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禅踪无觅处 回首却在“旧寺头”
2014/9/3   热度:225
茂林修竹掩映下的龙龛古寺 “龙龛寺文碑”现保存在广宁县博物馆 千年禅踪无觅处 回首却在“旧寺头” 六祖惠能构庵避难15年的隐居处在广宁被发现 禅宗六祖曾在广宁等地隐匿15年的说法,在肇庆民间早有流传。日前,研究人员发现并初步考证了广宁县宾坑镇榕村旧寺头存有六祖隐居龙龛古庵的遗址。 当年“遇会则藏”处,就在广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肇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国宗告诉记者,当年五祖弘忍曾叮嘱六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学者们对此作了深入分析。“逢怀则止”道理简单:怀集再往上就是广西壮瑶之地,少数民族所信仰教派不同,佛家不宜在那里驻足。而“遇会则藏”的道理却饶有趣味:四会西北方占全县五分之三以上面积(今属广宁县)除了山多树多,竹林也很茂密,一方面易于藏身,另方面更因国人自古称竹为“君子”,有德之人伴竹以修其心性,自然竹子亦为禅心所悦。 郑国宗说:“《法宝坛经》只记载了六祖行隐于怀集与四会之间,为什么没提到广宁呢?原来,当时还没有广宁这个县名。古时四会西北方占五分之三以上面积竹林茂密,明嘉靖三十五年平定贼患后将这片长满竹子的地方从四会县划分出来,才设立了广宁县。” 旧寺头找到遗址,本在山上 那么,六祖到底隐藏广宁何处呢?六祖文化爱好者们翻阅《广东通志》找到了答案。《广东通志》卷二百三十“古迹略”十五之中“广宁县”一栏有记载:“龙龛寺在橄榄都榕村,六祖尝避难构庵于此,庵废,明万历初获以古碑,有‘龙龛藏锡杖,衣钵在南华’之语,因而建寺焉。”后来又有记载,该寺清道光年间重修。其中提到的“龙龛寺文碑”现在仍保存在广宁县博物馆。 通过走访宾坑镇榕村,考察坐落在江西岭山脚下的龙龛古寺,学者们发现:榕村村民世代流传着六祖“龙龛藏锡杖,衣钵在南华”的说法,龙龛寺不远处有一个因寺得名的村叫做“寺湾村”。村中的老人们描述了年幼时见过的寺中香火旺盛的情形:“那时候高要、德庆,很远的人都来这里拜祭六祖。” 学者们在老人们的口中了解到,龙龛寺最早不是建在江西岭山脚下,而是建在江西岭对面的旧寺头山顶。而“旧寺头”就是因为作为龙龛寺的旧址而得名。学者们在千年盘绕的树根下,轻轻挖开数百平方米的表土,果然找到了无数残存的古砖碎瓦,惊呼这正是六祖构建龙龛古庵的所在。为何搬到山脚下?老人们如是说:当年寺里和尚嫌每天下山挑水太辛苦,人们拜六祖也不方便。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寺里小和尚把寺内香炉偷偷捧到山脚下摆放,天亮后称六祖托梦说要搬寺,于是龙龛寺在山脚重建。(梁爱玲 李维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虽然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头,三恶道的种子都有,但是我们不造恶缘,恶的种子没有缘不会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修行人不会堕恶道。修行,是修正一切错误的行为,错误行为都没有了,恶的缘统统都断掉了,没有恶缘,纵然有恶因,不会结恶果,它的道理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