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应该怎样学佛
2014/9/5   热度:246
企业家应该怎样学佛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菩萨眼目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他没有布施,只有供养。他用最恭敬的心、最虔诚的心、最清净的心,对人、对事、对物,所以他不叫广修布施,叫广修供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二十世纪初,随着封建小农经济的解体以及工业化经济的开始,工业社会的支柱阶层相应的由农业社会的地主和农民而转变为工商业者和市民。
方今社会,广大农村人口正在逐渐向城市转移,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社会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剧,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即农业产业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不得不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不但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与农村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因此,佛教不得不把工商业从业人员当作其主要经济与信仰资源,而对工商业从业人员影响最大的就是现代企业家,方今时代,亦是一个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时代,现代企业家是主要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佛教能否摄受现代企业家阶层?
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现代企业家对佛教有什么需求?
二:佛教理论与现代企业家的结合点是什么?
三:二者的结合有哪些具体的可操作性?
佛教的产生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佛教在西汉末年自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进而产生了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佛教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进行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改造,这也是佛教在历史上虽经受各种考验和磨难但仍然能够得以延续的最根本原因.
事实证明小农经济时代山林的佛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的需求,而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内部就已经孕育出了能与工商业社会相结合的新的佛教形态,这就是由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以行菩萨道为依据的人间佛教。现代企业家最理想的学佛方式就是力行菩萨道,实践人间佛教。
为什么人间佛教能够与现代企业家得到有机的结合呢?这里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企业家个人来讲:一:现代企业家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崇尚理性,具有勇于创新的时代风貌,存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家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要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善于接受各种挑战,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企业的实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家不但要具有过人的胆识和谋略,更重要的是具备在逆境面前坚韧不拔的毅力,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人间佛教所提倡的大乘菩萨道,其主要内容就是要人们学习和实践菩萨的志业,舍己为人,普利众生.具体来讲,现代企业家可以学习和发扬菩萨的大无畏精神,心怀众生,勇猛精进,以此来涵养自己的性情,养成矢志不渝的品格,从而在生活中能够经受住逆境的考验,以期人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做为纳税人他们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与此同时,他们也获得了相应的个人名利和社会荣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判,这已经是企业家人生最有价值的体现。正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所言: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又如毛主席题辞: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但是直到现在,我们所学习的也仅仅是一种精神而已。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学习雷锋理所当然也就变成了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难道雷锋能够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他所得到的仅仅只是人们对他的赞誉,仅仅只是一种荣誉吗?回答是否定的,按照人间佛教的理念,象雷锋,焦裕禄这样的人他们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人间的示现,生命之长短与生命的质量无关,也与人生的解脱无关,如中国古人的观念:生有道德,死而为神。
又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以人间佛教的理念来讲,企业家也是人间的菩萨,他们实践菩萨道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个人的解脱,这样就使企业家的价值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升华,就把企业家现世的荣誉和来生的解脱有机的统一了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企业家对如何学佛充满着各种困惑,但在企业家应该以何种方式学佛的问题上,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企业家应该以人间佛教的理论为指导,以自己经营的企业为平台,立足当下,努力践行菩萨道,由菩萨而终至成佛.
总之不论企业家有无佛法的信仰,只要能够在努力创造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员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在精神上给他们以最大的关爱和温暖,就是在学佛,就是在修行,如此学佛必定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