史以来,可谓战乱不断。据瑞典、印度学者研究,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平均每年2.8次。这些战争所伤害的不仅是人类社会(累计36.4亿人丧生),还包括自然生态和环境。也就是说,战争是造成生态恶化、环境危机的重要祸根。2003年4月,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的由美国专家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军当年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的“橙剂”大大超出了美国政府原先承认的数量。这种被称为“橙剂”的除草剂因包含有剧毒的化学物质二恶英而对人体造成了巨大伤害。在战争结束之后,越南出生的许多畸形婴儿以及出现的许多怪病就与此有关。调查报告指出,遭到“橙剂”喷洒的越南村庄达3181个,而受到污染的越南百姓可能多达480万人。虽然美军喷洒“橙剂”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二恶英依然存在于越南的自然环境中并且进入了越南人的食物链。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橙剂”喷洒地区越南居民的血液中,二恶英的含量比没有受到“橙剂”污染地区的居民高135倍。
  
世界历史表明,战争爆发,大都是为了夺取资源、霸占利益。为此,不惜投以巨额军费(仅在20世纪前50年里,人类用于战争的费用就超过47万亿美元);将最先进的科技用于战争的准备,把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用于军事领域的研究。而战争的结果,无论胜者败者,无一不造成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对此,人类应当彻底反思、汲取惨痛教训。人类已迎来生态文明时代,应该“罢战休兵”、“化干戈为玉帛”,共建“和谐世界”,共谋发展大计。同时,应当停止军备竞赛,普遍压缩军费,将其中的大部分转向环境投资、民生投资。
  
七、科学技术是否到了该向生态产业、环保领域倾斜的时候?回答是肯定的。100多年来,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大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贡献巨大。然而,科技是双刃剑,在创造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加大了掠夺式开发力度,加剧了环境危机。时至今日,生态的修复,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急需现代科技的支持。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三废”利用、水土污染治理和经济的转轨转型、设备更新换代等,哪一项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可以认定,科学技术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重要因素,一旦把现代科学技术的主攻方向定位于助推生态文明和环保产业,其作用及效果将远胜于创造工业文明。目前,国内外有关低碳、高效、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已初露端倪。以我国为例,截至2008年年底,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700万千瓦,年发电量563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6.3%。风电规模连续3年成倍增长,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217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到2008年,我国累计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15万千瓦,其中55%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累计达到1.25亿平方米,占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使用量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质能开发也有较大进展,农村沼气使用达到3050万户,沼气年利用量120亿立方米;建成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工业有机废水沼气工程2500处,年产沼气约20亿立方米。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315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超过160万吨。水生物净化技术已在部分污染水域试验成功,取得良好效果。“三废”利用技术实验有突破性进展,“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由2001年的344.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351.3亿元。虽然这些新技术、新成果还处于起始阶段,但实践已经证明,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领域进行技术开发,潜力非常巨大,前景非常广阔,可以大有作为。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是否认识到位、投入到位、相关措施到位,给予必要的倾斜。时不我待,应当让科学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唱主角,显身手,独领风骚。
  
八、过度、奢侈消费在中国行得通吗?当然不可行。人类消费有两种,一种是追求奢侈,过度消费,这是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浪费、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另一种则是适度、合理消费,以满足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为准,追求生活不断有所改善,但绝不浪费资源,加重环境负担,这是一种理性的、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消费。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一部分中高等收入的群体,也热衷于高消费、奢侈消费。他们一掷千金,一个人的消费超过很多普通的正常消费,并以此显贵、摆阔。岂不知这种过度消费,在资源富足的国家,如美国也不足取,在资源匮乏的中国(人均耕地、水、森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40%、25%、20%、70%、10%和5%),更是行不通的。有专家计算,如果13亿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高消费,不要说本国的资源供不足需,就是把全球的剩余资源都供应中国,也是不够的。不顾国情和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的现实,一味追求奢侈消费、享乐至上,是自私、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耻辱。此风不可长,理当受到抵制,予以终止。
  
金融危机、环境危机是全球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必须举人类社会之全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经过各国近一两年的努力,已经开始缓解,经济出现了复苏势头。而环境危机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解之难度要大得多,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采取的这一自主行动,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体现了高度负责的态度。世界各国政府、社会各界和全体公众,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应当勇于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在生存危机面前,全球所有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反思过去,汲取教训,幡然醒悟,匡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发展和消费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承诺变为行动,付诸实施,在关系人类健康、福祉和前途命运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这个紧要的问题上,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如果说,20世纪是全球创造工业文明的时代,那么,21世纪应当是人类创建生态文明的时代。让我们大家为这个光辉灿烂新时代的早日到来,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行就是要针对那些坏的、恶的,那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