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活再生死”——居士们学佛修行的理念
2014/9/5   热度:246
“先生活再生死”——居士们学佛修行的理念 王女士秀外慧中,就职于外企,丈夫张先生,温文儒雅,是某名校副教授,儿子今年八岁,聪明伶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但自从今年二月份王女士学佛之后,短短数月之间,这个美好的家庭已经濒临崩溃。因为自从学佛之后,王女士就要求丈夫和儿子都吃素,而且每天都要陪她诵经拜佛达两个小时之久;以前每个周末,王女士一家都是陪双方的老人度过,而现在一到周末王女士就整天呆在寺院里,甚至连同事都反映王女士现在变得孤僻、古怪,不近人情了。 学佛法是为了解决当时当地的烦恼,是为了解决生命当下的问题,佛教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佛教的教义是圆融无碍的,但为什么王女士学佛却引起这样的后果,令人深思。我想,是因为王女士没有把握好生活与生死的关系。 作为一个居家学佛的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们仍然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应该按照俗人的生活规范去生活,俗人生活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建立和乐的家庭,对于父母、长辈要尽孝;对子女要慈爱,夫妇更是家庭的重心,彼此之间要互相体贴、相亲相爱。夫妻间的感情融洽了,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和乐的家庭。所以,家庭和乐,主要是建立在夫妻之间的感情上,而家庭的幸福,主要依赖于经济收支的平衡,除了家庭的正常开支,仍有余力的话,就可以作家庭以外的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供养三宝等。佛在《杂阿含经》中建议居士们的财产应该分作三种用途: 一、供养父母;二、养育子女、周济亲属、朋友,仆从等;三、供养三宝。这样的经济计划,实在是最安全也是最科学的。 在家居士应该时常亲近三宝,但如果不顾家里的事务,放弃了对父母、子女以及夫妇的责任,一天到晚呆在寺院里也是不应当的。作为居士,应该无条件地供养三宝,但决不能盲目、狂热,如果克扣了父母的所需,减少了子女的营养,节省了丈夫或妻子的生活费,降低了仆从的工资而供养三宝,也不是佛所希望的。 广大居士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大家学佛信佛,应该让家庭更和谐美满,如果家里人不满你的不顾家庭而只顾三宝,他们不但对你起反感,也连带着对佛教起反感。我们发心学佛,是为了自利利他,普度众生,如果我们的亲人因为我们的缘故而反对三宝,岂不是非常不幸?! 一个学佛的人应该是在任何场合都受欢迎的人。如果某些居士因为学佛之后与周围的人关系疏远、冷淡,隔阂了,这也许是由于他们求解脱、了生死之心太过急切了,他们一心向往解脱生死,所以,他们就与身边的人、事脱节了。但是,这不是一个居士应有的态度。学佛,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础,佛教不是自私自利的宗教,除了自己出离,也要设法使得一切的众生都能出离。 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但并不要求所有的佛教徒非得吃素不可。素食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一个居士如果发心吃素,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但前提是一定要全家人一致理解和支持,否则,会因为这一问题而使家庭失去和乐,那是不应当的。日常生活中,居士可以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 居士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有定时定量的课诵,不能间断,它的作用相同于每天早晨起床后要漱口、洗脸、饮食,洒扫庭院一样,是保持身心平衡、修身养性,警策精进的生活方式。虽然修行的目的不在于形式,但形式却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身心安定、健康和幸福!除了自我的修炼和反省,也有诸佛菩萨和护法龙天的加被与护持。课诵的项目可多可少,只要每天相同就行了,内容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长短和个人喜好有所选择,但是,前提一定要家人充分而一致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先生活再生死”,应该是居士们学佛修行的理念。居士们应该本着这个理念,融入家庭、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人群,广结善缘、广结法缘、自利利他,同圆种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